石油、伊拉克、安大线、南海
俄罗斯对中哈线也心知肚明,所以不为所动,中国也清楚,中哈线并不能降低安大线的价格,中国也没报太大的期望。
安大线对中国的统一大业关系紧密。
台湾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即使非常大,我们也要做好武力统一的打算。台海战争期间和战争以后,美国必然利用强大的海军控制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水道--马六甲海峡,从而封锁中国的石油进口,石油禁运。这是美国很有可能采取的一项措施,也是美国成本最低的一项措施,也是最有可能的一项措施。马六甲和霍尔木茨海峡本来就是美国掌握。
中国自己的石油开采成本是进口石油的数倍,同时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本国的不可再生资源。这也是为什么石油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一旦海上石油进口渠道被封锁,中国只能依靠陆上石油进口,中哈线的稳定程度是个问题,成本问题也困扰中国。如果没有安大线,石油进口只能靠铁路运输,目前的年运输量只有150到200万吨,铁路的极限是600万吨,并且成本高出管道不少。2005年,中国石油消耗量达到2.43亿吨,600万吨不过是杯水车薪。
中国必须为台湾战争和台湾战争之后的石油供应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安大线是最安全的战时和战后石油供应线路。首先,安大线全部在俄罗斯和中国境内,俄罗斯是美国唯一有所忌惮的国家,也是不屈丛于美国压力的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则无法做到这一点,一旦美国施压,哈萨克斯坦关闭石油管道是有可能的。其次,我们和俄罗斯有25年7亿吨原油的购销合同,俄罗斯单方面不能停止供油,即便是石油禁运,俄罗斯也会在私下向中国出口石油,管道是最便利的私下方式,隐蔽性好,高度可控。
中国石油战略的长远方向绝对不应该是中哈线或者安大线,不应该是依赖任何一个国家。最佳的依靠是我们自己。这才是政府应该把握的基本出发点,中国的石油战略必须和中国海军的发展结合起来,而不是靠一个企业性质的中海油来完成。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是21世纪各国都要面对的现实,石油资源绝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军事利益越来越多。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枯竭是必然的,地球上可供开采的石油只能再用40-50年,而替代石油的能源还没有出现,在石油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谁能获得稳定的石油资源供应,谁就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石油的争夺必然从公司与公司之间,经济层面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生存与发展的层面。将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重任交给三个石油公司,这样做是危险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南海,国外称之为南中国海,是世界上石油储量第五的地区,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尚未大规模开发的石油产区。中东的可经济开采石油储量大约为6740亿桶,里海地区大约为169亿桶,北海大约为159亿桶,南海大约为69亿桶。北海的石油基本已经开采了大约70%。俄罗斯西伯里亚大约为98亿桶。南海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非常高,仅曾母盆地就有1300亿桶,不比波斯湾和北海,甚至里海,南海勘测的时间不长,程度也不够深,南海的可经济开采石油储量应该超过100亿桶,而整个俄罗斯也不过490亿桶的可经济开采石油储量。
南海虽然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却不能为我们利用,南海的石油资源全部都在南沙,并且全部远离中国大陆。下表资料来自南海石油勘测局,其中可经济开采储量为1999年国家石油管理局估算值。随着海上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加之石油开采成本的总体提高,可经济开采储量会大增。另外,离陆地越近,其石油开采成本越低,曾母暗沙主要因为离陆地太远,可经济开采储量低。
面积(km2) 储量 可经济开采储量
北部湾盆地 38 000 0.6 亿吨石油
曾母盆地 183 240 177亿吨石油 0.49亿吨
万安滩盆地 67 000 28亿吨石油 0.32亿吨
文莱─沙巴盆地 80 000 80亿吨石油 6.34亿吨
礼乐滩盆地 26 700 14亿吨石油
西北巴拉望盆地 30 000 17亿吨石油 0.30亿吨
中越盆地 20 000 10亿吨石油
安渡滩盆地 24 000 12亿吨石油
郑和盆地 13 000 6.5亿吨石油
中国目前的原则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没有远洋攻击和防守能力,也没有航空母舰远洋海区有效占领能力,只能放弃主权。而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已经在开采西北巴
《石油、伊拉克、安大线、南海(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