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分
11、免(减)责事由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则没有免责条款。【49】,不存在免责的问题,因为在要约承诺阶段不存在实际履行的问题。【50】在缔约过程中只有双方人存在混合过错的情况下才存在减轻责任的可能,即双方在缔约过程都有过错造成了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才可以减轻另一方的缔约过错责任。而违约责任中当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存在违约时,就各自的违约行为对对方承担责任,可以相互折抵。当出现法定的免责事由或约定的免责事由时,违约方将免除承担法律责任。法定的免责事由主要是指合同法第117条规定的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等。约定的免责事由包括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和约定的不可抗力的范围,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是对法定不可抗力条款的补充与细化。侵权责任可因加害认证明其已尽了相当之注意义务而免责。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及司法实践,侵权责任免则事由主要有:①依法执行职务,②正当防卫,③紧急避险,④受害人同意,⑤不可抗力。
五、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
在现实生活中,因民事关系的复杂性,同一违法行为常具有多重性质,符合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中不同构成要件。【51】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有时会因一方的过错而致使对方的人身、财产权等绝对权利受到侵害,使当事人的固有利益受到损失;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也同样会发生因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侵害对方的人身权、财产权 ,也可能因侵害对方的人身权、财产权而违约,这时会发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竟合的问题。《合同法》第122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了当事人请求选择权,即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竟合的情况下,当事人有两项请求权,但只能在两项请求权中选择一项行使。允许当事人选择其一进行索赔,充分体现了合同自由的精神。
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都是因民事违法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受损害方都可以依法请求司法救济。 需要指出的是,实践中缔约过失责任和侵权责任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竞合。受害人主张何种责任,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例如,王某进入某商厦买一高压锅,在看售货员演示样品时,样品发生爆炸而致人身伤害。在此案中,若依缔约过失责任,受害人王某仅能向某商厦索赔,若依侵权责任,王某则不仅可向某商厦索赔,还可向产品的制造者追偿。那么,受害人应该以何种请求权来索取赔偿呢?参照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的观点,一般都不主张通过侵权行为法的方法来追究该商场的责任,因为依照德国及台湾地区民法的规定,该商场可以通过证明其已对直接造成损失的受害人尽到了相当的注意义务而免则,从而减少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机会。另外,给予侵权行为构成的注意义务低于在缔约过失责任中的注意义务,因此,按照侵权行为法追究加害人的责任将不利于受害人。因此,有学者主张,我国可以承认侵权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竟合,使受害人享有选择权,从而更有利于受害人,也更有利于实现民法的立法目的。【52】
>
《合同法》虽未明确规定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但是根据合同自由的立法原则,并参照最相类似的第一百二十二条之规定,笔者认为,既然受害人有时主张缔约过失责任有利,有时请求侵权责任更好,那么法律应该赋予他选择权,允许当事人选择其中一种权利进行行使,以达到侧重于保护无辜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作出选择后,如果在一审开庭以前又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不得加以限制。
六、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有一些相同之处,具有民事责任的一般特征,是民事责任体系中的具体分类,三种责任相互独立,互相区别,但又有一定的联系,某些情况下还会发生竟合的问题。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为保护当事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的形成的期待利益、履行利益、固有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对于当事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形成的期待利益、履行利益、固有利益的保护始终处于周延状态。因此,对这三种民事责任作本质上的认识,有利于充分保护缔约当事人及合同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尤其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利明著: 《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06页。
【2】徐杰,赵景文主编:《合同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47页。
【3】李国光:《合同法解释与适用》,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4】王敬飞:《新合同法释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5】王利明著 《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第595页。
【6】隋彭生著:《合同法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72—73页。
【7】陈小君:《合同法学》,中国政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8】王家福著:《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页。
【9】王利明、崔建远著:《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第572页。
【10】沈达明著:《英美合同法引论》,对外贸易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11】叶林:博士论文《违约责任及其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12】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13】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14】寇志新著:《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282页。【15】寇志新著:《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282页。
【16】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246页。
【17】孙礼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立法资料选》。法律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第146页。
【18】寇志新著:《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283页。
【19】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9页
【20】寇志新著:《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283页。
【2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页。
【22】韩士远:《违约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版,第161页。
【23】王利明著: 《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08页
【24】余延满著:《合同法原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71页。
【25】余延满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