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大对行贿罪的惩罚及立法完善
摘要: 贿赂犯罪作为社会腐败的一大恶源,严重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因此,对于贿赂罪,无论是受贿罪还是行贿罪都应当受到严厉打击,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
践中相对于受贿罪的处罚而言,对行贿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见,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
刑法在政策上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的不合理现象,另一方面我国现行刑法所设定的行贿犯罪
的构成要件也值得商榷,同时现行刑法三百九十条规定的行贿罪的刑事责任太笼统,缺乏可
操作性.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点探究,以“抛砖引玉”,促进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
入。
关键词: 行贿 受贿 不正当利益 立法完善
贿赂罪作为社会腐败的一大恶源,正被社会所认识和重视,言及贿赂犯罪,主要是指行贿罪
和受贿罪,就二者而言,往往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讲,可以说行贿行为是受
贿罪产生的原始根源[1]。在刑法理论上,行贿罪与受贿罪属于对象犯,在通常情况下,行贿
方与受贿方的行为均成立犯罪[2]。在实践中,行贿与受贿是对向性行为,是引发受贿犯罪
的温床,因此,在打击受贿犯罪的同时,也要打击行贿犯罪[3]。然而从刑法条文所体现
的对行贿罪和受贿罪的惩罚力度来看反而出现对受贿的打击强于对行贿的打击的不合理现
象。我们认为这一策略没有治住贿赂罪之根,因此建议,除了对少数被索贿而行贿免于处
罚外,在严惩受贿罪的同时,更要加大对行贿罪的惩处力度,对主动行贿的应当与受贿“
同坐”。只有行贿受贿并举,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贿赂犯罪。
一,重受贿轻行贿的社会现象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对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司空见惯,有的人因受贿而受党纪、政纪处分或
被追究刑事责任---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者也不在少数,而与之相对应的另一
方-----行贿者,却仍就逍遥于法外.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1—1
1月全国法院共审理行贿案件439起,显然与受贿案件数比例严重失调[4]。 2000年以来,
上海市检察机关共查处受贿案件200余件,而行贿立案的仅81件95人,这81件中法院已经有
判决的只有46件,仍处于侦察或法院审理阶段的有16件,上海市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局长高
振国解释说:近年来立案查处行贿的数量只占立案查处受贿数量的10%-----15%,高振国还
补充到“查处难”主要是行贿罪构成要件的“不正当利益难以界定。”[5]。另据报道,
从1998年到2000年三年间,广东省各级法院一审共审判1065人,而行贿被告发的只有49人
,1999年到2000年,江苏各级检察院立案查处的受贿犯罪嫌疑人共1022人,而查处的行贿
嫌疑人只有87人 [6]。 所有这些都说明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重受贿轻行贿的不合理
现象。
二, 重受贿轻行贿的不合理性
把贿赂作为犯罪处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汉书·刑法志》即有“当斩右止,及杀人先
自告,及更坐受赇枉法……皆弃市”[7]的规定,在当时,“受赇枉法”要在闹市被被处
死,可见,古代社会对贿赂罪是严刑禁止的。其实,在古代,贿赂原本是两个字,都是指
财物和赠送财物的意思,如指财物:“以而车来,以我贿迁。”(《诗经-卫风-氓》)“
齐侯伐卫,站,败为师,数之以王命,取贿而还”(《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如指赠
送财物,“献子聘于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左传-宣公九年》) 由此而引申
为现代含义贿赂,如《粱书杨公则传》:“湘俗单家以贿州职”。《隋书炀帝纪下》:“
政刑弛紊贿货公行,莫敢正言,道路以目。”意为私赠财物而行请托,即现在我们所说的
贿赂了。由此可见,无论是贿还是赂,亦或是贿赂其意思都是赠送,即重在送[8],相当
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行贿,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贿赂则重在接受 ,即重在受贿,如报刊,电
视等媒体报道的,某某官员受贿多少多少而被查处,而很少听到某某人因行贿多少多少而
被查处,皆为此意,这表明贿赂主体已经由行贿转向了受贿,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现
象。
(一) 行贿与受贿,两者是一种对象关系,即只要存在行贿,必然有受贿行为的发生,
即受贿人与行贿人虽各自实施自己的行为,虽罪名不同,但任何一罪的成立均以相对应罪
的成立为完成要件[9]。可见行贿行为是受贿行为的直接原因(索贿另当别论)。在市场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行贿现象越来越多,面对日益猖獗的行贿犯罪,我国目前重受贿轻
行贿的刑事法律制度是极不合理的,没有充分顾及行贿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其与受贿罪形成
的紧密联系。从宏观刑事角度来讲,行贿不除,则受贿难消,如果仅仅从解决受贿个案出
发,而不及时处罚相应的行贿一方,那是治标不治本的短视之举。因为“行贿是产生受贿
的直接根源,是滋生腐败的温床”[10].所以,重受贿轻行贿就犹如:我们暂且把受贿者
比作一只猫,一方面,我们重受贿,我们拿着枪对猫说: 不能吃行贿者送到你面前的鱼
,否则是就会掉脑袋,而另一方面,我们又轻行贿,对行贿采取宽宥政策,因而就放纵了
行贿人把大量的鱼放在猫的面前。猫毕竟怕死,因此刚开始的时候猫尽量克制住自己,在
心理上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望着眼前目不暇接的鱼,猫蠢蠢欲动,想吃又不敢吃,可是猫
毕竟不是“机器猫”,不可能时时保持高度警惕,稍一放松,就被诱惑击败了,最后就饮
鸩解渴了。所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重受贿轻行贿的做法受贿者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
所以重受贿轻行贿就
如 “一方面我们枪毙感冒患者,毫不留情,另一方面却放任各种病
菌的蔓延,去感染健康人群”[11]。
(2).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讲,行贿的对象大多为领导干部等掌握一定职权的人,有较高的文
化知识,且多为党员同志,思想觉悟相对较高,也多为知法懂法的人,深知受贿是一种犯
罪行为甚至考虑到自己的地位,荣誉,家庭等因素。从媒体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大多数
受贿者在回忆受贿之初是说,他们也曾害怕过,拒绝过,亦或曾有坚定的立场,可后来为
什么又纷纷落马了呢?之所以如此,领导干部对行贿行为难以招架是直接原因,领导干部
之所以难以招架,是因为行贿行为太多。在某省委党校一次学员座谈会上,有一县委书记
就坦言:“各种诱惑实在太多,难以应付。”行贿行为花样多力度大,甚至形成地毯式轰
炸[12].可见除少数索贿的外,大多数受贿者都是被拉下水的。因此,要根除贿赂罪,就
必须加大对行贿者的惩罚,受贿行贿并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不是现在的重
受贿轻行贿。比如,香港《防止贿赂条例》规定对行贿受贿授受同科,就对对惩治贿赂起
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香港,有一娱乐周刊记者为了进入《2046》电影拍摄现场拍照,塞给
门卫300元港币,结果被判入狱三个月,严惩行贿谁还敢把钱送出去?[13] 正所谓“皮之
不存,毛将焉附”。
(3). 行贿的社会危害性并不亚于受贿, 首先,从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来讲,主观恶性大,
行贿者的犯罪意图很明确,就是获得经济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表面上,行贿人行贿,将
自己的财物送给别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事 《试论加大对行贿罪的惩罚及立法完善(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