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管理科学论文 >> 正文

探讨领导模式的大师


S3);第四种是低工作低关系(S4)。

      人们心里通常会预设一个最佳的领导风格,但是事实上不可能找到一种万能式的最好的领导风格。在这一点上,情境领导理论与管理方格理论有着重大差别。赫塞他们认为,不同的情景对应不同的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只能在某种情景下最有效,而不可能在任何情景下都最有效。他们把四种不同的准备度水平与四种领导风格联系起来,以帮助领导者选择高效的行为模式。

      风格一(S1):告知式。由于R1水平的员工对工作完全没有准备,所以,领导者需要明确地告诉他们做什么,哪里做,什么时候做及怎么做。这一阶段不应给予过多的支持行为与双向沟通。过多的支持行为会使被领导者产生误解,认为领导者容忍或接受不佳表现,甚至会鼓励不佳表现。而被领导者由于对工作不熟悉,技能不足,既不掌握窍门,又提不出创见,过多地让其参与决策,反而会造成他们的惶恐不安,甚至增加思想负担。比较合适的做法是进行少量的沟通,这种沟通以促进被领导者对工作指令的理解为目的。这一阶段最佳的领导风格就是高工作低关系行为。因为领导者需要做出详细的指示,所以又称为"告知式",接近于通常所说的命令式。

      风格二(S2):推销式。对于处于R2水平的员工,他们虽然缺乏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但具有工作的意愿和学习的动机,由于能力的不足,领导者要进行较多的工作指导。而且该阶段的被领导者自我状态很好,有积极参与决策的愿望或对工作充满信心,具有这种信念的员工,一般都比较反感直接的命令,领导者必须要给他们以支持或鼓励,否则会让他们产生挫折感,认为得不到信任。这一阶段要采用高工作高关系行为的领导风格,领导者要通过向被领导者解释决策的原因,试图让被领导者感觉得到重视,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因此可称作"推销式"。由于领导者要有全面的指令或指导,又称为"教练式"。

       风格三(S3):参与式。处于R3 水平的员工具备足够的能力,但缺乏信心和动机。他们不需要大量的有关工作的指导和指示,但需要领导者在心理和氛围上予以支持和鼓励。这一阶段的领导风格是低工作高关系行为,领导者对具体任务可以放手,但要强化沟通和激励,通过鼓励员工参与决策激发其工作意愿,建立信心。这种方式强调部下的参与,所以称之为"参与式"。

      风格四(S4):授权式。达到R4水平的员工有足够的能力、意愿和信心。对于这样的员工,领导基本上可以放手,无为而治。在工作实践中,这样的员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可能远胜过领导者,他们不需要什么指导或指令,并且他们有信心并主动地完成工作,也不需要过多的鼓励与沟通。领导者对他们要做的,主要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合适的评价。这种领导风格是低工作低关系行为。由于领导者对这类员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决策权与执行权都会下移,所以称为"授权式"。

       情境领导模型的灵活应用

       任何模型,都会简化现实世界。正如歌德的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情境领导模型也是如此,它把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因素简化为三个:一是员工的准备度,二是领导人的工作行为,三是领导人的关系行为。但事情往往没有这么简单。准确使用情境领导模型,需要注意几个有待灵活掌握并深入理解的问题。 

      领导的有效性问题。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老板、同事、组织、工作要求及时间限制等因素,尤其是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领导活动情景。每一种因素都是至关重要而且相互影响的,每一种因素都是变量而不是常量。但是,领导者不可能控制组织内的所有因素。赫塞和布兰查德认为,众多因素中肯定有一种因素在起决定作用,这就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赫塞给领导下的定义是:"领导是为影响个人或团体行为而做出的任何努力。"按照这一定义,领导力即影响力,如果领导者不能产生影响,被领导者不打算服从领导者,那么其他因素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所以,领导的有效性主要是通过对被领导者的影响程度来实现的。在这种思路下,赫塞和布兰查德简化了对领导活动的分析框架,使领导情景单一化并程式化。这样,抓住了有效性问题的核心。但是,有一利必定有一弊。有效的领导者好比是高明的摄影师,而简化的领导情景模型却好像是易于操作的傻瓜照相机,二者的不和谐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领导情景模型更适用于理论功底不足的经理。

       人员发展与领导风格调整。情境领导模型提供了一种帮助领导者确定恰当领导方式的方法,但是并非能取得一劳永逸的效果。即使把领导情景简化为单一的员工准备度,员工本身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领导者应该对员工的潜力有积极的假设,并帮助他们成长,而且随着员工准备度的改变,应该随之改变领导风格。对此,赫塞和布兰查德在后续研究中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他们提出,领导人应通过对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的微调,来推动员工准备度的提升。对处于R1、R2准备度水平的员工,领导者要通过两个步骤来促使他们成长和发展。第一步是随着部下技能的提高,适量减少对他们的指示或监督;然后观察员工的情况,如果他们的表现达到了领导人的预期,第二步就要增加关系行为的数量。这两个步骤不能颠倒,必须确定领导人的工作行为减少后,员工对此反应良好,才能进一步增加关系行为。在这里,领导人的关系行为可以看做是一种对员工成长的奖励,奖励当然要在有令人满意的表现之后才给予。对处于R3、R4准备度水平的员工,领导行为微调的方向不同。随着人们的成长,需求会发生变化,当然就需要不同的激励方法。对低准备度水平的员工来说,增加关系行为是一种奖励;而对于高准备度水平的员工来说,让他们独立承担责任的信任才是奖励。如果领导人对高准备度员工强化关系行为,反而有可能被认为是对其不放心。所以,促进高准备度水平员工的方法也分两步,第一步是适量减少领导人的工作行为,第二步则是根据员工表现来减少领导人的关系行为。在这里,高准备度员工同低准备度员工的需求恰恰相反,关系行为的减少可视为一种奖励。

   情境领导模型在实际运用中,不但要考虑到员工水平的提升,还要考虑到员工水平的下降。如果员工的准备度下滑,那么,领导行为就得按照上述微调过程逆向调整。这种细小的风格改变,能使领导者更容易让员工接受,并且促使他们中止下滑,回到原有水平。如果缺乏这种及时干预的微调,就有可能使问题积累到严重程度,迫使领导人不得不大幅度改变行为。在实践中,不乏见到迫于情势压力,领导风格从授权式S4,猛然下滑到告知式S1的情况,即从不闻不问转变到事必躬亲。领导行为的剧烈改变,往往会使员工难以接受,影响领导效果。

        情境领导模型的地位和局限

   情境领导理论是对行为科学的具体运用。赫塞自己认为,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位巨人:第一位是提出X理论和Y理论的麦格雷戈,第二位是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马斯洛,第三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吉斯(Carl R. Rogers,1902-1987)。从理论角度看,赫塞和布兰查德的研究,没有超出其他行为科学家,但在实践运用上,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贡献。尤其是在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上,他们超过了其他所有管理学家。布兰查德曾经对此很形象地指出,在他们眼里,领导人和管理者,应当是职业竞技场上的拉拉队长,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裁判员。这一形容,说明了他们的特色所在。

       赫塞曾经强调,情境领导并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模型。所以,管理学家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曾指出,情境领导模型具有一种直觉上的感染力,它强调下属的重要性,主张领导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下属能力和动机方面的缺陷,这是具有逻辑基础的。然而,这个模型有着内在的模糊性和不一致性,所以,尽管该模型在直觉上具有亲和力,而且能够流行于广大实际工作者中,但其效果却不见得可靠。90年代后期,美国关岛大学的弗尔南德斯(C. F. Fernandez)和圣母大学的韦奇奥(R. P. Vecchio),伊利诺伊大学的格里夫(C. L. Graeff),分别以《情境领导理论的再认识》(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Revisited: A Test of an Across-Jobs Perspective),《情境领导理论的发展:批判性回顾》(Evolution of 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A Critical Review)为标题,对情境领导理论进行了质疑和批评。 但在实践领域,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成就是辉煌的。尤其是在普及管理知识方面

《探讨领导模式的大师(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762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管理科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