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责令他的家人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
容教养。所谓必要的时候,有关解释为例如家中无人管教,或者虽有人管教但确
实管教不了,或者群众反映强烈,坚决要求政府收容教养。这种规定显然不利于
实际操作。
因此,许多未成年人家长和有识之士,呼吁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础
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建设,结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构
起来的。所以青少年的周围环境对他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村镇、社区为依
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一个清新、干净、文明、活力的环境。村镇、社区
经常性的开展健康、高雅的活动,经常邀请有关部门对辖区群众进行普法等其他
知识的学习,提高人民群众素质。
(三)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青少年父母应当主动地进行各种知识的
学习,不断的增强监护人应俱备的育人素质。
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的学习。家长们用律己正己
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
,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育孩常识和方法。要尊重孩子的人
格,对有生理缺陷、曾犯过错误的孩子不要揭短,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多鼓励提
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的学习
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
(四)社会是保障,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
少年无序流动。
据调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无来源,势必去
偷、抢等。因而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
,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岗位与务工人员数失衡,造成务工
人员的盲目而无序流动。
(五)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
在教育中,一要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和表现实际,安排专门时间,加强对理想
、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二是在各门学科环节中,加强德育的渗透
;三要教育青少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
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四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道德认
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增长社会知识和经验;五要对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
治,但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据调查,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训斥、责骂、
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作为教师
只有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爱,才是最有号召力的使学生醒悟。
(六)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各种犯罪,同时做好已犯罪青少
年的改造工作。
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与成长空间,加强和做好已犯罪的青少年
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满后回归社会后的工作。政法部门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联合,把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心理学问题、青春期问题等同时进行引导、教育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上课、开讲座。政法部门特别要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力度
,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场所及各种影视、网吧,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淫
秽,营造一个青少年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七)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阵地先进性作用,不断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各级团组织应从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青少年问题,要不断的开展各种健康、向
上、活力的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经常组织团干、团员青年到有关学校、居
委会、乡镇、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讲座、适时的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金钱观、公德观,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
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党政组织领导下,实行
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
等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
罪的目的。
参考书目:
(1)参见杨晓梅:《青少年研究》,1999年第7期。
(2)参见康惠农、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
研究》,1999年第11—12期。
(3)参见康树华主编《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答问》。
(福建省漳平市人民法院 李巧玲 叶文炳 联系电话:0597-7523964)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7636.html
容教养。所谓必要的时候,有关解释为例如家中无人管教,或者虽有人管教但确
实管教不了,或者群众反映强烈,坚决要求政府收容教养。这种规定显然不利于
实际操作。
因此,许多未成年人家长和有识之士,呼吁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础
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建设,结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构
起来的。所以青少年的周围环境对他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村镇、社区为依
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一个清新、干净、文明、活力的环境。村镇、社区
经常性的开展健康、高雅的活动,经常邀请有关部门对辖区群众进行普法等其他
知识的学习,提高人民群众素质。
(三)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青少年父母应当主动地进行各种知识的
学习,不断的增强监护人应俱备的育人素质。
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的学习。家长们用律己正己
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
,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育孩常识和方法。要尊重孩子的人
格,对有生理缺陷、曾犯过错误的孩子不要揭短,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多鼓励提
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的学习
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
(四)社会是保障,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
少年无序流动。
据调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无来源,势必去
偷、抢等。因而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
,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岗位与务工人员数失衡,造成务工
人员的盲目而无序流动。
(五)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
在教育中,一要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和表现实际,安排专门时间,加强对理想
、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二是在各门学科环节中,加强德育的渗透
;三要教育青少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
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四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道德认
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增长社会知识和经验;五要对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
治,但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据调查,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训斥、责骂、
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作为教师
只有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爱,才是最有号召力的使学生醒悟。
(六)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各种犯罪,同时做好已犯罪青少
年的改造工作。
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与成长空间,加强和做好已犯罪的青少年
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满后回归社会后的工作。政法部门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联合,把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心理学问题、青春期问题等同时进行引导、教育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上课、开讲座。政法部门特别要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力度
,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场所及各种影视、网吧,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淫
秽,营造一个青少年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七)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阵地先进性作用,不断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各级团组织应从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青少年问题,要不断的开展各种健康、向
上、活力的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经常组织团干、团员青年到有关学校、居
委会、乡镇、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讲座、适时的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金钱观、公德观,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
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党政组织领导下,实行
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
等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
罪的目的。
参考书目:
(1)参见杨晓梅:《青少年研究》,1999年第7期。
(2)参见康惠农、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
研究》,1999年第11—12期。
(3)参见康树华主编《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答问》。
(福建省漳平市人民法院 李巧玲 叶文炳 联系电话:0597-7523964)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