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启示
行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方针。开始由地方政府出资,以后发展到组织地市企业、乡镇企业集资,利用煤代油资金,出售用电权集资,发行电力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办电。1984年国务院批准华东电网采取工业用电提价不超过两分钱的办法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1988年推广到全国,为地方办电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198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明确集资电厂可以独立经营,与电网签订供电经济合同,也可委托电网代为经营管理。实行多种电价,独立经营的集资电厂,其售电价格允许浮动。大多数合资或非
为了解决发展所需资金、设备不足的困难,同时又积极利用世行、亚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政府出口信贷等贷款办电,鼓励外商来华独资、合资办电。1985年深圳与香港合和电力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沙角电厂,用BOT方式经营管理,广东与香港合资建设经营大亚湾核电站,成立华能国际和新力等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以后许多外商纷纷到中国投资办电。
2000年全国3.19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中,国家电力公司在中国发电市场份额已降至50%左右。在2000年新增发电容量2055万千瓦中,国家电力公司投资部分占58%。
无论从国内投资还是从外商投资办电情况来看,我国是发电市场比较开放的国家,也是独立发电商较多的国家。发电市场的开放程度远大于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家。
从计划到市场转轨过程中引入多种经济成分
改革开放前电力工业全部是国有企业。1982年龙口电厂集资办电,开始引入集体所有制成分。1985年中外合资建设了沙角B厂及大亚湾核电站,引入了国外资本。90年代初上海申能和深圳能源公司等股票在国内上市,以后迅速发展到2000年已有上市公司40多家,吸引了大量国内投资。华能国际开发公司,大唐公司,新力公司等进行股份制改造后股票在纽约、香港上市,吸引了国外大量资金。上市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促进了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
1999年全国已有大中型中外合资电厂39个,总容量2700万千瓦,外商投资23亿美元。到国外上市的发电公司3家,总发电容量1953万千瓦,筹集资金16.5亿美元。在国内上市的发电公司37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筹集了数百亿元资金。电力工业已逐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状况。以国家控股为主的股份制公司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施适应多家办电的电价政策
198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允许新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使新电厂能够还本付息并取得合理收益。同时,对中外合资电厂,按照国际惯例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明确年供电量及上网电价,由电力公司收购后转售给用户,吸引了外商来华投资办电。
以后又陆续推出高峰低谷电价,丰水期枯水期电价,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丰水期电力,以减少电网调峰困难,降低电力成本。1988年对炼铝、铁合金等大用户实行优惠电价,在加强城乡电网改造的同时整顿农村电价,逐步做到城乡同价。1999年在浙江、山东等六个电网进行部分电量竞价上网的试点。
电价改革在解决缺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燃料、设备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我国电价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
在电价政策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主要是:没有出台规范的电价定价原则、计算办法、审批程序;对电厂造价没有限制,助长了建设中的铺张浪费,造价过高,使电价不合理升高,加重了用户负担;居民用电价格低于工业用电价格;农村电价过高;电力公司内部没有对电厂和电网成本分开计算,定价透明度不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深化改革中解决。
从各地分散供电向全国联网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电网规模不大,初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等五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蒙西等十多个独立省网。不少省网还分别由几个独立的小电网供电。
改革开放后加强了电网建设,建成了一批500千伏骨干送变电工程,使各跨省电网的联系大大加强。1989年建成了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加强了华东、华中电网间的联系。90年代初建成了供电范围包括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的南方电网。2000年我国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川渝等7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海南三个省网及北疆、拉萨等电网。其中华东、南方、华北、东北电网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4000万千瓦,跻身世界大电网行列。
今后十年将在北部、中部、南方三大电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在南方电网扩大西电东送容量的基础上,建设三峡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的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南方与中部电网联网。三峡水电站发电后,将向华中、川渝、华东送电,形成中部电网,福建联入华东电网。今年实现华北与东北联网,逐步实现华北与山东联网,建设西北向华北、山东的输电工程,形成北部电网。同时规划三大电网在南北方向上多点互联,201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实现联网,成为总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仅次于北美、欧洲电网的世界第三大联合电网。
为加速开发利用西南的水电资源,2010年后将建成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及其他梯级水电站,送电华中、华东、两广;开发澜沧江小湾、糯扎渡等水电站送电广东,雅砻江锦屏等梯级水电站送电川渝、广东;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向华北送电等。全国联网将不断加强。
从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
1998年撤销电力部,由国家经贸委及各省经贸委负责政府管电职能。国家电力公司成为国务院直属企业,授 《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启示(第7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7892.html
198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明确集资电厂可以独立经营,与电网签订供电经济合同,也可委托电网代为经营管理。实行多种电价,独立经营的集资电厂,其售电价格允许浮动。大多数合资或非
电力公司独资建设的电厂成立发电公司,形成了大批独立发电商。
为了解决发展所需资金、设备不足的困难,同时又积极利用世行、亚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政府出口信贷等贷款办电,鼓励外商来华独资、合资办电。1985年深圳与香港合和电力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沙角电厂,用BOT方式经营管理,广东与香港合资建设经营大亚湾核电站,成立华能国际和新力等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以后许多外商纷纷到中国投资办电。
2000年全国3.19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中,国家电力公司在中国发电市场份额已降至50%左右。在2000年新增发电容量2055万千瓦中,国家电力公司投资部分占58%。
无论从国内投资还是从外商投资办电情况来看,我国是发电市场比较开放的国家,也是独立发电商较多的国家。发电市场的开放程度远大于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家。
从计划到市场转轨过程中引入多种经济成分
改革开放前电力工业全部是国有企业。1982年龙口电厂集资办电,开始引入集体所有制成分。1985年中外合资建设了沙角B厂及大亚湾核电站,引入了国外资本。90年代初上海申能和深圳能源公司等股票在国内上市,以后迅速发展到2000年已有上市公司40多家,吸引了大量国内投资。华能国际开发公司,大唐公司,新力公司等进行股份制改造后股票在纽约、香港上市,吸引了国外大量资金。上市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促进了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
1999年全国已有大中型中外合资电厂39个,总容量2700万千瓦,外商投资23亿美元。到国外上市的发电公司3家,总发电容量1953万千瓦,筹集资金16.5亿美元。在国内上市的发电公司37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筹集了数百亿元资金。电力工业已逐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状况。以国家控股为主的股份制公司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施适应多家办电的电价政策
198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允许新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使新电厂能够还本付息并取得合理收益。同时,对中外合资电厂,按照国际惯例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明确年供电量及上网电价,由电力公司收购后转售给用户,吸引了外商来华投资办电。
以后又陆续推出高峰低谷电价,丰水期枯水期电价,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丰水期电力,以减少电网调峰困难,降低电力成本。1988年对炼铝、铁合金等大用户实行优惠电价,在加强城乡电网改造的同时整顿农村电价,逐步做到城乡同价。1999年在浙江、山东等六个电网进行部分电量竞价上网的试点。
电价改革在解决缺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燃料、设备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我国电价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
在电价政策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主要是:没有出台规范的电价定价原则、计算办法、审批程序;对电厂造价没有限制,助长了建设中的铺张浪费,造价过高,使电价不合理升高,加重了用户负担;居民用电价格低于工业用电价格;农村电价过高;电力公司内部没有对电厂和电网成本分开计算,定价透明度不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深化改革中解决。
从各地分散供电向全国联网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电网规模不大,初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等五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蒙西等十多个独立省网。不少省网还分别由几个独立的小电网供电。
改革开放后加强了电网建设,建成了一批500千伏骨干送变电工程,使各跨省电网的联系大大加强。1989年建成了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加强了华东、华中电网间的联系。90年代初建成了供电范围包括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的南方电网。2000年我国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川渝等7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海南三个省网及北疆、拉萨等电网。其中华东、南方、华北、东北电网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4000万千瓦,跻身世界大电网行列。
今后十年将在北部、中部、南方三大电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在南方电网扩大西电东送容量的基础上,建设三峡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的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南方与中部电网联网。三峡水电站发电后,将向华中、川渝、华东送电,形成中部电网,福建联入华东电网。今年实现华北与东北联网,逐步实现华北与山东联网,建设西北向华北、山东的输电工程,形成北部电网。同时规划三大电网在南北方向上多点互联,201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实现联网,成为总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仅次于北美、欧洲电网的世界第三大联合电网。
为加速开发利用西南的水电资源,2010年后将建成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及其他梯级水电站,送电华中、华东、两广;开发澜沧江小湾、糯扎渡等水电站送电广东,雅砻江锦屏等梯级水电站送电川渝、广东;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向华北送电等。全国联网将不断加强。
从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
1998年撤销电力部,由国家经贸委及各省经贸委负责政府管电职能。国家电力公司成为国务院直属企业,授 《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启示(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