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社会化及其理论基础探讨
社会化的完善[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65.
[2]谢望原,翟中东.对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思考[J].法学评论,2000,(1):59.
[3]崔书会,赵俊明.行刑社会化探析[J].中国司法,2001.
[4]陆而启,王铁玲.监狱行刑社会化理性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2,(1):75.
[5]林纪东.监狱学[M].三民书局,1986.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5.
[7]赖早兴.国外行刑社会化以及我国行刑社会化的完善[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1):29.
[8]谢望原,翟中东.对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思考[J].法学评论,2000,(1):60.
[9]公培华.刑罚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88.
[10]翟中东.刑罚个别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115.
[11]王利荣.行刑法律机能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张文,刘艳红.犯罪人理论的反思与重构[M].中外法学,2000,(4):385.
[13]陆而启,王铁玲.监狱行刑社会化理性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2,(1):75.
[14][意]菲利.犯罪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137.
[15]张文学,李燕明,吕广伦,蒋历.中国缓刑制度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43.
[16][17]克莱门斯·巴特勒斯.矫正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130.22.
[18][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59.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7964.html
[2]谢望原,翟中东.对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思考[J].法学评论,2000,(1):59.
[3]崔书会,赵俊明.行刑社会化探析[J].中国司法,2001.
[4]陆而启,王铁玲.监狱行刑社会化理性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2,(1):75.
[5]林纪东.监狱学[M].三民书局,1986.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5.
[7]赖早兴.国外行刑社会化以及我国行刑社会化的完善[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1):29.
[8]谢望原,翟中东.对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思考[J].法学评论,2000,(1):60.
[9]公培华.刑罚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88.
[10]翟中东.刑罚个别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115.
[11]王利荣.行刑法律机能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张文,刘艳红.犯罪人理论的反思与重构[M].中外法学,2000,(4):385.
[13]陆而启,王铁玲.监狱行刑社会化理性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2,(1):75.
[14][意]菲利.犯罪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137.
[15]张文学,李燕明,吕广伦,蒋历.中国缓刑制度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43.
[16][17]克莱门斯·巴特勒斯.矫正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130.22.
[18][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59.
《行刑社会化及其理论基础探讨(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