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下驱动STN彩色LCD
Console drivers ---> Frame-buffer support---> [*] 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evices (EXPERIMENTAL) [*] SA-1100 LCD support (NEW) [*] Advanced low level driver options (NEW) [*] 16 bpp packed pixels support (NEW) [*] Select compiled-in fonts (NEW) [*] VGA 88 font #make dep #make zImage
驱动帧缓冲的设计
帧缓冲设备属于字符设备,采用了“文件层-驱动层”的接口方式。Linux为帧缓冲设备定义的驱动层接口为struct fb_info结构。在文件层次上,Linux为其定义了下面的操作函数:
static struct file_operations fb_fops = { owner: THIS_MODULE, read: fb_read, /* 读操作*/ write: fb_write, /* 写操作*/ ioctl: fb_ioctl, /* 控制操作*/ mmap: fb_mmap, /* 映射操作*/ open: fb_open, /* 打开操作*/ release: fb_release, /*关闭操作*/ };
应用程序层对帧缓冲设备的访问同对文件的访问操作类似。在应用程序中,对帧缓冲设备(dev/fb)的操作只需调用文件层的操作函数。首先打开/dev/fb设备文件;随后用ioctl操作取得屏幕的分辨率和bpp值,从而计算出屏幕缓冲区的大小,并将屏幕的缓冲区映射到用户空间;最后就可直接对屏幕缓冲区进行图片显示。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对帧缓冲的初始化入口在fbmem.c中的如下定义:
static struct { const char *name; int (*init)(void); int (*setup)(char*); } fb_drivers[ ]__initdata = { #ifdef CONFIG_FB_YOURCARD { "driver_name", xxxfb_init, xxxfb_setup }, #endif
通过该入口可进入帧缓冲的初始化函数。下面是对整个帧缓冲的实现过程。
首先,根据所选择的STN型LCD先初始化显示屏幕的分辨率(640×480)、每个像素的比特数(实际所选的LCD为12bpp,但在设计中可作为16bpp来设计。这是因SA1110的LCD控制器对两者处理方式相同而只有色彩深度的比例不同的缘故)和各种时序值。随后这些值将会被写入LCD控制器的控制寄存器LCCR0到LCCR3内,即完成对LCD控制器内一部分寄存器的配置。特殊的一点,因为所选的LCD是12bpp显示,所以rgbt色彩的深度比值应为4:4:4:0。
其次对LCD进行显示缓冲区的分配。该过程由kmalloc函数实现动态分配一片连续的空间,需要分配的缓冲区大小为600K字节。缓冲区是在SDRAM中分配大容量的地址,存储器映射至SA1110内,其中上半屏起始地址保存到LCD控制器的寄存器DBAR1中,下半屏起始地址保存到DBAR2中。在此完全初始化一个fb_info结构,填充其中的各成员变量。之后进行中断处理请求和各种变量和调色板等的设置。然后注册驱动程序,通过调用register_framebuffer(&fb_info)实现将fb_info登记入内核。最后,启动GPIO9~2和LCD控制器。
效果
因为该设计将驱动作为内核的一部分,而不是模块加载的方式,所以需重新编译内核,并将新编译的Linux内核下载到开发板内。重新启动系统后,通过应用程序检测,可以使屏幕显示任意所需图片,表明了驱动LCD显示的设计已成功实现。
在对嵌入式Linux系统进行驱动LCD的开发时,不仅涉及到对开发板的了解(特别是微处理器和外围接口), 《在Linux下驱动STN彩色LCD(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