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并编制了一些相应的软件。今后似应在下列两方面进行更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在总结现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形态分析理论,与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系统跟踪柔性空间结构的成形——受力全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软件;另一方面是在形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空间结构几何形状的优化准则和分析方法。
?? (5)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等柔性体系自振频率较低,是风敏感性结构,因而研究这类结构在风作用下的反应及其抗风设计方法十分重要。这一课题具有较大理论难度,国内外研究尚少,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因而开展这一研究尤具重要意义。
?? 我们对悬索结构的风振问题做过一定研究,针对这种大跨柔性结构频域宽且频率分布密集的特点,提出了适用的随机风振反应分析方法;并且,针对悬索结构这种非线性体系,提出了广义风振系数的概念,通过大规模参数分析,为椭圆形及菱形平面的常用索网结构提出了简便的实用计算方法。还组织过相应的刚性模型和气弹模型的风洞实验。
?? 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其风振特性也有差别。采用传统屋面材料的悬索结构整体工作性能相对较好(局部变形较小),结构的整体位移对气流场的改变不大。这类结构在风作用下的振动一般属于限幅随机振动。膜和索-膜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膜既是受力构件又是覆面材料,且质轻面薄,结构的局部刚度很小,在风作用下,局部膜单元的加速度和速度反应较大,可能对周围的空气紊流速度产生影响,导致气弹反应和颤振。因此在研究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的风振问题时,应对可能的动力失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风洞实验研究。
?? 作者相信,在做好上面这些理论研究工作以后,将使我国大跨空间结构领域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大跨度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
?? 参考文献
??
??1、蓝天,空间结构的十年——从中国看世界,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广州,1992
??2、Makowski Z S. Space Structure-A Review of Development in Last Decade ,Space Structure IV,London,1993
??3、董石麟,姚谏,网壳结构的未来与展望,空间结构(创刊号),1994
??4、沈世钊,中国悬索结构的发展,工业建筑,1994(6)
??5、Shen Shizhao,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structures in China (Invited Report), IASS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ell and Spatial Spatial Structures, Beijing, 1996
??6、李中立,吴健生,国外膜结构在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空间结构,1996(3)
??7、蓝天,膜结构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开封,1997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9360.html
?? (5)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等柔性体系自振频率较低,是风敏感性结构,因而研究这类结构在风作用下的反应及其抗风设计方法十分重要。这一课题具有较大理论难度,国内外研究尚少,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因而开展这一研究尤具重要意义。
?? 我们对悬索结构的风振问题做过一定研究,针对这种大跨柔性结构频域宽且频率分布密集的特点,提出了适用的随机风振反应分析方法;并且,针对悬索结构这种非线性体系,提出了广义风振系数的概念,通过大规模参数分析,为椭圆形及菱形平面的常用索网结构提出了简便的实用计算方法。还组织过相应的刚性模型和气弹模型的风洞实验。
?? 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其风振特性也有差别。采用传统屋面材料的悬索结构整体工作性能相对较好(局部变形较小),结构的整体位移对气流场的改变不大。这类结构在风作用下的振动一般属于限幅随机振动。膜和索-膜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膜既是受力构件又是覆面材料,且质轻面薄,结构的局部刚度很小,在风作用下,局部膜单元的加速度和速度反应较大,可能对周围的空气紊流速度产生影响,导致气弹反应和颤振。因此在研究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的风振问题时,应对可能的动力失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风洞实验研究。
?? 作者相信,在做好上面这些理论研究工作以后,将使我国大跨空间结构领域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大跨度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
?? 参考文献
??
??1、蓝天,空间结构的十年——从中国看世界,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广州,1992
??2、Makowski Z S. Space Structure-A Review of Development in Last Decade ,Space Structure IV,London,1993
??3、董石麟,姚谏,网壳结构的未来与展望,空间结构(创刊号),1994
??4、沈世钊,中国悬索结构的发展,工业建筑,1994(6)
??5、Shen Shizhao,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structures in China (Invited Report), IASS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ell and Spatial Spatial Structures, Beijing, 1996
??6、李中立,吴健生,国外膜结构在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空间结构,1996(3)
??7、蓝天,膜结构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开封,1997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