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底线当优点”等作文素材多维解读
“莫把底线当优点”等作文素材多维解读
作者/山东 孙晓中
【素材一】
莫把底线当优点
白岩松
新闻是有底线的,我希望将来这个底线也能扩展,由新闻记者专业人士的底线扩展到“人人皆记者”的底线,守住客观、真实。
近些年,每当过记者节时我都有些惭愧,我觉得“记者节”跟中国其他节日最大的区别就是,这是这个行业里所有人都该自省的日子。有时候有人会表扬:“你真好,你是个好记者。”我说: “为什么呢?” “因为你说真话。”我说:“你听过有人夸你不偷东西吗?”现在大多数人都在拿过去的底线在表扬人: “这个人真好,不迟到。”“这个记者真好,说真话。”
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将“底线”当成“上线”了。我们需要一起努力,重新把底线提高。20年前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就是应该这样做记者,我们只不过傻乎乎地还在这么做,怎么突然间就成了优点了?
希望有一天咱们不要再拿底线当优点,不要再拿底线当上线。
【多维解读】
1.坚守原则:所谓“底线”即每个人都应恪守的道德信条与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一个缺乏“底线”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对“底线”与原则的坚守是保障个人权益与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
2.实事求是: “人人皆记者”的时代,流言、谣言往往更易于传播。近年发生的多起传言事件都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实事求是”这一简单朴素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坚持、珍惜。
3.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成就学业、事业的根本,唯其如此方能一窥事实的真相,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真理。
【适用话题】
坚守原则;真话、真实、真理;守住底线……
【素材二】
“秦坦尼克号”入选民国教材
廖保平
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近日,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课文中还配有船撞冰山沉没的插图。这本书是辛亥革命后出版的最早一批教科书,出版日期是1912年6月,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间是1912年4月。时间刚过两个月,这一事件就成为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可谓与时俱进。
泰坦尼克沉没事件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最能给人启迪的,乃是宣传人性中的美好因子。民国教材中有大量关于人性美好因子的描写。在灾难面前,在生死一线之间,船长以及很多船员、游客镇静自若,保持绅士风度,坚持“妇孺优先”的原则,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孺,把死亡留给自己,这种人性的美好因子无论怎么赞扬都不为过。这对阅读的孩子来说,能够陶冶他们的心性,让他们学会爱人、爱生命、爱弱者!这样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这样的素材被收入教材,多多益善。而当我们惊讶于“泰坦尼克号”会入选民国教材时,要么是把民国看得太过封闭古董,要么是我们的教育思维已经偏得太远。
【多维解读】
1.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将人文、文明铸造为一代代的人性精神,构建人的心灵世界。教育是人性的熏陶培育而非知识技艺的灌输。显然, “泰坦尼克号”入选民国教材给当下的应试教育上了重要一课。
2.视野决定境界:民国之初,中国与海外有着密切联系,甚至超过此前此后的某些时期,因此民国时期编的最早一批教材才能够如此“与时俱进”。由此可见,拥有国际化的视野自然孕育了普适性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实为古今通则。
【适用话题】
人性之美;教育的真谛;与时俱进……
【素材三】
“三个错误的推理” 推出和诺贝尔奖
童奚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1852年生于法国,1872年就读巴黎理工大学,后在公路桥梁学校毕业,获工程师职位。由于研究荧光现象而发现铀的放射性,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铀的放射性的发现却是建立在“三个错误的推理”上的。那三个错误推理为: (1)X射线是由发荧光的玻璃产生的;(2)其他发荧光的物质也发射X射线;(3)当铀盐不发荧光时也能发射x射线。通过进一步研究,贝克勒尔发现所有的铀盐晶体,不论它是否发光,都能使底片感光;而其他矿物,即使发出极强的荧光,也不能使底片感光。这时,贝克勒尔终于明白,这是一种新的射线,后来就被取名为“贝克勒尔射线”。瑞利勋爵对此发出感慨: “一个如此奇妙的发现,竟然起因于一连串虚假的推理,这真是惊人的巧合。科学史上大约再难出现与这相类似的发现。
【多维解读】
1.实践出真知:科学实验是人类新知的前沿阵地,一切高明的科学构想都有赖于按部就班的实践实现,否则仅为空中楼阁般的科学幻想。 “三个错误的推论”在贝克勒尔的实践检验中不攻自破,最终使贝克勒尔发现了新型射线。
2.谬误与真理: “三个错误的推理”并没有阻碍贝克勒尔的科学发现之路,反而使他更接近真理。在排除一次次谬误的过程中,发现真理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谬误实为真理的先导。
3.探索创造机遇:虽然贝克勒尔一连串错误的假设,导致了极为重大的发现,但切不可认为贝克勒尔的成功仅凭运气。如果贝克勒尔没有严谨的实验态度、敏锐的眼光和严密的推理,绝不可能有这一重大发现。
【适用话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谬误与真理;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莫把底线当优点”等作文素材多维解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938.html
作者/山东 孙晓中
【素材一】
莫把底线当优点
白岩松
新闻是有底线的,我希望将来这个底线也能扩展,由新闻记者专业人士的底线扩展到“人人皆记者”的底线,守住客观、真实。
近些年,每当过记者节时我都有些惭愧,我觉得“记者节”跟中国其他节日最大的区别就是,这是这个行业里所有人都该自省的日子。有时候有人会表扬:“你真好,你是个好记者。”我说: “为什么呢?” “因为你说真话。”我说:“你听过有人夸你不偷东西吗?”现在大多数人都在拿过去的底线在表扬人: “这个人真好,不迟到。”“这个记者真好,说真话。”
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将“底线”当成“上线”了。我们需要一起努力,重新把底线提高。20年前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就是应该这样做记者,我们只不过傻乎乎地还在这么做,怎么突然间就成了优点了?
希望有一天咱们不要再拿底线当优点,不要再拿底线当上线。
【多维解读】
1.坚守原则:所谓“底线”即每个人都应恪守的道德信条与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一个缺乏“底线”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对“底线”与原则的坚守是保障个人权益与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
2.实事求是: “人人皆记者”的时代,流言、谣言往往更易于传播。近年发生的多起传言事件都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实事求是”这一简单朴素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坚持、珍惜。
3.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成就学业、事业的根本,唯其如此方能一窥事实的真相,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真理。
【适用话题】
坚守原则;真话、真实、真理;守住底线……
【素材二】
“秦坦尼克号”入选民国教材
廖保平
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近日,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课文中还配有船撞冰山沉没的插图。这本书是辛亥革命后出版的最早一批教科书,出版日期是1912年6月,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间是1912年4月。时间刚过两个月,这一事件就成为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可谓与时俱进。
泰坦尼克沉没事件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最能给人启迪的,乃是宣传人性中的美好因子。民国教材中有大量关于人性美好因子的描写。在灾难面前,在生死一线之间,船长以及很多船员、游客镇静自若,保持绅士风度,坚持“妇孺优先”的原则,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孺,把死亡留给自己,这种人性的美好因子无论怎么赞扬都不为过。这对阅读的孩子来说,能够陶冶他们的心性,让他们学会爱人、爱生命、爱弱者!这样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这样的素材被收入教材,多多益善。而当我们惊讶于“泰坦尼克号”会入选民国教材时,要么是把民国看得太过封闭古董,要么是我们的教育思维已经偏得太远。
【多维解读】
1.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将人文、文明铸造为一代代的人性精神,构建人的心灵世界。教育是人性的熏陶培育而非知识技艺的灌输。显然, “泰坦尼克号”入选民国教材给当下的应试教育上了重要一课。
2.视野决定境界:民国之初,中国与海外有着密切联系,甚至超过此前此后的某些时期,因此民国时期编的最早一批教材才能够如此“与时俱进”。由此可见,拥有国际化的视野自然孕育了普适性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实为古今通则。
【适用话题】
人性之美;教育的真谛;与时俱进……
【素材三】
“三个错误的推理” 推出和诺贝尔奖
童奚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1852年生于法国,1872年就读巴黎理工大学,后在公路桥梁学校毕业,获工程师职位。由于研究荧光现象而发现铀的放射性,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铀的放射性的发现却是建立在“三个错误的推理”上的。那三个错误推理为: (1)X射线是由发荧光的玻璃产生的;(2)其他发荧光的物质也发射X射线;(3)当铀盐不发荧光时也能发射x射线。通过进一步研究,贝克勒尔发现所有的铀盐晶体,不论它是否发光,都能使底片感光;而其他矿物,即使发出极强的荧光,也不能使底片感光。这时,贝克勒尔终于明白,这是一种新的射线,后来就被取名为“贝克勒尔射线”。瑞利勋爵对此发出感慨: “一个如此奇妙的发现,竟然起因于一连串虚假的推理,这真是惊人的巧合。科学史上大约再难出现与这相类似的发现。
【多维解读】
1.实践出真知:科学实验是人类新知的前沿阵地,一切高明的科学构想都有赖于按部就班的实践实现,否则仅为空中楼阁般的科学幻想。 “三个错误的推论”在贝克勒尔的实践检验中不攻自破,最终使贝克勒尔发现了新型射线。
2.谬误与真理: “三个错误的推理”并没有阻碍贝克勒尔的科学发现之路,反而使他更接近真理。在排除一次次谬误的过程中,发现真理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谬误实为真理的先导。
3.探索创造机遇:虽然贝克勒尔一连串错误的假设,导致了极为重大的发现,但切不可认为贝克勒尔的成功仅凭运气。如果贝克勒尔没有严谨的实验态度、敏锐的眼光和严密的推理,绝不可能有这一重大发现。
【适用话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谬误与真理;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莫把底线当优点”等作文素材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