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愚溪诗序》 (一)


《愚溪诗序》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愚溪诗序》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

1.本文生词难句不少,文言现象较重,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既是读通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

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关键。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课文背景及“序”的文体特征介绍 。

二、导入 :

1.曹雪芹的“顽石”与柳宗元的“愚溪” 。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女娲补天的五色石,称为不能补苍天的“顽石”。何谓“顽”?

《广韵》云:“愚也。”《韵会》云:“痴也。”这些不同侧面的诠释,正好集中体现了顽石及其幻形贾宝玉的基本性格牲:“顽愚”,“痴狂”。贾宝玉不谙封建社会的世故,不听从封建家长的教诲,所以被称为“顽愚”,“痴狂”。那么,柳宗元又为何称溪流为“愚溪”呢?让我们来认真的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2.诵读课文,数一数有多少个“愚”字?

全文共445字,共有27个“愚”字。一篇短文,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决非偶然。

—— “作者以一‘愚’字贯穿全文,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已被埋没受侮辱、不得不愚的悲愤之情。”文章以“愚”作为线索,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作者又为何对“愚”字如此“情有独钟”呢?

3.我们还可数一数,在全文中作者用“愚”字给多少个事物来命名?

——第1段的“愚溪”,第2段的“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 “愚岛”,第4段的“愚者”。

作者又为何以“愚”来命名这些景物,还以“愚”来称呼自己呢?

三、分析课文第1段:

1.字词理解

灌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有溪焉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流入于潇水

故姓(名词用作动词,定姓名,命名)是溪为冉溪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之以其能(功能)

谪(贬谪)潇水上

得(得到,这里译为“发现”)其尤绝(极,非常)者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焉

今予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是溪

而名(名字,名称)莫能(能够)定

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争辩的样子。龂: )

2.文章分析

这一段交代溪水的方位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一层原因。

⑴作者为什么把这条溪水命名为“愚溪”,从本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予以愚触罪”;②“古有愚公谷”。

四、分析课文第2段 :

1.字词理解

自愚丘东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北)行六十步

得(得到,这里译为“发现”)泉焉

盖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南流动)

嘉木异石错置(交错布置)

咸以愚辱(被动,受辱)焉。

2.文章分析

这一段介绍丘、泉、沟、池、堂、亭、岛的情况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二层原因。

⑴这些丘、泉、沟、池、堂、亭、岛“愚”吗?

——愚溪周围的这些景色,有山丘,有流水,有泉、有沟、有池、有岛,有“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堂、有亭等人文景观,所谓丘壑幽深,河流蜿蜒,亭堂点缀于其间,何“愚”之有?

⑵然而,作者又为什么说“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呢?

——点明了这里的山水本来并不“愚”,只是“以予故”,才蒙受了“愚”的冤屈。如果说文章第1段只是客观叙述,这一段作者把“愚溪”的命名与自己的联系起来:“予家是溪”,而又“以愚触罪”。因此“愚溪”“以予故”而受“辱”。

五、分析课文第3段:

1.字词理解

夫水 ,智者乐也。(化用《论语·雍也》的语句。)

今是溪独(副词,竟然)见辱于愚 (见……于……:被动句式)

不可以(可以/用来)灌溉。

多坻( ,水中露出的高地)石

蛟龙不屑(因轻视而不肯做不愿做)

不能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云雨

无以(没有什么用来)利(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得利)世

而适(恰好,刚好)类于予

然则虽(即使)辱(被动,受辱)而愚(形容词活用为意动,以……为愚,指称呼……为“愚”)之 

2.文章分析

这一段进一步揭示愚溪之所以“愚”的真实原因,即“愚溪” 命名的第三层原因。

(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无以利世。”

⑵作者为什么感叹“虽辱而愚之 ,可也”?因为“适类于予。”为什么说“适类于予”?

——因为“无以利世”。溪之“无以利世”,在这一段里作者言之凿凿,而作者又为什么 “无以利世”呢?那是柳宗元说自己不能为社会作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为世人造福。但这句话中还有话:柳宗元何尝不想“无以利世”?只是遭排挤、被贬谪,不能实现“利世”的理想罢了。于叙述之中,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悲愤与不满。

六、分析课文第4段:

1.字词理解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宁武子:春秋时卫国大夫宁俞,“武”是谥号。此句语出《论语·公冶长》

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明智,通达,看得深远)而为愚者也。(颜子:颜回,字子洲,孔子学生。此句语出《论语·为政》)

皆不得(能够,可以)为真愚

今予遭(逢,遇)有道(有道: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悖(违背,逆而不顺。悖: )于 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夫然(这样),则天下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能争是溪

予得(能够,可以)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专有,独有。“专”后省略“之”。)而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名”后省略“之”。)焉。

2.文章分析

这一段借用古人的典故来反映作者的“愚”,这是愚溪得名的第四层原因。

⑴这一段用了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的典故。这两个人是“真愚”吗?为什么?

——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都不是“真愚”。宁武子是聪明而装愚,颜回是明白而装傻,他们都是聪明人,都是“大智若愚”的“愚”。

⑵那么,柳宗元自己呢?

——“遭有道”,遇到政治清明的时代。“有道”指天子圣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的“永贞变革”,把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革除弊政,打击权奸,作了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结果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了下去,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唐宪宗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王伾,贬柳宗元于永州并终生不得量移。像唐宪 宗这样的天子难道是圣明的吗?很显然,说这样的天子是圣明的,恐怕纯粹是一种讽刺!因而,所谓“违于理”“悖于事”便无一不是反话了。他的“愚”不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的“愚”,也不是不学无术、一事无能的“愚”,而是坚持真理、敢于抗争的大勇如愚的“愚”。在这貌似自责的文句间,淤积着作者心中的多少愤懑不平之情。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

七、分析课文第5段:

1.字词理解

溪虽(虽然)莫(没有)利(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得利)于世

而善鉴(本指镜子,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照彻)万类

锵鸣金石(像金属和石头一样发出脆亮的声音)

予虽不合(符合,适合,迎合)于俗

漱涤(洗漱涤荡,引申为净化)万物

牢笼(包罗)百态

而无所(没有什么)避之

超鸿蒙(超越天地尘世。鸿蒙: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状态,也指自然界之气。语出《庄子·在宥 》)

混希夷(指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

寂寥而莫我知(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也

纪(通“记”,记载)于溪石上。

2.文章分析

这一段写愚者自有愚者的乐趣,再次将愚溪与作者个人的情况相结合,说明他之所以做《八愚诗》的原因。

⑴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愚溪的,从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段开头的第一句说“溪虽莫利于世”,情调有点低沉。但是,紧接着笔锋一转,感情的色彩就完全不一样了:溪水能鉴照万物,清洁光亮,秀丽澄澈,铿锵鸣响,有金石之声。这是一个多么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世界啊!把这样一个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政治对比一下,哪一个龌龊,哪一个光明,不是昭然若揭了吗?这样一个世界难道只能是愚昧的人心喜目笑、眷恋向往,高兴得不愿离去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那些聪明的人所留恋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世界呢?真是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⑵作者在与“愚溪”的类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接下来笔锋一转,便直抒起胸臆来了。“予虽不合于俗”,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从人世中被排挤出来的。被排挤出来以后,虽然冷寞、孤单,却有一支能洗涤世间万物、包罗各种形态的笔伴随着自己,安慰着自己。在这无违无碍的茫茫然的大自然中,返璞归真,自得其乐,不胜似生活在那昏暗龌龊的人世吗?清静寂寞,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的,这并不 是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⑶《愚溪诗序》通篇就是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的士大夫的愤世嫉俗的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八、诵读课文,漫谈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等方面的感受。

——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 《《愚溪诗序》 (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9610.html

  • 上一篇范文: 《世说新语》  示例
  • 下一篇范文: 第一、二单元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一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