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建设与云南特色的社会事业
的中华文明。云南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和双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和加强它的国际影响力,使之对东南亚南亚国家起到一种很好的示范作用,并且也会使周边国家看到我国各种有利于保存、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优秀文化的政策措施,使云南这个桥头堡起到在多方面树立国家正面形象的功能作用。
作为云南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地方特色突出的少数民族文化,目前在演艺业以及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等方面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但如《云南印象》这样能够直接在国外产生经济效益的对外文化演出活动还比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将云南各民族的民间手工艺、服饰、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各民族的地方性知识等,以多样化的方式(比如以演艺、影视、翻成外语的书籍、卡通和其他各种电子媒介为载体)传播到东南亚南亚国家和欧美、东亚等国家和地区,逐渐把云南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云南的社会事业有其突出的区域特点和制约因素,在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我省面向西南桥头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从多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在社会事业上实行分类指导,深刻理解多民族、多山区和边境线长的区域社会事业的特殊性,遵循其特色和发展规律,根据我省条件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因地因族因事制宜,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在社会保障方面,要树立适合现实省情的社会保障理念,制定既与省情相吻合又充分保障民生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投入之外,还不应忽略发挥我省各民族的民间力量,比如在我省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诸如尊老敬幼、济困扶危、社区和家庭的养老保障习俗、民间互助合作等诸多方面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德和社会机制,它与国家力量的社会保障机制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弘扬各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和做法,充分调动社会的各种力量,实现传统社会保障与现代社会保障的优势互补。在政府出台各种措施的同时,也广泛地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作用,做好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工作。
在教育、科技、医疗和环保等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推进国家教育制度下全民的教育水平,促进科技的全面发展,并推进和培育云南自然科学优长学科的发展,比如植物学、生物多样性研究、生命科学等,培养高端人才,促进云南的科学教育发展,通过现代先进的环保科技手段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结合我省今后将会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全面交流与合作的前景,提高云南医疗卫生服务社会造福民众、并能在一些医疗技术和各种条件方面能影响邻国的实力。
另一方面,云南也应该因地制宜,发掘和推进各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将各民族积累千百年而形成的文化和生态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以及各种充满魅力的生产生活技艺技能融汇到我们的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制度和建设中去,发掘和整理云南各民族地区关于农业、森林、植物、动物、医疗、水文、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民间科技知识,大力发掘民族民间科技知识资源,培养各种民间文化精英和科技人才。比如加大云南省中医药和各民族丰富的民间药物和医疗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中医药和民族药医疗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说到桥头堡,顾名思义,它也就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门,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接壤,这些国家常常通过云南来看中国的国情民情和社会事业,而我们的边民也会将周边国家的各项社会事业来对比我们国家的福利和民生的保障体系等。我省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医疗卫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如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于2009年进行的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的调研项目中,发现了云南边境民族因贫困所导致的就医难的一些问题及邻国对边民就医采取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反差。其主要缘由是越南政府自从早年借鉴我国农村的“赤脚医生”的做法和经验后,在越南的边境地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其边民实施了看病就医优惠政策,比如:小病免费就医;大病可以通过合作医疗报账(有合作医疗制度),大病住院个人承担20%,国家承担80%。每个乡卫生站的医务人员属财政供养在编人员等。越方的这些举措,对我省的边民会因为对比而有一些刺激,边民认为我们的医疗制度应该更为完善,应对边境地区的民众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借鉴邻国做得好的一些社会事业制度和措施,也应纳入桥头堡建设的视野中。
云南面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学校教育,也是有突出云南特色的社会事业构成部分,云南一些高校在培养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小语种人才、培养东南亚国家研究人才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我省已有七所高校分别设置了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五个语种、十四个专业点,共招收学生近三千人。而云南的一些地方院校,由于有学费低、学校所在地的环境和风光优美、人文荟萃等有利因素,也吸引了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欧美的学生来留学,比如大理学院是全国招收南亚留学生最多的高等院校,到2007年就已接收了306个来自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留学生,红河学院这几年也加强了突出面向越南的教学特色,已经吸收了800多个越南留学生。丽江师专则以其具有“三个世界遗产地”的优势等吸引国外留学生,到2010年,学校已经有美、英、日、韩、澳等十三国留学生66人。
据2006年10月的统计,在云南求学的来自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的留学生已逾3000人,占云南省留学生总数的近70%。而到2009年,来滇留学生已逾万人,其中60%是来自东南亚、南亚国家,也有远至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学生。为吸引周边国家留学生来滇学习,云南省政府于2004年设立了“云南省政府招收周边国家留学生奖学金”,这一奖学金每年资助留学生名额由原来的70名扩大到目前的160名。2010年7月22日,《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云南省教育厅进行听证。《纲要》中明确提出,云南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及世界各地的国际留学生教育基地。与越南接壤的云南一些边境地区,也开始接纳很多来学习中文的越南小学生。随着近年来云南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不仅涉及来滇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沿边境州(市)、县(区)边民的跨境教育,也形成了云南教育国际化的特色之一,近年来,随着沿边开放扩大,边境地区不少老挝、缅甸中小学生到云南上学。跨境到云南学习的人数呈增加趋势。
云南省的一些地方院校也与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如玉溪师院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程逸皇家大学及西北大学进行专业合作。签订了“2+2”和“1+3”学习模式的协议。清莱皇家大学在玉溪师 《桥头堡建设与云南特色的社会事业(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9824.html
作为云南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地方特色突出的少数民族文化,目前在演艺业以及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等方面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但如《云南印象》这样能够直接在国外产生经济效益的对外文化演出活动还比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将云南各民族的民间手工艺、服饰、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各民族的地方性知识等,以多样化的方式(比如以演艺、影视、翻成外语的书籍、卡通和其他各种电子媒介为载体)传播到东南亚南亚国家和欧美、东亚等国家和地区,逐渐把云南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云南的社会事业有其突出的区域特点和制约因素,在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我省面向西南桥头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从多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在社会事业上实行分类指导,深刻理解多民族、多山区和边境线长的区域社会事业的特殊性,遵循其特色和发展规律,根据我省条件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因地因族因事制宜,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在社会保障方面,要树立适合现实省情的社会保障理念,制定既与省情相吻合又充分保障民生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投入之外,还不应忽略发挥我省各民族的民间力量,比如在我省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诸如尊老敬幼、济困扶危、社区和家庭的养老保障习俗、民间互助合作等诸多方面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德和社会机制,它与国家力量的社会保障机制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弘扬各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和做法,充分调动社会的各种力量,实现传统社会保障与现代社会保障的优势互补。在政府出台各种措施的同时,也广泛地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作用,做好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工作。
在教育、科技、医疗和环保等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推进国家教育制度下全民的教育水平,促进科技的全面发展,并推进和培育云南自然科学优长学科的发展,比如植物学、生物多样性研究、生命科学等,培养高端人才,促进云南的科学教育发展,通过现代先进的环保科技手段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结合我省今后将会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全面交流与合作的前景,提高云南医疗卫生服务社会造福民众、并能在一些医疗技术和各种条件方面能影响邻国的实力。
另一方面,云南也应该因地制宜,发掘和推进各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将各民族积累千百年而形成的文化和生态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以及各种充满魅力的生产生活技艺技能融汇到我们的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制度和建设中去,发掘和整理云南各民族地区关于农业、森林、植物、动物、医疗、水文、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民间科技知识,大力发掘民族民间科技知识资源,培养各种民间文化精英和科技人才。比如加大云南省中医药和各民族丰富的民间药物和医疗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中医药和民族药医疗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说到桥头堡,顾名思义,它也就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门,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接壤,这些国家常常通过云南来看中国的国情民情和社会事业,而我们的边民也会将周边国家的各项社会事业来对比我们国家的福利和民生的保障体系等。我省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医疗卫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如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于2009年进行的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的调研项目中,发现了云南边境民族因贫困所导致的就医难的一些问题及邻国对边民就医采取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反差。其主要缘由是越南政府自从早年借鉴我国农村的“赤脚医生”的做法和经验后,在越南的边境地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其边民实施了看病就医优惠政策,比如:小病免费就医;大病可以通过合作医疗报账(有合作医疗制度),大病住院个人承担20%,国家承担80%。每个乡卫生站的医务人员属财政供养在编人员等。越方的这些举措,对我省的边民会因为对比而有一些刺激,边民认为我们的医疗制度应该更为完善,应对边境地区的民众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借鉴邻国做得好的一些社会事业制度和措施,也应纳入桥头堡建设的视野中。
云南面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学校教育,也是有突出云南特色的社会事业构成部分,云南一些高校在培养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小语种人才、培养东南亚国家研究人才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我省已有七所高校分别设置了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五个语种、十四个专业点,共招收学生近三千人。而云南的一些地方院校,由于有学费低、学校所在地的环境和风光优美、人文荟萃等有利因素,也吸引了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欧美的学生来留学,比如大理学院是全国招收南亚留学生最多的高等院校,到2007年就已接收了306个来自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留学生,红河学院这几年也加强了突出面向越南的教学特色,已经吸收了800多个越南留学生。丽江师专则以其具有“三个世界遗产地”的优势等吸引国外留学生,到2010年,学校已经有美、英、日、韩、澳等十三国留学生66人。
据2006年10月的统计,在云南求学的来自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的留学生已逾3000人,占云南省留学生总数的近70%。而到2009年,来滇留学生已逾万人,其中60%是来自东南亚、南亚国家,也有远至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学生。为吸引周边国家留学生来滇学习,云南省政府于2004年设立了“云南省政府招收周边国家留学生奖学金”,这一奖学金每年资助留学生名额由原来的70名扩大到目前的160名。2010年7月22日,《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云南省教育厅进行听证。《纲要》中明确提出,云南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及世界各地的国际留学生教育基地。与越南接壤的云南一些边境地区,也开始接纳很多来学习中文的越南小学生。随着近年来云南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不仅涉及来滇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沿边境州(市)、县(区)边民的跨境教育,也形成了云南教育国际化的特色之一,近年来,随着沿边开放扩大,边境地区不少老挝、缅甸中小学生到云南上学。跨境到云南学习的人数呈增加趋势。
云南省的一些地方院校也与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如玉溪师院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程逸皇家大学及西北大学进行专业合作。签订了“2+2”和“1+3”学习模式的协议。清莱皇家大学在玉溪师 《桥头堡建设与云南特色的社会事业(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