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散论/徐琳
为了保证那些没有建立直接契约关系的人也能够充分利用社会人的基本权利来对他人进行监督以使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应当使社会人享有足够的基本权利有并使之得到切实的保障、得以落实、行使,这其中包括要求被监督者将能够公开的东西必须公开。(这里的被监督者可能是不确定的,即任何人都有可能是被监督者。例如,当前对自行车的管理就是要求不确定的被监督者——任何骑自行车的人——将组合型车牌的插入件插好,以便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它来判定该车是不是盗窃来的。当然,要使这一做法切实起到作用,就必须对那些虽属合法拥有车辆但未按要求插牌的人予以严厉处罚。本文后面将谈到对违规行为的处罚问题。)
二,监督的方式种类种类
直接监督和委托监督 直接监督即利益相关者亲自来对对方实施监督。由于监督的效果由监督者自己掌握,因此没有严格职责,想监督就监督,不想监督就不监督,同时也往往没有系统的、科学的监督方法,监督不监督、怎么监督都是他自己的事,只不过不能采取对方不能够接受的监督方式、不能超出法律和社会公约允许的范围。
委托监督是指利益相关者委托他人来对对方实施监督。这种监督必须由利益相关者来对监督实施者予以授权,明确授权范围、权限。一般来说委托人与受委托人之间也必须签定协议,明确责任、义务,报酬。对于受委托人来说,他是必须履行监督的。如果没有实施监督或监督不力,则会受到处罚。受委托进行监督者本身也受到委托者的监督,因此他要努力尽到职责。为了取得委托者的信任、获得委托,他要有系统的、科学的监督方法、先进的监督手段。
法定监督 指法律上明确规定的监督职责,例如国家监察局等等机构。它是属于委托监督的一种。
职务(职能)监督 它也是委托监督的一种,一般是指政府或民间机构担任监督职责的部门、人员所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的实施者是专业人员,具有系统的、科学的监督方法、先进的监督手段,例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工程方面的监理公司、国家监察部等。
职务(职能)监督又分为全程监督和非全程监督,非全程监督又分为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全程监督是在被监督者做事的全过程进行随时随地的监督。非全程监督是在个别时候对某些具体东西进行监督。全程监督花费的人力物力比非全程监督的大很多,监督力度、效能自然是要好一些。非全程监督的被监督者不是时刻处于被监督状态,只有当监督者行使监督的时候才将被监督内容向监督者展示。
有限责任监督和无限责任监督 无限责任监督是指对被监督者一切事情负责,不论什么原因发生什么问题都负有责任。有限责任监督则是只对某些指定了的事情负责,在这些事情上监督者尽到了职责,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与监督者无关。无限责任监督一般是做事者的内部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都是属于一个整体,监督者自己的失误和被监督者的失误都与之有关,所以是无限责任监督。有限责任监督则是外部监督,因为是外部的,不可能超出职权范围来干涉做事者,做事者是有一定自主权的,外部的监督者不可能为此负责、替人受过。
内部监督 机构内部的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外部监督 机构以外的人员或其他机构对该机构的监督。
公开监督 也叫群众监督,它没有固定的监督人员,也就没有授权,所以也可以称作无授权监督。公开监督也分为社会化公开监督和局部范围内的公开监督(例如一个集体内,因为有些事不宜完全对社会公开)。公开监督是让人们利用社会公民或机构普通员工所拥有的基本权利来实施监督。公开监督是只能监不能督。监督者将所监得的情况向利益相关者或被监督者的主管部门(或人员)报告,让利益相关者或被监督者的主管部门(或人员)去行使有关权力和权利(进一步监并进行督)。公开监督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监督方式,应该充分利用。因为这种监督方式不需要授权委托,监督者没有特权去以权谋私,又不需支付工资,同时监督者很广泛,草木皆兵,被监督者往往不会太注意,即使防也是防不胜防。要利用好公开监督,就应该让监督有功者得到报酬,为了鼓励人们参与公开监督,就需要以一种表明奖励意思的不定向契约(即公告)来激励。它既可能是无偿监督,也可能是有偿监督,当有人实施了监督并获得了有用的情况向利益相关者报告了,获得了奖励,那么就是有偿监督,否则就是无偿监督。一般来说应该将其归入无偿监督。即使是将它归入有偿监督,在有偿监督里面它也是最划算的,同时又是效能很高的。不论是否有人获得了有用的情况向利益相关者报告,它都都一样发挥了效能,它对被监督者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什么人来监督他,只有按规定做好。要利用好公开监督,就要要求被监督者将尽量多的东西公开来,让人们能够在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就能看到、听到这些东西。例如,要求正在进行施工的工地将报建审批的许可证挂在外人可见的显眼位置。
如今电脑互联网、电话、电子公告板等技术、设施如此先进发达,为较好地实行公开监督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社会监督 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社会化公开监督,即上面所说的无授权监督。一种是指利用社会民间机构进行的监督,这种则是有授权的,例如工程建设方面的监理公司实行的监理。
显形监督 显形监督是指被监督者知道监督实施者是谁,并且看得见他在进行监督。显形监督也叫旁站监督,它是最简单、原始的监督方式。显形监督有时会使被监督者产生不良情绪,觉得不受信
隐形监督 隐形监督是指被监督者不知道监督实施者是谁,看不见他在进行监督,不知道是否有人在进行监督、用什么方式进行监督。由于被监督者不知道监督实施者是谁、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进行监督,就可能不会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来对监督进行防范、阻挠。对于那些理性不够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没有监督的错觉,或抱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所做所为不一定会被发现,从而铤而走险。隐形监督的手段包括利用摄像进行监视等。
半隐形监督 介于显形监督和隐形监督之间。例如公开监督,这其中又分两种:一种是适时公开监督,一种是事后公开监督。适时监督时,虽然监督者是显形的,但你不知道他是否在监督(因为他本身并没有被授权进行监督、没有监督的职责),他的监督行为不明显,难以判定是否有注意被监督者。事后公开监督是让被监督者事后将做事的情况、结果等放在公开位置,谁都可以看到,但不一定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看了。
纵向监督 指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或专门监督机构实行的监督。
横向监督 指同级单位、人员之间的监督。横向监督是只监不督。横向监督的检查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信息,而不能作为判定、处罚的依据。
逆向监督 指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这也是只监不督。
舆论监督 这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即利用舆论进行监督。它是指把事实真相通过大众传媒公之于众,让人们去评说和作出反应,从而对当事人起到督促的作用。舆论监督的对象事件一般是被认为不好的、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其结果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当事人自己纠正错误、自我约束;二是当事人的上级领导或其主管部门或执法部门来对事件进行干预;三是民众利用自己的公民权利来对当事人作出反应,例如不跟他做生意、不与其联姻、在选举中不投他的票等等,从而使当事人得到惩罚。舆论监督的监和督的主体往往是不同的,监和督的对象有时也是不同的(例如督促当事人的上级或其主管部门或执法部门来对事件进行干预)。
舆论监督的关键是事实真相能够在大众传媒上公布。这要求社会有充分的言论、出版自由以及传媒机构有足够的舆论覆盖面和信誉度。
舆论监督的“督”分为事前督和事后督。事前督是指把将要利用舆论进行监督的做法事先告诉被监督者,使之引起重视,不敢违规乱来,从而起到事前督促的作用。事后督则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把事情经过、结果在传 《监督散论/徐琳(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9850.html
二,监督的方式种类种类
直接监督和委托监督 直接监督即利益相关者亲自来对对方实施监督。由于监督的效果由监督者自己掌握,因此没有严格职责,想监督就监督,不想监督就不监督,同时也往往没有系统的、科学的监督方法,监督不监督、怎么监督都是他自己的事,只不过不能采取对方不能够接受的监督方式、不能超出法律和社会公约允许的范围。
委托监督是指利益相关者委托他人来对对方实施监督。这种监督必须由利益相关者来对监督实施者予以授权,明确授权范围、权限。一般来说委托人与受委托人之间也必须签定协议,明确责任、义务,报酬。对于受委托人来说,他是必须履行监督的。如果没有实施监督或监督不力,则会受到处罚。受委托进行监督者本身也受到委托者的监督,因此他要努力尽到职责。为了取得委托者的信任、获得委托,他要有系统的、科学的监督方法、先进的监督手段。
法定监督 指法律上明确规定的监督职责,例如国家监察局等等机构。它是属于委托监督的一种。
职务(职能)监督 它也是委托监督的一种,一般是指政府或民间机构担任监督职责的部门、人员所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的实施者是专业人员,具有系统的、科学的监督方法、先进的监督手段,例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工程方面的监理公司、国家监察部等。
职务(职能)监督又分为全程监督和非全程监督,非全程监督又分为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全程监督是在被监督者做事的全过程进行随时随地的监督。非全程监督是在个别时候对某些具体东西进行监督。全程监督花费的人力物力比非全程监督的大很多,监督力度、效能自然是要好一些。非全程监督的被监督者不是时刻处于被监督状态,只有当监督者行使监督的时候才将被监督内容向监督者展示。
有限责任监督和无限责任监督 无限责任监督是指对被监督者一切事情负责,不论什么原因发生什么问题都负有责任。有限责任监督则是只对某些指定了的事情负责,在这些事情上监督者尽到了职责,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与监督者无关。无限责任监督一般是做事者的内部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都是属于一个整体,监督者自己的失误和被监督者的失误都与之有关,所以是无限责任监督。有限责任监督则是外部监督,因为是外部的,不可能超出职权范围来干涉做事者,做事者是有一定自主权的,外部的监督者不可能为此负责、替人受过。
内部监督 机构内部的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外部监督 机构以外的人员或其他机构对该机构的监督。
公开监督 也叫群众监督,它没有固定的监督人员,也就没有授权,所以也可以称作无授权监督。公开监督也分为社会化公开监督和局部范围内的公开监督(例如一个集体内,因为有些事不宜完全对社会公开)。公开监督是让人们利用社会公民或机构普通员工所拥有的基本权利来实施监督。公开监督是只能监不能督。监督者将所监得的情况向利益相关者或被监督者的主管部门(或人员)报告,让利益相关者或被监督者的主管部门(或人员)去行使有关权力和权利(进一步监并进行督)。公开监督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监督方式,应该充分利用。因为这种监督方式不需要授权委托,监督者没有特权去以权谋私,又不需支付工资,同时监督者很广泛,草木皆兵,被监督者往往不会太注意,即使防也是防不胜防。要利用好公开监督,就应该让监督有功者得到报酬,为了鼓励人们参与公开监督,就需要以一种表明奖励意思的不定向契约(即公告)来激励。它既可能是无偿监督,也可能是有偿监督,当有人实施了监督并获得了有用的情况向利益相关者报告了,获得了奖励,那么就是有偿监督,否则就是无偿监督。一般来说应该将其归入无偿监督。即使是将它归入有偿监督,在有偿监督里面它也是最划算的,同时又是效能很高的。不论是否有人获得了有用的情况向利益相关者报告,它都都一样发挥了效能,它对被监督者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什么人来监督他,只有按规定做好。要利用好公开监督,就要要求被监督者将尽量多的东西公开来,让人们能够在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就能看到、听到这些东西。例如,要求正在进行施工的工地将报建审批的许可证挂在外人可见的显眼位置。
如今电脑互联网、电话、电子公告板等技术、设施如此先进发达,为较好地实行公开监督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社会监督 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社会化公开监督,即上面所说的无授权监督。一种是指利用社会民间机构进行的监督,这种则是有授权的,例如工程建设方面的监理公司实行的监理。
显形监督 显形监督是指被监督者知道监督实施者是谁,并且看得见他在进行监督。显形监督也叫旁站监督,它是最简单、原始的监督方式。显形监督有时会使被监督者产生不良情绪,觉得不受信
任,有时也会阻碍被监督者的工作。而且,由于被监督者知道、看得见监督者,可能会针对性地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使监督形同虚设,人都是有弱点的,或者经济方面,或者是人格方面,或者是色欲方面等等。但是,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实行旁站监督的。
隐形监督 隐形监督是指被监督者不知道监督实施者是谁,看不见他在进行监督,不知道是否有人在进行监督、用什么方式进行监督。由于被监督者不知道监督实施者是谁、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进行监督,就可能不会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来对监督进行防范、阻挠。对于那些理性不够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没有监督的错觉,或抱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所做所为不一定会被发现,从而铤而走险。隐形监督的手段包括利用摄像进行监视等。
半隐形监督 介于显形监督和隐形监督之间。例如公开监督,这其中又分两种:一种是适时公开监督,一种是事后公开监督。适时监督时,虽然监督者是显形的,但你不知道他是否在监督(因为他本身并没有被授权进行监督、没有监督的职责),他的监督行为不明显,难以判定是否有注意被监督者。事后公开监督是让被监督者事后将做事的情况、结果等放在公开位置,谁都可以看到,但不一定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看了。
纵向监督 指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或专门监督机构实行的监督。
横向监督 指同级单位、人员之间的监督。横向监督是只监不督。横向监督的检查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信息,而不能作为判定、处罚的依据。
逆向监督 指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这也是只监不督。
舆论监督 这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即利用舆论进行监督。它是指把事实真相通过大众传媒公之于众,让人们去评说和作出反应,从而对当事人起到督促的作用。舆论监督的对象事件一般是被认为不好的、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其结果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当事人自己纠正错误、自我约束;二是当事人的上级领导或其主管部门或执法部门来对事件进行干预;三是民众利用自己的公民权利来对当事人作出反应,例如不跟他做生意、不与其联姻、在选举中不投他的票等等,从而使当事人得到惩罚。舆论监督的监和督的主体往往是不同的,监和督的对象有时也是不同的(例如督促当事人的上级或其主管部门或执法部门来对事件进行干预)。
舆论监督的关键是事实真相能够在大众传媒上公布。这要求社会有充分的言论、出版自由以及传媒机构有足够的舆论覆盖面和信誉度。
舆论监督的“督”分为事前督和事后督。事前督是指把将要利用舆论进行监督的做法事先告诉被监督者,使之引起重视,不敢违规乱来,从而起到事前督促的作用。事后督则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把事情经过、结果在传 《监督散论/徐琳(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