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证券论文 >> 正文

我国农村农业投资问题分析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加强了“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政策因素外,农村农业投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历年来,这些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农村集体和农户,尤其是国家投资起着支配性作用。银行、企业及其它社会团体、机构,甚至个人尽管也有一定投入,但总量上很有限,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还未被调动起来。在投资中,政府投资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林、水利及气象服务业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研、教育、科技推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农村集体投资主要是各级农村组织和乡镇企业为支持农业生产和发展所投入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农户投资主要是农户为维持和扩大农业生产对土地和购置各种生产资料的资金总投入。但从农村当前现实需求来看,我国农村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投资缺口,政府财政支农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为了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农村投资过程中仍存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投资

    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农业的支出从1978年的150.66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357.89亿元,年均增长11.16%。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支农支出,年均增长12.63%。但是,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只有7.12%,2004年才有所恢复,为8.28%。同期,农业务税增长速度快于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4.23%,因而用于农业支出与农业各税的比值呈下降趋势,1996、1997两年小于2,2003也只有2.01,2004年有所恢复,为2.6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与这一要求相一致,我国财政也正在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但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据表1,1990~2004年我国农业各税为国家财政累计增加收入5961.06亿元。但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城乡差别政策,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民白筹解决,国家仅给予少量补助,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巨大差异。据统计,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仅为城市的32.9%;农村中学生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
    表1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农业各税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亿元)
                                                    用于农业           用于农业
年份             支农    农业基   农业科  农村救    支出占财  农业各税 支出/农业
        合计     支出    本建设   技三项   济费     政支出的   (亿元)    各税
                          支出     费用             比重(%)
1978   150.66    76.95    51.14    1.06    6.88      13.43     28.40&n

本文由凹丫丫范文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bsp;    5.30
1980   149.95    82.11    48.59    1.31    7.26      12.20     27.67     5.42
1985   153.62   101.04    37.73    1.95   12.90       7.66     42.05     3.65
1989   265.94   197.12    50.64    2.48   15.70       9.42     84.94     3.13
1990   307.84   221.76    66.71    3.11   16.26       9.98     87.86     3.50
1991   347.57   243.55    75.49    2.93   25.60      10.26     90.65     3.83
1992   376.02   269.04    85.00    3.00   18.98      10.05    119.17     3.16
1993   440.45   323.42    95.00    3.00   19.03       9.49    125.74     3.50
1994   532.98   399.70   107.00    3.00   23.28       9.20    231.49     2.30
1995   574.93   430.22   110.00    3.00   31.71       8.43    278.09     2.07
1996   700.43   510.07   141.51    4.94   43.91       8.82    369.46     1.90
1997   766.39   560.77   159.78    5.48   40.36       8.30    397.48     1.93
1998  1154.76   626.02   460.70    9.14   58.90      10.69    398.80     2.90
1999  1085.76   677.46   357.00    9.13   42.17       8.23    423.50     2.56
2000  1231.54   766.89   414.46    9.78   40.41       7.75    465.31     2.65
2001  1456.73   917.96   480.81   10.28   47.68    &nbs

本文由凹丫丫范文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p;  7.71    481.70     3.02
2002  1580.76  1102.70   423.80    9.88   44.38       7.17    717.85     2.20
2003  1754.45  1134.86   527.36   12.43   79.80       7.12    871.77     2.01
2004  2357.89  1693.79   565.01   13.22   85.87       8.28    902.19     2.61
 
    注:从1998年开始,“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包括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另一方面,农村中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往往以农民为主承担。例如,基础教育、计划生育都是基本国策,双拥优抚和民兵训练是国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些均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应由中央财政承担。但因这些事权都下放到了乡镇,甚至村委会,致使乡镇政府事权大于财权,摊派或举债运作屡屡发生,乡镇财政不堪重负,村级负担过重。

    二、农村集体单位和居民个人对农村农业的投资

    1980年以来,我国农村集体单位和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度增长,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更是飞速增长。1987年上了一千亿元台阶后,1991年超过一千五百亿元,1992年上了二千亿元台阶,之后连年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增势迅猛,到2004年已超过一万亿元。但是,这种发展速度仍然落后于全社会的发展速度。农村集体单位和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波浪式的下降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来连续下滑,到2004年只有16.25%,几乎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比重水平的一半。
    两项投资分开来看,1992年以前,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高于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且前者增长速度也高于后者。之后,情况发生逆转,不但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而且前者增长速度也低于后者,这种局面在近几年变得尤其显著。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农业资金投入的一半左右来源于农村集体的积累,农村集体是农村农业投资的重要主体。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普遍实行后,由于农村集体的经济职能迅速弱化,一方面农村集体的积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投资的非农化倾向严重。因此,这一时期是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低迷发展时期,在1989~1990年甚至出现两年下降的局面。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壮大,1992年起,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提高,进而极大地拉动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社区改善和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快速提高,只是相对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比较而言的。表2表明,1992年后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
    表2 农村集体单位和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
    (单位:亿元)
年份    全社会  农村固   占全社会    #农村集   占全社会  #农村居    占全社会
        固定资  定资产   固定资产    体单位    固定资产  民个人固   固定资产
        产投资   投资    投资比重    固定资    投资比重   定资产    投资比重
         总额              (%)      产投资      (%)      投资       (%)
1981     961     250      26.01       83.7       8.71     166.3      17.30
1982   1230.4   329.9     26.81      131.4      10.68     198.5  &nbs

本文由凹丫丫范文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p;   16.13
1983   1430.1   415.8     29.07      110.7       7.74     305.1      21.33
1984   1832.9   553.9     30.22      174.8       9.54     379.1      20.68
1985   2543.2   677.6     26.64      199.2       7.83     478.4      18.81
1986   3120.6   820.2     26.28      245.4       7.86     574.8      18.42
1987   3791.7  1061.1     27.98      365.7   &

《我国农村农业投资问题分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999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证券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