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论文: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农村文化建设论文: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许玲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增加了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却带来了整个农村的衰败,并进而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之中。本文从农村文化发展的过程入手,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在硬件、资金、人才、形式、文化传承方面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困境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对于人口流动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被限制在农村,农闲之余,农民进行积极创造,再加上国家的重视,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如电影下乡,马戏团表演,说书唱书,艺术表演,体育竞赛、阅读图书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提供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从农村中走出去,在城市工作、学习,甚至是定居。这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却是农村各方面建设的衰落。这其中农村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突出,从各种文化下乡、下基层,到现在的凋零,农村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
一、农村文化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强调文化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双为”方针。当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此方针的指引下,农村文化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农村文化机构从无到有,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由少到多,活动日益丰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电影放映活动,戏剧演出活动,曲艺说唱活动,田间地头展开的劳动比赛,科技咨询、示范活动,节日文化活动等。这些文化形式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也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团结,使整个农村体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文革”开始后,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农村文化也未能辛免于难,机构被砸烂,队伍被解散,整个农村文化活动被引入歧途。“文革”结束后,随着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农村文化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将文化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农村文化也由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广大农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农村文化打破了官办的传统体制束缚,农民成为文化创作的主体,农村文化设施与场所也得到了发展,乡镇基本上设立了电影院,文化室,体育场所等。电视、音响、图书、报纸等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农民了解外界的渠道不断扩大。这个时期的农村文化处于繁荣时期。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流动性加快,城市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融入城市,农村开始出现衰败的景象,农村文化建设由于缺乏人才和资金投入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现在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由于没有资金的注入逐渐消失,农民的文化活动更多表现为看电视,上网,赌博、宗教等形式。农村文化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先后出台、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推动、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2005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7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主要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各方面的文化建设。
二、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落后。虽然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来改善继基层文化设施,也曾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如文化站、电影院、图书馆等,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山区文化设施极为简陋,甚至是空白。目前大多数农村缺乏足够的场所和设施来开展文化活动,很多地方的文化活动场所被占用,农民不能经常开展文化活动。财政部教科文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在《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中指出,农民期待政府能够提供一些文化活动站或服务中心、图书馆(室)、农民技术学校或培训班、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青少年活动中心(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落后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文化活动网络的形成。
(二)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明显不足,2001年至2005年,全国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基本上在全国财政总支出的0.40/0左右徘徊,而国家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仅占其中的20%到25010之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文化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2004年全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12册,低于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0.3册,更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5-2册的标准。
(三)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由于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普及,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可能,农民特别是有知识有才能的青年农民纷纷涌人城市并期望扎根城市,这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流失,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迟缓,也同时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主体的缺失,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很多乡镇缺乏专职的文化工作人员,尤其缺乏专业科班出身的文化工作人员。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人才队伍,农村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缺乏创新,不仅不能开创新的文化形式,而且导致传统文化后继无人。
(四)现行农村文化形式单调。由于农村文化缺乏创新和发展,农民可供选择的文化休闲方式非常单一,大多数农民在进行文化消费时首先选择是看 《农村文化建设论文: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0274.html
许玲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增加了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却带来了整个农村的衰败,并进而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之中。本文从农村文化发展的过程入手,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在硬件、资金、人才、形式、文化传承方面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困境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对于人口流动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被限制在农村,农闲之余,农民进行积极创造,再加上国家的重视,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如电影下乡,马戏团表演,说书唱书,艺术表演,体育竞赛、阅读图书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提供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从农村中走出去,在城市工作、学习,甚至是定居。这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却是农村各方面建设的衰落。这其中农村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突出,从各种文化下乡、下基层,到现在的凋零,农村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
一、农村文化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强调文化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双为”方针。当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此方针的指引下,农村文化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农村文化机构从无到有,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由少到多,活动日益丰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电影放映活动,戏剧演出活动,曲艺说唱活动,田间地头展开的劳动比赛,科技咨询、示范活动,节日文化活动等。这些文化形式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也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团结,使整个农村体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文革”开始后,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农村文化也未能辛免于难,机构被砸烂,队伍被解散,整个农村文化活动被引入歧途。“文革”结束后,随着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农村文化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将文化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农村文化也由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广大农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农村文化打破了官办的传统体制束缚,农民成为文化创作的主体,农村文化设施与场所也得到了发展,乡镇基本上设立了电影院,文化室,体育场所等。电视、音响、图书、报纸等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农民了解外界的渠道不断扩大。这个时期的农村文化处于繁荣时期。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流动性加快,城市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融入城市,农村开始出现衰败的景象,农村文化建设由于缺乏人才和资金投入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现在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由于没有资金的注入逐渐消失,农民的文化活动更多表现为看电视,上网,赌博、宗教等形式。农村文化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先后出台、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推动、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2005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7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主要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各方面的文化建设。
二、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落后。虽然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来改善继基层文化设施,也曾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如文化站、电影院、图书馆等,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山区文化设施极为简陋,甚至是空白。目前大多数农村缺乏足够的场所和设施来开展文化活动,很多地方的文化活动场所被占用,农民不能经常开展文化活动。财政部教科文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在《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中指出,农民期待政府能够提供一些文化活动站或服务中心、图书馆(室)、农民技术学校或培训班、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青少年活动中心(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落后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文化活动网络的形成。
(二)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明显不足,2001年至2005年,全国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基本上在全国财政总支出的0.40/0左右徘徊,而国家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仅占其中的20%到25010之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文化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2004年全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12册,低于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0.3册,更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5-2册的标准。
(三)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由于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普及,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可能,农民特别是有知识有才能的青年农民纷纷涌人城市并期望扎根城市,这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流失,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迟缓,也同时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主体的缺失,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很多乡镇缺乏专职的文化工作人员,尤其缺乏专业科班出身的文化工作人员。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人才队伍,农村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缺乏创新,不仅不能开创新的文化形式,而且导致传统文化后继无人。
(四)现行农村文化形式单调。由于农村文化缺乏创新和发展,农民可供选择的文化休闲方式非常单一,大多数农民在进行文化消费时首先选择是看 《农村文化建设论文: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