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坚持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一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进行金保工程的应用性培训,在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科研人员和广大职工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4、坚持高水平管理,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政府应成立一个,丢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终端、网络、数据库既能产生出源、流、库各自的规模效益,又能发挥出对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根据劳动保障信息化的不同类型和需求,坚持法制的原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推进;坚持市场的原则,全社会投入,企业化运作,根据需求,利益驱动;坚持行政的原则,要面向发展,政府推动;坚持效能的原则,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
5、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宏观模拟、系统预警,必然引起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劳动保障信息化,关键是政府上网,加强应用。首先,推进各县区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域业务网上办公,不断完善政务网功能,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部门工作的权威性和办事透明度,最终推动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其次,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信息化,运用数字技术,重点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各类应用系统,在提升劳动和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三,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各相关社会事业的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形成一批基础性、公益性的大型数据库,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加快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总之,我们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培训、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应用,解决规划滞后、重复建设、人才缺乏、管理不够、应用不足的问题,全面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让人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
《关于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