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
本设计意在通过创设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并对青少年怎样成才形成正确认识。
【教学简说】
一、自读预习
假设你是一位记者,报社准备近期刊登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一文,要求你写一篇介绍田晓菲情况的文章附录于文后,请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并写一篇短文。
二、整体感知
《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在你们的报纸上刊登以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学生和家长的兴趣。为加深大家对该文的理解,想请你写一篇导读文章。为很好地完成该任务,请你仔细读课文,完成以下工作:
1.读课前提示及课文和文下注释,解决字词。
2.读一遍课文,将文中提到的田晓菲与北京大学的“尘缘际遇”列个简表。
明确:7岁,第一次从照片上结识北大;10岁,第一次乘车经过北大;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为外文系学生;16岁,写作本文。
3.为本文分段并思考:
(1)本文第5、6小节和第12、13小节之间为什么留下了比较多的空白?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
假设你在读课文(准备写作导读文章)时对本文有一些疑问,现在报社允许你去采访田晓菲,请你列出一个提问的清单,就本文的理解提出你的看法或进行质疑。
1.将自己感到不理解的内容在课文中标出或列在笔记本上。
2.同座间互相扮演访问、被访问的角色,讨论、交流彼此的见解。
3.在全班范围内将仍存的疑问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四、延伸学习
1.在你的导读文章刊登的同时,报社还请你选择几篇田晓菲的诗歌、散文,或是介绍田晓菲诗文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请你列出一个清单。
2.请你结合《十三岁的际遇》一文,针对目前的“少年作家热”以及青少年应怎样成才的问题发表一点看法(可发言或写成短文)。
五、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少年作家(如韩寒、田晓菲等)的成名作品,了解他们的成名经历。
《《十三岁的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