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本法之间的协调性研究
,以下简称《处罚 办法》)、《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2000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 令[2000]第1号)和一系列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任职资格管理内容远远超出了《中 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范围。其次对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行为的定 性问题不明确。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界定,实践中对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行为的 定性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人民银行认为不属于行政处罚,但法院在审判中一般都按照行 政处罚对待,要求履行告知程序,这关系到人民银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有效。
3.金融监督管理职权方面的不协调。《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章对人民银行金融监督 管理职权作了专章规定,但其条文仅有7条,而且均过于笼统、原则,与《商业银行法 》的规定存在以下不协调之处:
(1)缺乏对人民银行紧急处置权力的规定。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比较注重市场准入和 业务活动环节的监督管理,而对金融风险的紧急处置相对较弱,制度的空白点较多。在 金融风险的处置过程中,人民银行需要具有充分的紧急处置权力。而处于金融“母法” 位置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恰恰缺少这一方面的系统规定。
(2)对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关系问题规定不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二条 的规定主要强调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随时”进行现场检查的权力,而随着金融业的不 断发展,金融监管更应加强非现场监管,逐步减少现场监管检查的比重。另外,尽管《 商业银行法》对人民银行的这部分职权有所补充,但是对权力如何运作仍缺乏详尽的规 定。
(3)对反洗钱的监管问题没有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均未规定, 《票据法》也仅在第3、12条中隐含着不得利用票据结算进行洗钱的规定。这使人民银 行的监管和商业银行的控制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
(4)对商业银行报送各类报表资料的规定存在不协调。《商业银行法》第75条仅规定人 民银行对“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表”、“拒绝人民银行稽核、检 查监督”的商业银行有权进行处罚,与《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3条规定相对照,很显然 遗漏了提供有关材料和信息不及时、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情形。
4.关于取缔非法金融的问题。首先,法律规定不衔接。《中国人民银行法》没有涉及 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问题。《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 办法》(1998年7月13日国务院令第247号,以下简称《取缔办法》)对于取缔的性质属于 行政处罚还是行政强制措施、取缔的具体措施、人民银行有无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等重 要问题,均无明确规定。其次,《取缔办法》对人民银行责令金融机构停止为非法金融 办理结算的规定有违《商业银行法》。停止结算包括停止对外付款,相当于冻结存款, 而根据《商业银行法》第30条,《取缔办法》作为行政法规,无权规定有关冻结存款的 内容。再次,《刑法》(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对非法集资犯罪 的规定不完善。《刑法》只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176条)和“集资诈骗罪 ”(第192条),不能涵盖所有非法金融活动的形态,致使无法追究某些非法金融活动的 刑事责任。
5.关于网上银行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对网上银行没有涉及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6号)效力等 级较低,涉及面较窄。鉴于网上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的较大区别,亟需制定系统完 善的网上银行法律规定。
(二)《商业银行法》与其他金融基本法的不协调
1.《商业银行法》对混业经营禁止的规定与现实存在冲突。《商业银行法》第43条对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作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如果严格适用该条,许多金融实践活动和有 关行政文件都有违法之嫌。如储蓄所代理证券基金业务,金融超市的开办和商业银行个 人理财业务的开展,《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保险公司进入银行 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2000年2月2日银发[2000 ]40号)的公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第7条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开办“各类投 资基金托管、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以及代理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实际 上进一步突破了《商业银行法》的限制规定,标志着银行、证券、保险业务间相互渗透 的渐进探索。
2.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协调。《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 许证券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自营业务,实际上默许了银行资金进入股市。这与《 证券法》第133条“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使用自有资 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的规定产生了冲突。
4.外资银行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针对外资银行
(三)《票据法》与其他金融基本法的不协调
1.《票据法》等支付结算法规与《中国人民银行法》。
(1)关于金融机构账户透支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5条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对 金融机构的账户透支,但缺乏发生透支时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
(2)关于组织金融机构间的清 《金融基本法之间的协调性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0419.html
3.金融监督管理职权方面的不协调。《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章对人民银行金融监督 管理职权作了专章规定,但其条文仅有7条,而且均过于笼统、原则,与《商业银行法 》的规定存在以下不协调之处:
(1)缺乏对人民银行紧急处置权力的规定。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比较注重市场准入和 业务活动环节的监督管理,而对金融风险的紧急处置相对较弱,制度的空白点较多。在 金融风险的处置过程中,人民银行需要具有充分的紧急处置权力。而处于金融“母法” 位置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恰恰缺少这一方面的系统规定。
(2)对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关系问题规定不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二条 的规定主要强调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随时”进行现场检查的权力,而随着金融业的不 断发展,金融监管更应加强非现场监管,逐步减少现场监管检查的比重。另外,尽管《 商业银行法》对人民银行的这部分职权有所补充,但是对权力如何运作仍缺乏详尽的规 定。
(3)对反洗钱的监管问题没有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均未规定, 《票据法》也仅在第3、12条中隐含着不得利用票据结算进行洗钱的规定。这使人民银 行的监管和商业银行的控制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
(4)对商业银行报送各类报表资料的规定存在不协调。《商业银行法》第75条仅规定人 民银行对“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表”、“拒绝人民银行稽核、检 查监督”的商业银行有权进行处罚,与《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3条规定相对照,很显然 遗漏了提供有关材料和信息不及时、不完整或不正确的情形。
4.关于取缔非法金融的问题。首先,法律规定不衔接。《中国人民银行法》没有涉及 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问题。《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 办法》(1998年7月13日国务院令第247号,以下简称《取缔办法》)对于取缔的性质属于 行政处罚还是行政强制措施、取缔的具体措施、人民银行有无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等重 要问题,均无明确规定。其次,《取缔办法》对人民银行责令金融机构停止为非法金融 办理结算的规定有违《商业银行法》。停止结算包括停止对外付款,相当于冻结存款, 而根据《商业银行法》第30条,《取缔办法》作为行政法规,无权规定有关冻结存款的 内容。再次,《刑法》(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对非法集资犯罪 的规定不完善。《刑法》只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176条)和“集资诈骗罪 ”(第192条),不能涵盖所有非法金融活动的形态,致使无法追究某些非法金融活动的 刑事责任。
5.关于网上银行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对网上银行没有涉及 。《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6号)效力等 级较低,涉及面较窄。鉴于网上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的较大区别,亟需制定系统完 善的网上银行法律规定。
(二)《商业银行法》与其他金融基本法的不协调
1.《商业银行法》对混业经营禁止的规定与现实存在冲突。《商业银行法》第43条对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作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如果严格适用该条,许多金融实践活动和有 关行政文件都有违法之嫌。如储蓄所代理证券基金业务,金融超市的开办和商业银行个 人理财业务的开展,《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保险公司进入银行 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2000年2月2日银发[2000 ]40号)的公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第7条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开办“各类投 资基金托管、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以及代理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实际 上进一步突破了《商业银行法》的限制规定,标志着银行、证券、保险业务间相互渗透 的渐进探索。
2.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协调。《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 许证券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自营业务,实际上默许了银行资金进入股市。这与《 证券法》第133条“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使用自有资 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的规定产生了冲突。
4.外资银行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针对外资银行
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中国人 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外资金融 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奠定了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基础, 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与WTO规则(《服务贸易总协定》与《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 解》)所确立的透明度原则、逐步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非歧视性原则等基本 原则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相关法律的衔接不够。首先,《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外资银 行的监管未做出特别规定,使外资银行专门立法缺乏必要的基本法依据。其次,《外资 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对《商业银行法》第88条的规定没有做出相应规范。三是部分规定 存在冲突,如《商业银行法》第13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 人民币”,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5条规定“独资银行、合资银行的注册资本 最低限额为3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内外有别。四是《中国人民银行法》 、《商业银行法》缺乏对银行保密、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制度、接管制度、市场退 出制度的完善规定,造成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缺乏法律依据。五是新修订的《外资金融 机构管理条例》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等后续监管问题的规定仍然较为原则。六是 缺乏《巴塞尔协议》所倡导的“母国监管”和“综合监管”原则的协调。
(三)《票据法》与其他金融基本法的不协调
1.《票据法》等支付结算法规与《中国人民银行法》。
(1)关于金融机构账户透支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5条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对 金融机构的账户透支,但缺乏发生透支时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
(2)关于组织金融机构间的清 《金融基本法之间的协调性研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