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正文

民主的悖论


都成为家庭企业。老板既是店主又是直接经营者,高昂的劳动力价格使他们无力雇佣工人。即使是规模较大一点的饭店、药店等,只要可能,也总是尽量少雇人,以降低成本。这就使这一领域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大大减少。
  另一方面,大商场,特别是超级市场等能够大大减少人工开支的销售形式纷纷崛起,成为法国商业领域的一支新兴力量。超级市场往往有以下特点:1.规模巨大,货物齐备,顾客可以在商场中一次性购足必需品。2.在商场内不设营业员,仅在出口处设收银员,所以大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销售成本。3.一些著名的超市都有全国规模的连锁店,集中规划,统一进货,可以降低进货成本。由于上述原因,超级市场的商品价格,比一般中小商店要便宜不少,这就吸引了大批顾客,促进了大型超市的发展。1972年,法国共有商业中心(大型超市的集中点)103个,1983年发展为386个,1992年为578个。目前,法国各大小城市均有商业中心,超级市场的销售网点已遍布城乡,基本饱和。幸亏法国的超市大多位于市郊,每次购物得开车前往。否则的话,处于市中心的那些传统小商店真要无法生存了。因为从价格上说,它们是无法与超市竞争的。超市集团的崛起,减少了商业领域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
  其次,让我们看看工业企业的情况,先看汽车工业。
  近年来,法国汽车工业的产量,仍处在逐年增长的态势。70年代中期,法国汽车产量已突破300万辆大关,到1989年,已接近  400  万辆(392万辆)。但汽车工业的雇员人数并没有同步上升,反而是逐年下降。1985年,法国汽车工业的雇员总数为37.4万人,1993年则为28.36万人。[3](P1805,1806)汽车工业雇佣人数的逐年减少,其重要原因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批机器人代替工人,占据了流水线的主要位置。机器人在忙个不停,而工人却无处干活,这就是今日法国的现实。
  再看传统的支柱产业,如煤炭业。在法国,这些产业由于人工昂贵,成本太高,正在日益衰退,成为夕阳产业。1965年,法国煤炭产量已达5820万吨,1970年为4010万吨,1980年为2072万吨。到1993年,产量仅为1025万吨。与此同时,煤炭工业的从业人员也在不断也减少。1947年,法国煤炭工业的雇员高达35.8万人,1970年已减少到11.9万人,1993年为16210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煤炭工业出现巨额亏损。  1988年亏损22.1亿法朗,1991年亏损52.5亿法朗,1993年为29.2亿法朗。与此同时,国家对煤炭工业的财政补贴也在不断地增加。1985年,每开采一吨煤给补贴250法朗,1990年115法朗,1993年200法朗。[3](P1828,1829)从价格上看,1993年法国产的煤每吨550法朗,  进口煤才320法朗,每吨的差价达200多法朗,[3](P1829  )尽管国家给予巨额补贴,也难以叫煤炭工业起死回生。从长期看,它的衰亡是无可挽回的。
  不仅是煤矿,几乎所有的采矿业,同样面临危机,包括钾矿、铁矿、板岩矿、金矿等。法国采矿业的从业人数从战后的40万人,减少到1994年的33000人。为避免遭受失业的命运,法国的矿工曾在1994年2月在巴黎举行示威游行,要求保障就业和社会福利。然而,由于经济规律的严酷无情,他们的活动最多只能产生一时的作用,谁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四
  总的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脚步的不断逼近,法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支柱产业,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由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又相对较低,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新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如电子、航空等行业在加快发展。但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它们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不同步增加。另外,由于这些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大量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劳动者已很难在这些领域找到工作。不少人只得涌入第三产业,或根本找不到工作。
  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和经济竞争的压力下,即使找到工作的人,工作压力也很沉重。老板为降低生产成本,处处精打细算,往往把每个人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甚至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致使有的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特别是那些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几乎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必须根据机器的快节奏来进行工作。长期从事这种单调的、折磨人的劳动,会使许多人难以忍受,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以广大工人(包括职员)的牺牲为代价的。有人曾对此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现代工人每周39小时工作的疲劳程度(加上上下班时间),相当于1830年工人的疲劳程度,当时工人每周工作73小时。[3](P1504)
  对那些中小企业来说,减轻企业负担的妙法即是雇佣黑工。在法国,老板雇佣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并交纳各种社会分摊金。有的老板为减轻负担,不经申报,私下雇佣工人,称为黑工。做黑工的,既有法国人,更有无工作权利,甚至非法居留的外国人。法国政府虽然制订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利之所在,往往屡禁不绝。特别是饭店、旅馆、制衣厂等小型企业,雇佣黑工更是司空见惯。它也是许多华人企业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仍然欣欣向荣的法宝之一。
    五
  上述种种变化总体而言产生两大后果:第一,就业机会不断萎缩,造成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呈逐年上升之势。1990年失业人数为219万,1991年为229万,1992年为290万,1993年为306万,到1994年7月,失业人数已达317万,占劳动力总数的12.6%。[3](P1497  )上述数字还只是那些到各失业介绍所登记的失业者,如果把那些未去登记的人计算在内,那么得出的数字会更高。
  1993年,巴拉杜政府刚上台时,为解决法国青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当时法国青年人的失业率高达25%),曾提出一

个方案,称为青年就业合约。该方案规定:任何雇主在雇佣一个年轻人时,其最低的工资标准是当时法国最低工资标准的80%。显然,巴拉杜已看到法国人工昂贵所带来的后果,企图用降低人工费用的办法来鼓励老板雇佣年轻人,降低失业率,用心可谓良苦。然而,方案刚一出台,尚未实施,就受到年轻人的强烈反对。一时间,在法国的各大中城市,年轻人纷纷举行示威游行,抗议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社会反应之强烈出乎政策制订者的预期之外。最后,被迫取消预定方案,青年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
  第二个后果是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巨大冲击。大批人长期失业,只能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维持生计,使社会福利部门收入锐减,支出骤增,造成赤字累累,难以为继。1992年社会保障部门的赤字达420亿法朗,1993年增加为660亿法朗,1994年更高达1970亿法朗。[3](P1481  )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福利制度已摇摇欲坠,改革势在必行。
  但在法国的现行体制下,削减福利经费,缩小福利范围的改革行得通吗?
  众所周知,法国现行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法国大革命后逐步形成的。它的主旨是用法律限制当权者,防止他们滥用权力。使用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三权分立制度,即用权力制衡权力,防止当权者滥用权力;另一个是大选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用投票的方式来选举当政者,一旦他有滥用权力的行为,同样可以用选举的方法让他下台,以保证权力的正当使用。除了个别的例外,应当说,民主制度在防止执政者滥用权力方面,基本上是成功的。但是,由于多数人通过选举掌握选择领导人的权力,因此,对多数人一致的经济要求,尽管其不合理,甚至过分,民主制度仍是无法拒绝的。也许,西方社会实施民主制度的时间太长,这一制度已开始逐步老化了。
  从根本上讲,法国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与法国的民选制度显然有密切的关系。竞选总统和各级议员的候选人,为了争取人心,赢得选票,必然要在竞争过程中作出若干承诺,而增加福利的承诺又最容易吸引选民,取得竞选的成功。这些人当选以后,为了取信于民,为以后的再次连任作准备,必然会全力以赴地通过增加福利的法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今日完备的保障制度。从这个角度讲,任何实行真正自由的民选制度的国家,都将或迟或早地走向福利国家之路。

民主的悖论(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049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民法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