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上册《梦溪笔谈》两则· 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预习第一题导入本课。

  1.划出说明物理的句子(答案见前)。

  2.谈所受启发。

  小结要点:我们的先人,在遥远的古代,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科学实验设备极差的条件下,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穷究物理,有不少的发明创造,对推动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是值得我们引为骄傲的。

  这篇课文作者沈括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二、作者简介。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 ̄1077),他参加了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是这个运动中的骨干人物之一,官至三司使(度支、户部、盐铁三司,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主持过天文研究、农田水利和军器的制造。后出知延州(今陕西延安),练军有方,威声雄于他府。李贽在《藏书》中将他列为“疆(强)主名臣”。

  沈括晚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东郊梦溪园,潜心著作,以笔记形式记述和总结了学术领域内的广泛知识和经验,写成《梦溪笔谈》一书。全书共30卷(包括《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609条。其中,有关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有200多条,内容涉及数学、天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医药、工程技术等领域,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表现出作者在这些方面的精辟见解(可以附带指出沈括在石油问题上所作的天才预测——见课本练习,今天已经实现)。

  《梦溪笔谈》一书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美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中,称赞它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三、给课文划分层次。

  1.齐读课文。

  [提示] 这是一篇小科学论文,读时要注意哪些语句是表达作者的观点的。

  2.把重要的语句划出来。答案如下:

  ①“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要注意这个“殊”字,表示了作者极不赞成的态度。)

  ②“皆不可限以时月。”(“皆”,指上文用根、用叶、用芽、用花、用实诸事。这就提出了针锋相对的主张。)

  ③“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拘以定月”跟上文“限以时月”是同一个意思,为避重而更换。这是用反问形式强调作者的主张,兼批“古法”,跟篇首呼应。)

  [附注] 在划出重要语句的同时,要根据答案后面括号里的话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对划错了的也要加以分析,说明错在什么地方。例如“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这是解释原因,不是阐明观点。

  3.划分层次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但二月草已芽……在药则未为良时”一句是属上还是属下?(教学参考书以此句属下。)

  讨论后小结:此句应属上。理由是,它解释了“古法”产生的原因,又以“在药则未为良时”照应上句“此殊未当”。

  ②“皆不可限以时月”和“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能否做为前后两层的分界点?(教学参考书将“但二月草已芽……拘以定月哉”作为一层。)

  讨论小结:“皆不可限以时月”是上文的总括语,是用实物来验证作者的观点。“缘土气有早晚”的“缘”字虽有承上作解释的意思,但这两句又是下文的总领语,由此转入理论性的分析,即用植物的生长原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正确性。因此,以这两句话作为前后两层的分界,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作者推理的步骤。

  ③“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这句是否应当专立一层?

  讨论小结:专立一层,可以再次强调作者的观点,并呼应开头,以示批判“古法”之意。但行文又跟上文联系得紧密,併入上一层也可。

  4.各层大意如下:

  第一层(开头至“在药则未为良时”)对“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一说提出异议。

  第二层(“大率用根者”至“皆不可限以时月”用实物说明采用部位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由此作出“不可限以时月”的结论。

  第三层(“缘土气有早晚”至“此人力之不同也”)说明地势、物性、地气和人力对植物的影响,进一步论证采草药不可拘以定月。

  第四层(最后一句)是全文结论。

  四、本文的论证方式。

  1.根据层次分析可以将作者的观点概括如下:

  采草药应根据用药的部位和药草的生长环境选择最佳的采集时间,不能“拘以定月”。

  [说明] 在明确这个观点之后,可以再就本文的体裁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然后小结如下:

  ①文章从“破”入手,先指出古法“未当”。

  ②通观全文,都是从正面阐明作者的主张。

  ③文章是议论性的。

  至此,教师可以引用夏丐尊、叶圣陶两位先生的话(引文见“教学设想”),指出:在本文中,说明正是议论的一种手段,所有的说明内容都证明了“这样干”(按用药部位和药草生长环境选择最佳时间)是对的,而“那样干”(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是错的。

  2.分析文中的说明成分。

  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分析第二层。可提出下面的问题(括号里的话是答案要点,下同)。

  ①这一层说明的中心是什么?(采草药的最佳时间。)

  ②在说明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一是详说和略说相结合,二是按根、叶、芽、花、实的顺序。)

  补充问:详说这一部分(说“根”)又用了怎样的说明方式?(分类:有宿根和无宿根。用实物检验:芦服、地黄、紫草。对比:形态、重量、根色。)作者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芽”应置于“叶”前,这样就完整地概括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附板书如下(跟讨论同步进行):

  第二步,分析第三层。可提出下面的问题:

  ①这一层从整体看,用的是怎样的说明方式?(总领语之后,分条列目地说明。)分几条?(四条:地势、物性、地气、人力。)

  补充问:“此……不同也”是什么句式?(判断句。)应当怎样理解它的意思?(联系上文,应是“这是……不同的缘故”的意思,这是“省意”,不是省略句子成分。)

  ②再看每一条,又用了怎样的说明方式?(前两条可以明显地看出是举例说明,后两条也是举例,但有概括性。)举例的目的是什么?(从现象说到实质。)

  补充问:白居易的诗很短,为什么不引全诗?(后两句跟作者要说明的问题无关,引前两句正是举例。)

  ③这一层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色?(运用了引文、对偶等修辞方法。)

  3.分析说明与议论的关系。

  可以从比较入手,提问学生:《华佗看病》和《预浩造塔》这两篇短文里也有说明成分,这些说明成分有什么作用?(前者表现华佗医术之精,后者表现预浩用心之精,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讨论题:说说本文中的说明成分是怎样为议论服务的。

  补充题:①作者是否认为“古法”说的采药时间完全错误?②作者按部位来说明采药时间的用意是什么?用对比的方式来说明“根”,证明了什么道理?③说到“皆不可限以时月”已将“古法”基本否定,为什么下还要说“土气”和“天时”?④说“土气”“天时”这一层,所举例证大多跟草药无关,是否离题?

讨论后小结如下:

  ①作者并未完全否定“古法”,认为在二月、八月采芽还是对的,但采根、叶、花、果则不应限制在这个时间,所以说它“殊未当”。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者立论是正确的。

  ②作者介照根、叶、花、果的顺序来说明采药的时间,因为它们绝对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这是由草药的生长过程决定的,所以“多用二月、八月”的说法是错误的。

  ③用对比的方式来说明采根时间不同则效果不同,以此证明不按该部位的最佳采集时间去采,则效果不佳,这是作者的主要论据之一。这个道理既已说清,下文再说到叶、芽、花、果时,就不再做对比说明了——仅此一端即可看出本文的实质是议论,说明是手段;如果是说明文,在叶、芽、花、果中至少可以选出两项作比较详细的说明。

  ④第二层虽已指出各部位的最佳采集时间,却未指明月份。为什么呢?第三层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植物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各部位的生长状态,要受地势、物性、地气、人力等因素的制约。有了这一番理论性的说明,采草药不可“拘以定月”的论点就完全确立了。文中所举例证都不是草药,但草药也是植物,同样要受上述诸因素的制约,不能叫做“离题”。

  五、留作业。

  1.将《采草药》中的对偶句划出来。

  2.预习《雁荡山》,准备整理词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第一题。附答案如下:

  工整的对偶有:①“岭峤微草……望秋先陨”;②“诸越……夏荣”。还有一些不够工整:①“土气……愆伏”;②“无苗……虚而浮”;③“一亩之稼……后种者晚实。”

  二、补充介绍:①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分两个山群:南雁荡山在平阳县西,北雁荡山在乐清县东北。本文所记的是北雁荡山,山中风景点很多:百有二峰、六十一岩、四十六洞、二十六石、十三瀑、十七潭、八桥七门等。②贯休(832 ̄913),本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

  三、齐读课文并归纳段意。

  1.读第一段。

  ① 给下面两句话划分停顿,然后朗读。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表示较长停顿,下同)。

  皆│后人‖以贯休诗│名 《上册《梦溪笔谈》两则· 示例之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068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二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