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正文

企业集团组织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内容提要】入世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国内竞争。为壮大规模、提高竞争实力,许多企业将选择企业集团这一国际上常见的企业组织形式。然而,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健全的法制作保障。为此,本文探讨了企业集团的基本法律特征,企业集团形成、运行实践与公司法、企业兼并法、反垄断法的完善,企业集团成员公司破产债务的处理等问题,深入分析了我国目前企业集团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我国入世后面临的新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集团法制建设的若……
  一、企业集团基本的法律特征
  企业集团通常是指由多个法人企业组成的,以资金为主要连结纽带的多层次的企业群体。由于具有经营战略上的协同效应,与单个公司和企业相比,企业集团具有明显的优势,被誉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和“航空母舰”。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2000家企业集团虽然仅占公司总数的2%,而资产却占全部公司资产的63.9%,利润占90%以上;日本的556家企业集团每年的销售额占日本全部生产总值的70%,其中三菱、三井等6大集团就占40%。(注:柴振国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反思与重构——企业法人所有权及其实现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61页。)可见,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在实现规模效益上的作用是显著的。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尝试组建企业集团。然而,近20年来的发展并没有充分显现出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的优越性,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度和法律因素的制约。
  其一,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分干预。我国企业间收购、兼并市场没有发育成熟,多数企业集团的形成依赖于政府的行政管制和扶持。表现为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实行的“拉郎配”,或者整行业建制地变成一个大公司、大集团。这些貌似强大的集团,由于成员间在利益上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冲突,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在行政权力削弱时很容易解体或者有其形无其实。
  其二,相关的法律设计不尽合理。我国企业集团的组建以合同形式为多,由于集团公司与各成员之间没有财产关系的存在,彼此间的制约很薄弱。这种合作成分较浓的集团联合具有时限性,时限届满即告解散,一般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即使在短期内有一定的优势,其生命周期也很短。
  在英、美、日、韩及德、法等国家,企业集团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关于企业集团成立及运作的基本原则均有相对完善的法律规范。虽然在法律模式的选择上各有千秋,但是各国公司企业法对企业集团的法律地位及其联结纽带等均有明确的态度,从而形成了企业集团两个基本的法律特征:
  1.企业集团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英、美、日、韩等国,企业集团被当做是一种企业间的经营联合体,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这些国家没有调整企业集团关系的专门立法,有关的法律分别载于公司法、商法、民法、银行法、保险法和反垄断法等法律之中。人们把企业集团看作是由多个公司组成的具有资产或生产经营关系的企业群体,在该群体中既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又有非独立的分支机构,前者的权利、义务和经营活动依照公司法进行,而集团内部成员公司之间的关系、整个集团的经营管理则由集团内部自主决定。在具有企业集团立法专门化倾向的德、法等国,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利益集团”所占的比例也是极其微小的,大多数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康采恩集团。(注:李金泽:《关于中国企业集团法体系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4期。)国外这种关于企业集团的法律定位,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也具有参考意义。毕竟,企业集团更多地体现为关联企业间的一种协调关系,与集团公司这类独立的企业形态不同,没有必要通过法律赋予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否则,形成两极法人,反倒不符合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初衷。
  2.成员间资本的相互渗透成为企业集团的连结纽带。1993年修订的《德国股份公司法》,以关联企业法律关系规范和定义企业集团,它的企业概念对欧共体指令中的企业法则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注:李金泽:《公司法律冲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页。)法国1966年《商事公司法》也对企业集团参股、控股方式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上述西方国家的企业集团在形成过程中,资本的相互渗透和联合是其主要的特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企业集团核心层的辐射能力,形成多层次、富有效率的企业集团结构,也较为规范化。我国目前企业集团的组建,基本上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核心,兼具产权改革的特殊目标。因此,从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和改善国有资产质量的角度来讲,强化资本连结纽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国有核心企业向成员企业投资入股或者成员公司相互换股、交叉持股,广泛吸收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能够使过去以行政连结纽带为主的、松散型的企业集团,变成以资本连结纽带为主的、紧密型的企业集团,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法的完善与我国企业集团组织模式的有效运行
  在调整企业集团成立及其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中,公司法是基本法。目前,我国的《公司法》以若干股东设立一家公司的“核心公司家庭”为主要的调整对象,没有对公司作为股东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又出资设立孙公司这一组织模式进行具体规范,公司发展企业集团的经济活动主要由条块分割的各类行政法规调整,立法层次较低。因此,对现行法规进行适当的清理整合,废除一些相互冲突的规范,在企业集团设立形态、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等方面,充实《公司法》的有关内容,将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集团的运行效率。
  (一)关于企业集团的设立。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为国有产权留下了种种弊病,再加上各种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的存在,制约了企业集团按完全市场化的形式进行组合。因此,企业集团的连结可以采取一种过渡做法,以市场化的投资参股为主,辅之灵活性较大的各类经营联合合同。在形式上,以一个股份公司为核心母公司,采取投资、授权经营或收购兼并方式占有子公司、孙公司的股权,形成由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组成的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其中核心层为母公司,紧密层和半紧密层分别是母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和参股企业,外围关联公司则以签订协作合同的方式成为企业集团的松散层。成员之间既有股权牵制、又有合同协调,管理协作关系比较稳定。根据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例如股东权利平等,股份多少决定权利大小,董事会由拥有多数表决权的股东按选举产生等,母公司依法便能行使相应的职权。我国一些股份制企业,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较为分散,母公司只要控股达到相对较低的比例(远低于50%),就能获得股东表决权的多数,实现统一经营方针和策略的代价并不高。
  在确立企业集团的设立制度以后,《公司法》应对企业集团的管理规则加以明确。具体内容包括:对控股母公司的认定、母子公司及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股东大会制度、母公司董事会对子公司董事会的制约、会计制度、经营及投资决策等,这些基本法律原则是企业集团良性运行的依据和保障。
  (二)关于关联交易。企业集团由于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内部成员之间经常发生关联交易行为。这是一种中性交易,并不必然违法。社会各界之所以对关联交易持谨慎和保留的态度,根源

在于关联交易定价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容易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利益转移。近年来,我国一些股份公司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缘于所处企业集团股东间的关联交易。财政部在1997年5月22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列举了11项关联交易行为,并对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作出了界定,但是仍显不足。在《公司法》的有关内容中,可以参照国外的有关做法,(注:德国1993年修订的《德国股份公司法》,专设第三编“关联企业”;法国1966年《商事公司法》第6章为“适用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商事公司的一般规定”,对关联企业交易有较系统的规定。)以关联企业专章的形式,进一步加以细化:如(1)生产性关联交易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处理。(2)非生产性关联交易要严格计价。(3)关联企业间的财务处理和征税法则具体化等。
  三、企业集团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
  (一)企业集团的形成与金融证券、企业兼并法律的完善。目前,《人民银行法》、《商业银

企业集团组织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075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经济法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