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成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无产阶段革命导师列宁在1920年就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这是列宁的远见卓识。人类在能源利用上,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促使世界能源结构发生第一次大转变,即从薪柴转向煤炭。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世界能源结构发生第二次大转变,即从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在这个时期,列宁预见到电气化的威力,但电气化时代的开始却在20世纪70年代。7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能源结构开始经历第三次大转变,即从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系统开始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即转向以电气化为中心的能源供应系统。20世纪90年代生态环境倍受重视,人们更加认识到电气化的优越性,即使把污染最严重的煤炭转变成电力使用,也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大减轻环境污染。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利用和输送,也要依靠电力,电气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和内容,电气化成为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
一、什么叫电气化?
目前对电气化有多种理解。总的说来,电气化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广泛使用电力。电气化似乎没有终极目标。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预见到第四次能源大转变。我们更难预测电气化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枯竭之后,电力的应用会发展到何等地步。从目前情况而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用电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电气化水平,受技术、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电气化水平。
影响电气化水平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国家的能源平衡结构,特别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结构,相应的电能与优质燃料成本之比,在经济增长因素中资源节约重要性的提高。③技术进步的加速,生产技术结构的改善,新的电工技术的掌握,新型材料的制造,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都会促使电气化水平的提高。④人口的集中,居民点的布局和建筑标准的提出,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⑤居民收入、教育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劳动条件、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⑥国家和地区所处的气候条件。由于电气化还在发展过程之中,可以预见,电气化还会继续向以下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是人工操作将广泛地实行电气机械化;二是更换所有低效率、不易控制的低速蒸汽驱动和压缩空气驱动的机械;三是农业中固定作业广泛实现电气化;四是黑色和有色金属熔炼、优质金属轧制前的加热过程、其它形式的塑料成型工艺都将积极采用电力,以及广泛地用电力进行热处理;五是发展电气干燥;六是铁路电气化、城市交通电气化、输气输油管线加压站改用电力;七是为家庭生活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家用电器,包括低温取暖设备等等。可以预见,用电气技术代替燃料技术,能源效率可以提高,现有的用电技术的效率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所有的事实都证明,在各个经济部门更加广泛地应用电气技术,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必将获得成功。
二、电气化的标准是什么?
用什么指标衡量电气化程度的标准呢?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管理总裁Susumu yoda在《电气化和未来的电力供应》一文中说:“电气化的基本概念是指能源需求向电力转化。电气化程度的第一个定义,是指用来发电的能源需求,以占一次能源总需求的百分比来表示。按照这个定义,电气化程度是指电力供应者所消费的一次能源需求的百分数,而不是电力占能源需求的百分数,因为在发电生产过程中,有60%以上的能源要损失掉。因此,这一定义从供方观点来看,使人们对电力在能源工业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好的了解。根据这个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5年的电气化程度为37%,日本为38%”(1985年中国这一指标为21.32%)。“按照第二个定义,电气化程度是指对电力的需求,用占各种能源最终需求的百分比来表示。这个定义用来衡量电力的消费量--最终用户耗用的二次能源的比重。根据这一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5年的电气化程度平均为16%,日本为18%。”“对电气化可以给予严格和广义的定义。就严格的定义来讲,是指由于使用电力替代石油和其他形式的能源,对电力增加的需求;就广义的定义来讲,是指由于对电力需求的稳定增长,造成在总能源需求中对电力需求的增加。”
如果用这两项指标来进行比较,中国的电气化程度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世界其它工业国家比,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我国计算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和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例是根据商品能源量来计算的,如果计入农村非商品能源的消耗量,则两项指标与工业国家的差距还要大一些,主要是农村的电气化程度还很低。国内外国民经济电气化程度比较如下表所示。
国内外国民经济电气化程度比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0783.html
一、什么叫电气化?
目前对电气化有多种理解。总的说来,电气化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广泛使用电力。电气化似乎没有终极目标。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预见到第四次能源大转变。我们更难预测电气化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枯竭之后,电力的应用会发展到何等地步。从目前情况而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用电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电气化水平,受技术、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电气化水平。
影响电气化水平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国家的能源平衡结构,特别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结构,相应的电能与优质燃料成本之比,在经济增长因素中资源节约重要性的提高。③技术进步的加速,生产技术结构的改善,新的电工技术的掌握,新型材料的制造,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都会促使电气化水平的提高。④人口的集中,居民点的布局和建筑标准的提出,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⑤居民收入、教育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劳动条件、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⑥国家和地区所处的气候条件。由于电气化还在发展过程之中,可以预见,电气化还会继续向以下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是人工操作将广泛地实行电气机械化;二是更换所有低效率、不易控制的低速蒸汽驱动和压缩空气驱动的机械;三是农业中固定作业广泛实现电气化;四是黑色和有色金属熔炼、优质金属轧制前的加热过程、其它形式的塑料成型工艺都将积极采用电力,以及广泛地用电力进行热处理;五是发展电气干燥;六是铁路电气化、城市交通电气化、输气输油管线加压站改用电力;七是为家庭生活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家用电器,包括低温取暖设备等等。可以预见,用电气技术代替燃料技术,能源效率可以提高,现有的用电技术的效率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所有的事实都证明,在各个经济部门更加广泛地应用电气技术,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必将获得成功。
二、电气化的标准是什么?
用什么指标衡量电气化程度的标准呢?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管理总裁Susumu yoda在《电气化和未来的电力供应》一文中说:“电气化的基本概念是指能源需求向电力转化。电气化程度的第一个定义,是指用来发电的能源需求,以占一次能源总需求的百分比来表示。按照这个定义,电气化程度是指电力供应者所消费的一次能源需求的百分数,而不是电力占能源需求的百分数,因为在发电生产过程中,有60%以上的能源要损失掉。因此,这一定义从供方观点来看,使人们对电力在能源工业中的重要性有了很好的了解。根据这个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5年的电气化程度为37%,日本为38%”(1985年中国这一指标为21.32%)。“按照第二个定义,电气化程度是指对电力的需求,用占各种能源最终需求的百分比来表示。这个定义用来衡量电力的消费量--最终用户耗用的二次能源的比重。根据这一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5年的电气化程度平均为16%,日本为18%。”“对电气化可以给予严格和广义的定义。就严格的定义来讲,是指由于使用电力替代石油和其他形式的能源,对电力增加的需求;就广义的定义来讲,是指由于对电力需求的稳定增长,造成在总能源需求中对电力需求的增加。”
如果用这两项指标来进行比较,中国的电气化程度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世界其它工业国家比,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我国计算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和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例是根据商品能源量来计算的,如果计入农村非商品能源的消耗量,则两项指标与工业国家的差距还要大一些,主要是农村的电气化程度还很低。国内外国民经济电气化程度比较如下表所示。
国内外国民经济电气化程度比较
国别
一次能源用于
发电的比例(%)
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
消费量的比例(%)
人均发电量
(kw.h)
19
《作者: 朱成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