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正文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

  师:谁能说给我听?
  生:我觉得(读)“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
  师:你能不能概括一下你刚才读的这几句话是什么情景?
  生:就是讲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
  师:月亮升起来,还有吗?
  生:就是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师:等等,现在月亮升起来了,(板书“月亮升起“)后面呢?
  生:(读)“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
  师:没到那么远吧?你先思考一下,另一位同学接着讲。
  生:应该是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师: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还有一个词呢?
  生:霎那间。
  师:你把这一段读一下我听听。
  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
  师:洒满了银光以后整个海面上是什么样?有一个词,是什么?
  生:微波粼粼。
  师:我不会写这四个字,你帮我写吧。(一学生上前在“月亮升起”后写“微波粼粼”)谁还接着说?已经告诉我了,月亮升起来了,大海上波光粼粼。接着往下解释,后来月亮怎么样了?海面怎么样了?
  生:后来“海面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师:那月亮跑哪去了?
  生:月亮……
  师:书上怎么说你就怎么读。
  生:应该是(读)“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师:你的意思说现在月亮升高了,接着往下说,穿过微云以后呢?
  生:(读)“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是不是月亮和大海都产生了变化?
  生:对。
  师:(指板书)这里是月亮刚刚升起,海面上微波粼粼,刚才说的是什么样的啊?
  生:月亮升起。
  师:我再写个“月亮升起”?
  生:越升越高。
  师:谁越升越高?
  生:月亮。
  师:那怎么写啊?月亮越升越高,我只要四个字。
  生:月亮升高。
  师:对,海面上怎么概括?
  生:海面上波涛汹涌。
  师:不对,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是不是这两句呀?那这两句用四个字能概括吗?
  生:刮风起浪。
  师:也可以,但不太美。
  生:狂风巨浪。
  师:这风有点太大了。(笑声)
  生:刮风卷浪。
  师:能不能这么说,风怎么样?
  生:卷。
  师:卷什么样的浪?
  生:巨浪。
  师:对了,“风卷巨浪”这四个字多好呀!把两个意思都说了。(板书“风卷巨浪”)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概括成“风卷巨浪”行不行?
  生:行。
  师:(对一学生)你去把“月亮升高”写在“风卷巨浪”的前面。(学生上前写)再往下看,还有吗?后面月亮怎么样呢?大海又怎么样呢?说不来的“使劲”读一读,谁把皮鞋匠看他妹妹后面那一段读一读。
  生:(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大家一起来读。接着我的话来读“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生:(读)“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现在月光怎么样了?
  生:照耀。
  师:大海怎么样了?
  生:波涛汹涌。
  师:谁来写这八个字?(一学生上前写)既然海面是这样变化的,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这个变化读出来呢?放开声音,各自练一遍,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开始。
  (学生各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读“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这一点儿?谁接着他读“月亮升高,风卷巨浪”这一点儿?谁读“月光照耀,波涛汹涌”这一点儿?(三个学生站起来)一个人读完下一个接着读。大家听一听他们三个读得有没有变化,像不像微波粼粼、风卷巨浪、波涛汹涌。开始。(三个学生分别读这三段话)
  师:大家一齐来读,我给你们打上拍子,你们一边读一边用眼角扫一下我的手势,我怎么指挥你就怎么读。咱们看看读起来有意思没意思。预备,起!
  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教师随机给予指导)
  师:这回谁起来再读?谁读第一层?没有发过言的举手,已经发过言的先放下手。(教师让三个学生站起来)开始。(三生分别读)
  师:太好了,谁还想读?(一女生站起来)你现在先挑一层,这三层随便你想读哪一层,读完了,你想和哪位同学挑战,你就点他的名。(女生点了姓赵的同学)好,你先读,开始。
  女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赵生也读这一层与她比)
  师:满分是五分,全体同学用你们的手给女生亮分。
  生:五分。
  师:五分,好,给第二个同学亮分。
  生:五分。
  师:也是五分,很好。都读得不错。谁还想比?还有两个名额。(指一举手的学生)随便读一段,谁敢应她的战?(马上有一男生站起来)好,开始读。
  女生:(读)“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涌过来。”(男生重读这一部分)
  师:两个人都读得不错,还有一个名额,谁来读?(又一女生站起,另一男生站起应战)
  女生:(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男生重读)
  师:两位同学读“波涛汹涌”真的波涛汹涌。前面看见妹妹恬静的脸,读得很温柔。这位男同学读得也很温柔。(众笑)好啦,大家读得也不错,讲得也不错,但我还是不明白,我说《月光曲》的曲调在哪?旋律是什么?我找不着。你们告诉我,这儿(指板书三层)写的是月亮和大海,这哪是《月光曲》呀?它怎么就成了《月光曲》的旋律了?
  生:因为它是用语言文字来代替这个《月光曲》的。
  师:噢,代替了,那《月光曲》就是:(唱)“月亮升起……”(众笑)
  生:不是,不是,它的旋律,用语言文字来表示它的旋律。因为课文不可能把《月光曲》整一首的谱子写下来,要是那样的话,我们不用学《月光曲》了。
  师:成音乐课了是吧,他的话解释清楚了吗?
  生:没有。
  师:非常遗憾,没讲清楚,谁能帮我解释清楚?
  生:我觉得“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应该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所以就是声音从轻到高,这样的过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师:你光这么说不行,我知道波涛汹涌是“轰隆、轰隆”的非常大的海浪,我知道它的声音很大,它怎么就成了《月光曲》的旋律了?
  生:支老师,黑板上都写的是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海。
  师:对呀!
  生:那我们可以联想到月亮是很……
  师:(打断)你想怎么联想就怎么联想?不对。我还可以联想到我小时候,我妈妈生气了,一开始不太厉害,到后来揍了我一顿。(众笑)我还可以联想到这个呢。它怎么就成了《月光曲》的旋律了?
  生:我觉得它第一层的意思是说《月光曲》的第一段非常柔和。它……
  师:(打断)你怎么认为它是《月光曲》的第一段?我还认为我妈妈刚刚生气呢!(众笑)你说它是《月光曲》的第一段不行呀,你怎么来证明呢?好好读书,再把第九节好好看一下。(学生各自看书)
  师:想想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生:不是,是联想。
  师:谁的联想?
  生: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
  师: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生:他们是听了贝多芬弹的乐曲后联想的。
  师:那听他的曲子,脑子里就出现了这种情景,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噢,谁还能说得更清楚一点?
  生:我觉得他们是听贝多芬的曲子听得十分投入,脑子里才联想出这番景象。
  师:噢,我明白了,这回你们算给我讲明白了。(指板书)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月光曲》在演奏的时候,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曲子,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大海微波粼粼?你们想想当时的钢琴曲是什么样呢?能形容一下吗?是快呢,是慢呢,是轻呢,是重呢?
  生:我觉得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应该是比较很柔和的。
  师:很柔和,(板书“柔和”)还有什么呢?
  生:然后到……
  师:(打断)等一下,光是柔和吗?
  生:还有比较缓慢,宁静。
  师:比较缓慢,徐缓。(在板书“柔和”后面写“徐缓”)后来呢?
  生:后来到风卷巨浪的时候,它的曲调声音应该响起来了,速度也加快了,声音从柔和变成高昂了。
  师:不到高昂吧,有劲没劲?
  生:有劲。
  师:对,有力了。(板书“有力”)
  生:最后是高昂。
  师:最后是高昂,(在“有力”下写“高昂”)还有吗?(指“有力”的后面)节奏呢?
  生:加快了,速度快了。
  师:节奏加快了,(在“有力”后写“快速”)这儿呢?(指“高昂”后)波涛汹涌了。
  生:波涛汹涌应该是更加快。
  师:更快了,情绪激荡了!(在“高昂”后写“激荡”)我们写这一个词行不行?浪花在激荡,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那么谁能从头到尾地,系统地帮我解释一下,使我能更加明白?我先说个开头,你接着往下说——贝多芬面对着月光,弹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谁接着往下说?
  生: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师:对不对?
  生:对。
  师: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1152.html

  • 上一篇范文: 《生命桥》实录
  • 下一篇范文: 于永正教学实录《新型玻璃》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小学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