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及在天人关系上的新诠释
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6]。郭先生在这里具体阐述了此层含义。江西省是中部有待加速发展的地区,如何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需要立足长远,需要在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基础上作好发展的文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急迫需要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这就需要对既往的发展模式作出反思,从而探索出新的发展思路。
二、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哲学主题下的新诠释
一般以为,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尽管学者们对于“生态文明”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不管是何种观点,大致均认同此一含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对自身发展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人类即将迈入生态文明阶段[7]。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迄今为止约为三百年。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这种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它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入反思的成果,是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显然,生态文明形态是建立在新的哲学思维下的理论成果。我们正在走向人类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表明已经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现实条件下,通过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国家行为由全国人民的创造性生态化的实践实现的[8]。新时代需要新的哲学——生态哲学,即关于现代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机统一的哲学。新时代需要新的思维方式——生态学思维,即用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行动。生态哲学和生态学思维将在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服务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9]。
这种生态哲学,天人关系问题的探讨仍然是中心,这也正是中国古代哲学研讨的中心议题之一。古代有哲学家把天释为自然,于是天人关系就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先秦道家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消极被动的,因而提倡无为,绝对地顺应自然过程。后期儒家荀子,肯定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制天命而用之”,即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如何在继承古人知识财富的基础上吸取古人的智慧?江西学人在新的视野观照下以理性的态度作出了新的诠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具体生动的个案。这个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这就赋予传统的哲学主题天人关系以新的内涵:强调了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与自然发展的生态取向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新华网,2007-10-1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新华网,2012-11-8.
[3]苏荣。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4]许怀林。生态文明视野中鄱阳湖文化的个性与发展优势[J].鄱阳湖学刊,2009,(1)。
[5]省委书记苏荣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讲话[N].江西日报,2010-02-01.
[6]郭杰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指向与战略任务[J].江西日报,2010-02-22.
[7]陈瑞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2)。
[8]余谋昌。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J].长白学刊,2007,(2)。
[9]余谋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新的哲学和新的思维方式[J].鄱阳湖学刊,2010,(1) 《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及在天人关系上的新诠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1398.html
二、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哲学主题下的新诠释
一般以为,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尽管学者们对于“生态文明”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不管是何种观点,大致均认同此一含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对自身发展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人类即将迈入生态文明阶段[7]。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迄今为止约为三百年。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这种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它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入反思的成果,是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显然,生态文明形态是建立在新的哲学思维下的理论成果。我们正在走向人类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表明已经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现实条件下,通过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国家行为由全国人民的创造性生态化的实践实现的[8]。新时代需要新的哲学——生态哲学,即关于现代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机统一的哲学。新时代需要新的思维方式——生态学思维,即用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行动。生态哲学和生态学思维将在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服务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9]。
这种生态哲学,天人关系问题的探讨仍然是中心,这也正是中国古代哲学研讨的中心议题之一。古代有哲学家把天释为自然,于是天人关系就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先秦道家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消极被动的,因而提倡无为,绝对地顺应自然过程。后期儒家荀子,肯定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制天命而用之”,即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如何在继承古人知识财富的基础上吸取古人的智慧?江西学人在新的视野观照下以理性的态度作出了新的诠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具体生动的个案。这个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这就赋予传统的哲学主题天人关系以新的内涵:强调了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与自然发展的生态取向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新华网,2007-10-1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新华网,2012-11-8.
[3]苏荣。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4]许怀林。生态文明视野中鄱阳湖文化的个性与发展优势[J].鄱阳湖学刊,2009,(1)。
[5]省委书记苏荣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讲话[N].江西日报,2010-02-01.
[6]郭杰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指向与战略任务[J].江西日报,2010-02-22.
[7]陈瑞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2)。
[8]余谋昌。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J].长白学刊,2007,(2)。
[9]余谋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新的哲学和新的思维方式[J].鄱阳湖学刊,2010,(1) 《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及在天人关系上的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