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长输管线中水化物生成的工况分析与控制
沿
管
线
地
点
1 L / 37.324 20.308 9.645 W / 15.005 15.002 15.0 HW / 4.801 3.965 3.766 VHD / 16.005 8.811 4.184 GPR / 5.324 5.843 5.982 LPR / 4.080 4.787 4.985 GT / 7.530 8.870 9.210 2 L / / 47.521 19.066 W / / 11.041 11.242 HW / / 5.212 4.841 VHD / / 11.582 5.379 GPR / / 5.632 5.964 LPR / / 2.671 3.014 GT / / 3.890 4.950对比表1与表2可见,当水蒸气含量降至15g/NM3,即不饱和状态时,在流量或流速较大的场合,即流量为400X104NM3/日与300X104NM3/日出现水化物不生成与生成次数减少而降低总生成量。而在流量或流速较小的场合,即流量为200x104NM3/日与100x104NM3/日,水化物生成量分别增加2.714M3/日与1.116M3/日。因此盲目降低水蒸气含量有可能导致水化物增加,特别在流量或流速较小的场合。进一步降低水蒸气含量至10g/NM3时,仅最小流量100X104NM3/日场合生成水化物一次。
因此对于各种工况,可以确定一个不生成水化物的界限初始含水量,且此时天然气的初始温度可以高于管道埋深处的土壤温度。表1工况下,四种天然气流量的界限初始含水量见表3,其随流量或流速的减少而降低,当初始含水量大于此值时,即生成水化物。
表3
项 目 VD 400X104 300X104 200X104 100X104 BW 18.7 13.3 10.4 9.2
3、改变输气压力时水化物生成状况
设定管线起点天然气压力由表1的6Mpa降至3Mpa,初始水蒸气含量为58.951g/NM3(饱和状态)与15g/NM3(未饱和状态),其余原始数据同表1。计算结果是未饱和状态下四种流量场合均未生成水化物,而饱和状态仅流量为100X10 4NM3/日时生成水化物一次,其水蒸气耗量为9.746g/NM3,该数值大于起点压力为6Mpa的表1中数值,从而使水化物增加3.226M3/日,增幅达42.43%。由此可见,降低天然气压力可以防止水化物生成,若结合水蒸气含量的降低更为有效。但在较高水蒸气含量时降低压力,也可能使水化物生成量增加。
因此对于各种工况可以确定一个不生成水化物的界限初始压力。表1工况下四种天然气流量的界限初始压力见表4,其随流量或流速的减少而降低。当初始压力大于此值时,即生成水化物。
表-4
项 目 VD 400X104 300X104
《天然气长输管线中水化物生成的工况分析与控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