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会从具体事实中体会事件的意义, 从人物的具体言行中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2.了解复杂记叙文立意、选材、结构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记叙文中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的意义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通过《一件小事》,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 二、结构把握

1.  本文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

那么,课文的七节中,

(1)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目的: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方向)  三四五节是纪念的主体部分

(生前事迹,遇难经过)
②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代为什么要为刘和珍君写一点东西即.写作的缘起。
③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④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对于将来的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个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2、下面看局部思路
 第一部分,(朗读)问:作者为何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这三个“必要”意思相同吗?
  第一部分:由爱到憎是按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再看第二部分,又是按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时间:相识——遇难。
  第三部分呢?  先否定了这次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由否定到肯定。逻辑顺序。

3、具体思路:我们知道,局部思路不仅包括各层次间的思路,也包括各个层次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思路。请大家齐读第二节,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以及每个自然段中的思路。
    学生明确后,引导背诵。
    第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第二句紧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两句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比照,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
  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所以,这两节的整个思路就应该定位在:
  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再看第四节:这一节共有5层意思。
  听到噩耗→颇为怀疑→见到尸骸→听到诬蔑→号召爆发
  齐读课文一、四两节。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理思路?
  明确:理清思路,是指在阅读中,理清课文所体现的作者的思路,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到达什么终点,都要清清楚楚。
  理清思路的重点是文章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怎样理清呢?
  明确:①把握主旨;②理清脉络;③弄清顺序;④列出纲目。这样用本节课的方法就可以解决以后遇到的类似问题。


四、当堂默写课文第2节
五、作 业:
  1. 思考下面的问题: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反复说“无话可说”?
  2.复习课文,理清课文感情脉络。
 【明确】
  ①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与众不同, 追求真理;
  ②在女师大风潮中,“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③女师大复校,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④平时她“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从这些记述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青年:渴求真理, 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

 

 

第二课时

 

一、检查练习
 1.注音:  噩耗 è   羽翼 yì 屠戮 lù  浸渍 zì 菲薄

 2.释词:
喋血  屠戮  长歌当哭  赁屋  寥落   桀骜不驯  深味   欣然  殒身不恤  洋溢   诧异  广有羽翼
【附答案:血流出来的样子;杀;拉长;当作;租借;稀疏;顺从;体会;高兴; 顾虑;充满而流出;惊讶;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
二、分析第一部分
   讨论:1、开头时间交代意图何在?
  用“中华民国”纪元,引女师大全名并标出“国立”,不仅表明态度郑重,而且包含了强烈的讽刺之意和愤慨之情——以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民国”已经“十五年”了,然而,人民受宰割的政局不仅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愈演愈烈,演出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的丑剧。当局不但照旧像历代统治者一样地杀人,而且杀到了“堂堂”大学的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头上,甚至公开把“执政府”门前变成了屠场。可见,段祺瑞执政府已经凶残到何等地步。“中华民国”早已不是人民的国家;所谓“民国政府”,那是屠杀人民的机器;所谓执政府总统,完全是民国的敌人,屠杀人民的刽子手。……一个状语,就准确地交待了悼念的来由和背景,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为全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2、开追悼会时,为什么鲁迅先生“独在礼堂外徘徊”?( 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徘徊”一词,表露了作者心情的哀痛、悲伤,再用一“独”字,设置了环境,渲染了气氛,有力地衬托作者对死难青年悼念之情的深切、真切。
    3、“正告”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字典里的意思是“严正地告诉”,规劝,语气比较庄重,一般用在事前。文中应是“郑重地告诉”。(注意和“警告、忠告”的区别);引出本文.写作原因和目的。
    4、“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也”字针对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君的请求,更主要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纪念死者的愿望由来已久。
    5、“无话可说”的原因是什么?(从几方面说明原因)
    一是反动政府的暴行“使我艰于呼吸视听”不能有言语;一是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使我难以痛定,不能长歌当哭。这样写既揭露了的敌人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6、为什么敢于直面与正视就是真的猛士,为什么说真的猛士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论睁了眼看》)。可见正视是首要的条件,真的猛士必须敢于面对黑暗的现实,只有如此,才会激起变革社会的斗志,才会为推翻黑暗的现实而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如果没有面对的勇气,他在敌人面前,轻则消极遁世,重则变节投降。
    哀痛者——忧国忧民;幸福者——奋然前行,英勇斗争,并以此为幸福。和庸人相比,他们多了一份哀痛,却也因此成了真正的幸福者。
    7、三个“必要”各指什么?
   ①针对烈士刘和珍;②针对魑魅魍魉的世间;③针对忘却的救主。
三、分析第二部分
 这是文章的纪念主体部分。见姓名→见本人→听讲义→永别。(思路)
 讨论第三节第1段:“在四十余……中国的青年”
  问:作者先肯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接着又否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我们已经知道,对同一事物或问题,考察的角度不同, 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和结论。那么,作者在这里前后两次选出的判断、角度相同吗?
  这里前后两次判断并不矛盾,肯定是从“师生关系”角度讲,否定是从“革命精神”角度讲,而“苟活到现在的我”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表达了作者对刘和珍由衷的敬 《《记念刘和珍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1785.html

  • 上一篇范文: 《沁园春·长沙》
  • 下一篇范文: 《游褒禅山记》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高一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