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管理科学论文 >> 正文

需求与回应:一项关于流动儿童适应的再研究


感到紧张”,与一年前的70.4%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但一年前有16.5%的流动儿童表示他在课堂上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48.1%的流动儿童表示老师不了解自己的心事。一年后,只有3.4%的学生还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下降了13.l%;认为老师不了解自己的心事流动儿童有15.lqo,下降了33.0%,下降的幅度较大,师生间的互动有明显改善。
  
  在与同学的互动中,一年前,有14.8%的流动儿童表示“我和别人合不来”,一年后只有6.7%的流动儿童认为“我和别人合不来”。,下降了8.1%;一年前“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中我只看不参加”比例是22.5%,一年后下降到了11.3%,流动儿童与同伴群体的交往得到改善。
  
  在与家人的互动中,一年前,有85.5%的父母有时会打骂孩子,48.9%的父母很少和孩子进行深入的内心交流。一年后,虽然打骂孩子的比例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只有30.5%的父母很少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比例下降了18.4%;有91.6%的流动儿童认为父母对自己是理解的,比例上升了19.8%。虽然家长和孩子的深入交流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但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3)流动儿童的自我认知和情绪体验的改变
  
  一年前,从表1可以看出,流动儿童的自我认知普遍较为模糊,有59.1%的流动儿童认为自己是笨拙的,58.8%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叛逆的。一年后,见表2,用同样的量表进行测量,流动儿童的自我认知有了明显的改善,清晰度明显提高,认为自己笨拙的比例下降到了14.3%,下降了44.8%,认为自己叛逆的比例下降到了18.5%,下降了40.3%,而同时,认为自己有主见的比例上升到了72.3%,上升46.6%,认为自己有理想的流动儿童达到了80.6%,上升18.6%。
  
  在情绪体验方面,一年前的调查显示,有28.9%的流动儿童否认“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一年后,只有1 1.8%的流动儿童否认“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下降了17.l%。
  
  从以上的评估可以发现,经过一年的介入,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有了提高,尤其是流动儿童的自我认知和情绪体验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该项目将这次评估的数据与一年前在本地儿童中所调查的数据相比较,虽然仍有差距,但差距已经明显缩小,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介入的有效性。
  
  三、反思
  
  人类行为发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具有多样性的背景中,在这样的背景中,人们有着对需要有效回应的生物、心理和社会需求(乔斯。B.阿什福德等,2007),人类拥有潜能帮助他们自动地调适以寻求与环境的平衡,但人类的天赋与环境资源供给的相互作用才是增进人类适应的最终因素。在流动儿童适应的过程中,如何提供资源回应其需求是帮助流动儿童适应的关键所在。该项目的探索只是走出了流动儿童需求回应的第一步,但这样的回应是否足够?持续的资源输入是否可能?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反思的。
  
  首先,支持该项目完成的资金来自上海市公益招投标,该资金只支持项目一年的运作,但流动儿童的问题不是一年就能解决的,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来到城市,资源的输入、支持性的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后续的资源供给从哪里来?是否能够形成一个制度性的资源供给机制,以切实回应流动儿童的需求?
  
  其次,由于城乡间的差异给流动儿童带来的不适应、断裂及社会排斥,不是通过直接服务就可以弥补的,间接的政策支持是一个在宏观层次上更应解决的问题。身份认同、教育壁垒、保障疏漏等问题都需要宏观政策与制度的调整。在公立学校系统中,老师在教育流动儿童的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心力,但如果学校的评价系统没有改变,仍然维持和本地儿童教育一样的投入产出比要求,老师毫无疑问会产生职业倦怠,这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重大的伤害。而在流动儿童学校内,虽然不存在与本地儿童的比较问题,但因为学校环境差、教学负担重、工资待遇低,使得老师对工作的认同度较低,一方面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吸引不来,另一方面现有有能力的教师也留不住,同样引发对流动儿童教育的隐忧。在家庭支持方面,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如何将家庭的视角嵌入政策制定的框架内,在住房、医疗、就学、救助等方面出台有益的政策回应流动儿童家庭的特殊需求,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在社区支持方面,如何明确流入地责任,将流动儿童问题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帮助流动儿童成为社区常态化工作中的一部分,为流动儿童融入社区提供持续的支持都是未来流动儿童工作制度化的重要方面。
  
  第三,流动儿童需求的回应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流动儿童生命周期的变化流动儿童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产生不同的问题。因此,对流动儿童的介入是一个分阶段持续跟进的过程,应根据流动儿童成长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寻找到切实有效的介入系统和介入方法,输入不同的资源,持续地回应流动儿童的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在对流动儿童需求的回应中,一定不要忘了对其家庭的支持。该项目中由于资源的有限及主要介入系统的选择,对家庭的支持相对较少,支持强度也不够,因此评估下来,发现流动儿童与家庭互动的改善没有太大的改变。但笔者认识到,提升流动儿童父母的教育能力是帮助流动儿童适应的最持久、最重要的力量,也是一种预防性和发展性力量,对家庭的持续介入非常重要。
  
  第四,流动儿童需求的回应是一个多系统共同行动协调介入的过程。流动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回应流动儿童需求的资源供给也应是多方面的,需要整个社会共同行动,协调起来进行多系统的介入。单纯的学校或家庭系统的干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一方面的介入对流动儿童问题的改变只是暂时的,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整合资源,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干预,才能真正回应到流动儿童的需求。
  
  流动儿童问题不是某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地不断推进,流动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儿童需求的回应不能再是纸上谈兵,而应是一个整个社会协调起来共同行动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对未来的投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需求与回应:一项关于流动儿童适应的再研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180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管理科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