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石油能源论文 >> 正文

亦谈“新型液体燃料”——二甲醚在国内外的开发概况简介


,黑烟则为1/3以下,完全符合美国环保要求,故公认为是代柴油的清洁燃料。由于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25%,二甲醚这一特性已引起欧、美、日汽车界的广乏关注,正组织积极开发。 
   三、二甲醚的直接合成工艺
   有关二甲醚合成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甲醇合成反应:2CO十4H2→2CH30H ………………………… (1)
   甲醇脱水反应:2CH30H→CH30CH3十H20………………………(2)
   水气变换反应:CO十H20→C02十H …………………………(3)
   二甲醚合成反应(1)十(2):2CO十4H2→CH30CH3十H20……… (4) 
   二甲醚合成反应(1)十(2)十(3):3CO十3H2→CH30CH3十C02…(5) 
   由上可知,合成气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式(5)是由反应式(1)、(2)、(3)三个阶段组成的,如(3)式反应慢时亦可由(1)、(2)式组成的反应式(4)进行。但它的CO平衡转化率比(5)式还要低,且(5)式生成的C02还可用于全量合成气的制造,基本上不外排,不会形成温室效应。总反应为发热反应,尤以(1)式的发热量大。(5)式的CO平衡转化率以70atm、
200℃最高,可达96%。
   合成反应是在催化剂参与下进行的,催化反应装置最初多采用气固接触反应方式,但二甲醚合成反应时发热量大,若不及时除去则形成的局部过热将使催化剂劣化,故以后多改用浆态床。即在反应塔内将粉状催化剂悬浮于溶剂油中,反应气以气泡通过浆态催化剂层而反应,由于反应热很快被热容量大、导热性好的溶剂油所吸收,从而保证了反应塔内的温度平稳且易控制。
   四、国外二甲醚直接合成法开发简况
   美国空气产品化工公司最早于1986年进行以浆态床合成甲醇的小试,1991年建成4t/d中试装置联产甲醇和二甲醚,尔后又完成15t/d工试。1998年提出向我陕西厂出售10万t/d二甲醚合成装置(联产甲醇-2万t/d)。丹麦的托普索公司则采取多级反应塔以重整后的天然气为原料合成甲醇和二甲醚。为解决温度控制问题,并于1993年建成50kg/d中试装置,但装置较为复杂。 
   日NKK从1989年即开始用高炉煤气合成二甲醚的小试,作为合成汽油的中间产品,后发现我国陕西厂以二甲醚供民用及汽车用效果良好,乃改以开发二甲醚为最终日标,1995年改用煤矿抽提瓦斯和煤制气建成50kg/d中试装置。反应器为Φ90mm x 2m高浆态床,一次反应率达60%以上,二甲醚选择率达90%以上;并以产品进行了柴油卡车走行试验效果良好。接着在通产省的补助下,作为“降低环境负荷的燃料转换技术开发”项目,在煤炭综合利用中心领导下,和太平洋煤矿、住友金属(负责催化剂)在钏路煤矿于1992年始建5t/d工试装置,从1999年正式试验用该矿的抽提瓦斯合成二甲醚,初步效果良好。特别是经过一连串的对比试验,并参照国际试验结果,证明二甲醚比甲醇有以下优点:
   1.以煤制气为原料时,其H2/CO为0.5-1,用以合成甲醇时需重整H2/CO为2;而合成二甲醚时H2/CO为1即可。从而重整幅度小、生产成本低。以天然气为原料时,合成甲醇时的C02含量只允许15%;而合成二甲醚时则可扩大到45%,有利于利用劣质天然气和其它类似的燃料气。
   2.从反应平衡看,合成甲醇的压力为100-150atm,且末反应气返还比高;合成二甲醚的压力为50atm,且反应气返还比低,有利降低成本。
   3.在使用阶段,甲醇气有弱毒性,并对金属腐蚀,火焰透明、爆炸范围广,需注意防爆;二甲醚则无毒,不腐蚀金属,火焰青色,爆炸范围小,更利于做燃料。供锅炉燃料时,燃烧生成的水分易影响锅炉热效率,而单位发热量生成的水分二甲醚仅为甲醇的1/2,有利于提高锅炉热效率。
   依据以上特点,日本通产省于2000年6月组织有关单位成立“二甲醚发展战略研讨会”进行认真研究后决定了分两阶段发展的方针:第一步由NKK在政府补助下投资200亿日元在钏路煤矿建设100t/d实用化试验装置,2003年投运后进行包括生产工艺、贮运、供汽车、电力应用的全面试验,以为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步于2005年在亚洲、澳洲的煤矿或不便液化的劣质天然气田建设2500t/a商用装置并大力推广,到2010年拟扩大到年
产700万t,大部返供日本。
   看好二甲醚发展前景的日本企业界亦不甘落后。三菱煤气化学、日挥石油、三菱重工业和伊腾忠商事于2001年6月5日宣布,将于6月21日合资成立“日本二甲醚公司”开展以下工作:
   1.投资3亿日元,花1年时间进行二甲醚的市场调查和事业化的可行性研究。
   2. 若结果可行,吸收日本和澳洲当地企业成立“二甲醚生产

《亦谈“新型液体燃料”——二甲醚在国内外的开发概况简介(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194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石油能源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