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威 尼 斯
四、威 尼 斯
朱自清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抓住记游对象特征,按立足点转换写景的方法,描写有详有略。
2、学习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抓住威尼斯城的特点“水上城市”、“文化艺术之城”,按游踪来叙写的。
2、难点: 语言的运用。(1) 比喻 (2)叠字叠词 (3)词语的移用。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解题:
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1931年 8月到1932年 7月,朱自清留学英国伦敦,并漫游欧洲大陆,途中记下见闻,于1934年集辑成《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出版。介绍了罗马、巴黎、柏林、威尼斯等名城的文化古迹,自然风光和民间习俗,给读者增加不少关于欧洲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知识。
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既是我国有名的诗人、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民主战士。著作有二十七种,近两百万字,大都收入《朱自清文集》。
词语补释:
花团锦簇: 形容象花聚集成团,象锦聚集成堆。
水天相接: 水和天连在一起了。本文形容雨下得很大,分不清天和雨。
别致: 新奇,跟寻常不同。
课文分析:
一、作者以游人漫游路线为经,以风景、古迹的描写为纬来构思本文。
作者的行综: 出了火车站→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在圣马克方场走走→瞻仰圣马克堂→观赏公爷府→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雇舟去听夜曲→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至圣罗珂堂赏画→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参观一所公园内的国际艺术展览会。
纵观全文,作者抓住威尼斯的特点: “水上城市”、“文化艺术之城”来叙写。
河网之城: 从平视角度(地面观察点)来介绍威尼斯“河网之城”的特点。“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是全段中心句,下面紧扣“别致”二字具体描述。第二句写外地游客刚刚到威尼斯的新鲜感觉: 这里没有汽车,来往得靠大小船只。三、水上城市? 四、五句连用几个比喻句写威尼斯水网密布,水上交通发达的特点。六、七、八句从人们生活习惯落笔,再写水城特点。
海中的城: 从俯瞰角度(高处观察点)介绍威尼斯是一群在意大利半岛东北角上的小岛,在团花簇锦似的绿波里荡漾,那里水天一色,天空洁净,风光确实“明媚”,令人心旷神怡。
文化艺术之城:
先写最足以表现威尼斯文化艺术之城特点的某个局部圣马克方场一带,
去欣赏威尼斯的名胜古迹,再以圣马克方场为中心,以空间转移为顺序,很有条理地一一巡视方场周围最有价值的建筑古迹: 方场“东边居中”是圣马克教堂;圣马克教堂的“右首”是钟楼;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紧接着圣马克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然后,带我们欣赏方场近处的圣马克教堂、公爷府的建筑艺术和运河上的夜曲,再带我们到离方场较远的地方: 方场西北的圣罗珂教堂、佛拉利教堂、方场东边的公园,去欣赏美术作品。
紧扣“文化艺术之城”这个中心,从威尼斯许多值得一写的事物中,只选择了公爷府、圣罗珂教堂、佛拉利教堂和公园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来写,并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写出它们的文化价值。
圣马克教堂: 抓住建筑艺术来写。教堂建筑时间的久远,外形的庄严华妙,内部的伟丽森严,与周围建筑物的分布和搭配的巧妙,附带写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一派画家取材方场的很多。又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圣马克教堂建筑艺术的价值。这些充分显示了威尼斯建筑艺术的成就和文化的发达。
公爷府以古老建筑闻名于世,时间很久远。抓住三层楼建筑巧妙的外部结构和艳而雅的颜色来写。下两层拱门有疏密对比的变化;最上层一根柱子也没有,与下两层有虚实对比的变化;墙面上的花纹,有艳而雅对比的变化;而整所房子好象在水里一样: 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房子;精巧的结构,加上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这就十分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与圣马克教堂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建筑特色。公爷府的太息桥,拜伦在诗中曾写到它,这增加了公爷府的文化价值。
威尼斯的夜曲很著名,而运河上有唱夜曲的。因此写运河时,就主要写这里的音乐艺术,先介绍夜曲的性质是“一种抒情的曲子”,接着写唱夜曲的船只,唱夜曲的形式,夜曲的曲词,夜曲的节奏和唱夜曲的艺人收钱的情景。文章层次井然,绘声绘色,生动真切。
圣罗珂教堂和佛拉利教堂里珍藏着许多美术名作,它比教堂本身的艺术重要得多,所以就不写教堂建筑,而只写美术作品。写了四位古代和近代的几幅代表作品,但已能很好地说明它的突出的风格、艺术成就和这两座教堂的价值了。
公园,也从文化艺术这个角度写,不写风景、游人,却说每两年在这里举行一次的国际艺术展览会。并介绍了正在举行的十八届国际艺术展览会,作者从十三个国家的展品中选出意大利和苏联的作品,对照着加以说明。
最后还写了威尼斯的种种工艺品: 玻璃器皿、刻花皮件、大理石小雕像等,也是紧扣“文化艺术之城”这个中心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