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
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出发,考虑下述因素: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不同学习主体对学习时空的特殊要求,人的生理发展、老化程度和认知特点对学习材料演示的方法、演示时间的要求;学习内容对虚拟学习环境的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与综合应用;人的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特征与远程学习形式、过程的相适应,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等等。
这种强调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材料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而使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远程教育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
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更具学习个别化的特征,学习由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支助的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学习支助,不仅仅是狭义的学习支助,只是答疑和批改作业,还要努力含对学习全过程多方面的的指导。一是要有比较详细的对个别详细进行指导的详细指南。突出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的难点,指导如何控制学习过程,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二是要有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不同的内容宜采用的不同学习技巧,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这要求学习过程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交互设计。三是要帮助学习者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者要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以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以使每个学习者学会学习,对学习过程的选择都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易滨,1999)。
(二)现代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
倡导终生学习,建立学习化社会涉及众多因素,诸如:经济发展的程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文化价值的取向,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终生学习被普遍认同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终生学习的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1.现代远程教育是每个人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
终生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
2.远程教育促进了终生学习体系的构建
终生学习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生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生学习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3.远程教育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提出已有两千余年,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从古到今,这些观念反映到教学和学习上是学习者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实现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体现终生学习的要义。远程教育因其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极大丰富和多重组合,学习手段的多元选择、学习支助的日趋完善等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大大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育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在瞬间可以流遍全球,凭借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资源可以全球共享。由于语言的障碍,至少可以做
参考资料:
1.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 黄月纯:《1997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汉堡宣言概要》,台湾《成人教育》第42期。
3. 徐匡迪:《面向21世纪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4.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5. 戈登·德莱顿、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8月版。
6. 黄富顺:《终生学习的意义、源起、发展与实施》,《终生学习与教育改革》台湾成人教育学会,1996年12月版。
7.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
8.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 月版。
9. 黄清云:《现代教育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0.奥托·彼德斯:《数字化学习环境:开放无距离教育新的可能和机遇》,《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11.德斯蒙德·基更:《远距离教育:国际终生教育的第一选择》,《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第2 期。
12.易滨:《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远程学习材料设计》,《开放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3114.html
这种强调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材料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而使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远程教育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
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更具学习个别化的特征,学习由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支助的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学习支助,不仅仅是狭义的学习支助,只是答疑和批改作业,还要努力含对学习全过程多方面的的指导。一是要有比较详细的对个别详细进行指导的详细指南。突出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的难点,指导如何控制学习过程,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二是要有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不同的内容宜采用的不同学习技巧,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这要求学习过程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交互设计。三是要帮助学习者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者要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以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以使每个学习者学会学习,对学习过程的选择都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易滨,1999)。
(二)现代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
倡导终生学习,建立学习化社会涉及众多因素,诸如:经济发展的程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文化价值的取向,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终生学习被普遍认同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终生学习的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1.现代远程教育是每个人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
终生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
2.远程教育促进了终生学习体系的构建
终生学习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生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生学习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3.远程教育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提出已有两千余年,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从古到今,这些观念反映到教学和学习上是学习者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实现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体现终生学习的要义。远程教育因其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极大丰富和多重组合,学习手段的多元选择、学习支助的日趋完善等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大大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育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在瞬间可以流遍全球,凭借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资源可以全球共享。由于语言的障碍,至少可以做
到用同一语言制作的学习材料在使用这一语言的人群中国共产党享。中国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教育和学习资源分布不均衡,远程教育能让经济、教育落后地区的人们也能和发达地区的人们一样享有最好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得到最好的学习支持服务。
参考资料:
1.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2. 黄月纯:《1997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汉堡宣言概要》,台湾《成人教育》第42期。
3. 徐匡迪:《面向21世纪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4.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5. 戈登·德莱顿、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8月版。
6. 黄富顺:《终生学习的意义、源起、发展与实施》,《终生学习与教育改革》台湾成人教育学会,1996年12月版。
7.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
8.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 月版。
9. 黄清云:《现代教育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0.奥托·彼德斯:《数字化学习环境:开放无距离教育新的可能和机遇》,《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11.德斯蒙德·基更:《远距离教育:国际终生教育的第一选择》,《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第2 期。
12.易滨:《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远程学习材料设计》,《开放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论现代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