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2
际资本进入,从根本上提升相关产业的素质。(5)信息设施有较好的基础。在过去的5年中,全国通信投资累计达到8000亿元。目前我国通信网已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长途传输、电话交换以及移动通信都实现了数字化,正在向新一代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推进。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现已经达到100多个,遍及金融、海关、财税、外贸等各个部门与行业,区域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上网企业迅速增加,网上交易额逐步增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媒体等各种信息产业形态已经起步。公用信息网已覆盖全国230多个城市,全国互联网已有近1万个站点,网上信息源及应用数据库达到4400多个。(6)有民间资本支撑和局部技术优势。我国有 10万亿元的民间资本可为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撑。尽管我们国家在总体上,经济科技实力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但在计算机、系统集成、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数字程控交换、光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这为实施技术跨越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有可能利用“胜者全得”的规律,即技术上领先一步,有可能占领该领域的大部分市场。(7)有一批创新主体和示范工程。有7万家具有机制优势和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和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创新主体和载体。我国信息化工程建设取
一、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带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我们认为,“在放弃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产业的绝对跨越式发展”的观点也是具有片面性的。(1)从国外现实来看,发达国家在抓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方面高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加速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美国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重新夺回了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在近年来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中,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33%,传统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三分之二。(2)从国内现实来看,我国传统产业面大量广,应用前景广阔。传统产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非农产值比重超过 80%,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上、中、下游产业衔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具有扩张性、渗透性等特征,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使我国具有传统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焕发生机,为我国具有雄厚基础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3)从理论上讲,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一种互动、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信息化产生于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又需借助于工业化的手段,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有利于搞好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合理搭配,优化我国产业结构。(4)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技术赋予工业化以新的内涵。信息同其它两大资源——材料和能源一样,自身具有增值的作用。此外,信息还能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例如,石英是生产玻璃的原料,在加入大量的信息后,变成信息装置——硅片,成为电子计算机的“大脑”,点石成金。信息革命的伟大成果使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以及交互式网络化的信息交换实现了便捷、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这就赋予工业化以新的内涵。由于我国的工业化远未走完,如果抛弃工业化来实现信息化是不可能的。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会使工业化产生倍增效应。一项最新的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一般都在1: 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能否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已经成为当代后发展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
推进信息化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方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大方面:一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二是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或称应用:信息生产要求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领域,又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通过应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指南针的发明使先人能轻松地辨别方向,卫星定位系统让茫茫大海中的航船能够轻松找到航线;笔墨纸张的发明让居住在异地的人们有了书信的交流,电话的发明让人们的交流从无声变成有声,视音频技术的运用又让人们的交流更为轻松和有趣;算盘改变了人们结绳记算的方式,电脑则使得每秒上亿次运算轻松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推动表现在:(1)信息技术辐射传统产业。信息生产力具有极大的辐射性。如在农业生产中发展精准农业,利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实现品种选育、模式化栽培、节水灌溉等系列的自动化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2(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3552.html
得显著成效,金桥、金卡、金税、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均已开通运行。(8)有市场体制支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通过改革,特别是一系列有利于发挥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制度创新,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将会被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出来,所有这些都为激励和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把上述跨越式发展的潜在因素变成现实,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没有制度创新,技术跨越是不可能的。
一、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带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我们认为,“在放弃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产业的绝对跨越式发展”的观点也是具有片面性的。(1)从国外现实来看,发达国家在抓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方面高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加速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美国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重新夺回了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在近年来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中,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33%,传统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三分之二。(2)从国内现实来看,我国传统产业面大量广,应用前景广阔。传统产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非农产值比重超过 80%,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上、中、下游产业衔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具有扩张性、渗透性等特征,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使我国具有传统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焕发生机,为我国具有雄厚基础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3)从理论上讲,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一种互动、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信息化产生于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又需借助于工业化的手段,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有利于搞好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合理搭配,优化我国产业结构。(4)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技术赋予工业化以新的内涵。信息同其它两大资源——材料和能源一样,自身具有增值的作用。此外,信息还能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例如,石英是生产玻璃的原料,在加入大量的信息后,变成信息装置——硅片,成为电子计算机的“大脑”,点石成金。信息革命的伟大成果使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以及交互式网络化的信息交换实现了便捷、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这就赋予工业化以新的内涵。由于我国的工业化远未走完,如果抛弃工业化来实现信息化是不可能的。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会使工业化产生倍增效应。一项最新的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一般都在1: 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能否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已经成为当代后发展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
推进信息化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方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大方面:一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二是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或称应用:信息生产要求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领域,又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通过应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指南针的发明使先人能轻松地辨别方向,卫星定位系统让茫茫大海中的航船能够轻松找到航线;笔墨纸张的发明让居住在异地的人们有了书信的交流,电话的发明让人们的交流从无声变成有声,视音频技术的运用又让人们的交流更为轻松和有趣;算盘改变了人们结绳记算的方式,电脑则使得每秒上亿次运算轻松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推动表现在:(1)信息技术辐射传统产业。信息生产力具有极大的辐射性。如在农业生产中发展精准农业,利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实现品种选育、模式化栽培、节水灌溉等系列的自动化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2(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