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


师的要求有计划地选读作品的经历,同时也有在图书馆或书店中漫游的体验。二者都是不可代替的。有时,漫游能给人以更多的触发与联想。  
       这种阅读无疑有两种态势:一是仰视,正如儿童那样;另一种是俯视,正如教师对于学生那样。
       就主观因素而言,超阅读与人的需要存在密切关系。这一问题可以从多方面来看:其一,超文本是适应人的需要而建立的。人们不仅进行分析,而且进行综合;不仅需要建立单独的文本,而且需要建立联系。不仅需要一气呵成的专著,也需要辞典与百科全书。第二,人作为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的二重性。一方面,作为需要主体,要寻找信息;另一方面,作为需要主体,要提供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能动性与受动性是对立的统一。有三种可能:提供者将信息按自己的思路塞给接受者,这看起来是处于最主动的地位,其实效果并不一定好;提供者只是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始数据,让接受者去自己组装;提供者替接受者着想,为他们发挥主动性提供方便。相比之下,第三种方式也许是最好的。第三,超文本为主是满足人的信息性需要。
       关于超文本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有一些文章。美国一些学者开发了一个名为Romantics  High  School的教育项目,利用网络进行关于浪漫主义研究的信息交流。
       比较文学在方法论上的特色其实就是寻找不同文本(通常产自于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这种寻找对于传统文本来说一般是靠冥思苦索完成的。超文本可以助比较文学一臂之力,而使相应的研究操作化。例如,我们要比较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便可以在两个文本的可比点之间建立对应的链接。让学生自己来寻找链接点,这样,文本的应用不仅非作者始料所及,往往也出乎教师的思考之外。          为电子超文本的特性所决定,在超阅读领域人们更多地是从计算机科学出发,探讨人机界面的设计,分析链接、组织与调用信息的方法。
       "航行"或"浏览"仅仅对于小小的超文本系统有效,对于大型超文本数据库来说,通过探询(queries)而进行的信息调用(IR,information  retrieval)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探询包括内容检索和结构检索两类。
       有人因此认为超阅读也与文学格格不入。试想想:如果我们将莎士比亚名作《暴风雨》的原文连同评论、学术研究、演出实况等用超文本技术组合在一起,结果会是如何呢?论者直言不讳地说:"《暴风雨》不再是一部供欣赏的文学作品,而是一堆供记忆的事实,或者是有待破解之谜语、有待解释之奥妙。……当我们以这种方式’阅读’时,剧本倾向于消失在超文

本中,就像水消失在海绵中一样。"(Hardison,  1989)但是,想要用这种轻松愉快的口吻来将超文本打发掉是难以办到的。因为用上述方法对名作进行加工,所得到的仅仅是摇篮期的超文本,而不是成熟期的超文本。并不是所有的超文本都将经典艺术置于这等的不幸之中。


注释:

Burbules,  Nicholas  C.,  Rhetorics  of  the  Web:  Hyperreading  and  Critical  Literacy. 
 http://www.ed.uiuc.edu/facstaff/burbules/ncb/papers/rhetorics.html. ; Published  in  
Page  to  Screen:  Taking  Literacy  Into  the  Electronic  Era,  Ilana  Snyder,  ed.  (New 
 South  Wales:  Allen  and  Unwin,  1997)。
Balasubramania,  V.  Hypertex-  An  Introduction.  http://www.isg.sf

《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第9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3687.html

  • 上一篇范文: 软交换技术
  • 下一篇范文: CIMS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研究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计算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