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
上述粗糙的思考中,本文也发现在网路空间的思考上,使用介面端的空间形式,包含个人电脑置放的场所,公共上线的地点,如「网路咖啡屋」、学校计算机中心甚至日益普及的笔记电脑、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都逐渐成为进入网路空间的「入口」,在网路空间迅速扩张,而电脑也从单纯的「计算工具」转为当代重要的「文化工具」时,对各种网路空间的「入口」进行各种空间情境上、文化上的研究甚至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本文认为将是极丰富的研究领域。更进一步,在资讯社会的论述中,如何结合都市空间的规画与电讯网路的发展,以提高市民更高度的公共参与及多元文化的呈现相信是都市空间规画人员将面临的挑战。
再回到网路上,相对于主流媒体和公共空间,替代性的使用网路,可以形塑各种异质、另类的发言空间,然而当网路上的权力阶层化以另一种资本形式在累积、甚至扩大网路阶层鸿沟时,当个别的族群依其特定利益,划定网路空间范围时,除了使网路产生「网路公共领域的私有化」的隐忧之外,也将使网路再度面对发达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威胁。
注
1 同性恋讨论区「酷儿板」位在女性主义站(IP:140.114.98.108),queer板在十月间曾有一位异性恋者进入发言,另原本在该版的使用者极度不快,板主及其他使用者在屡劝不听及发言反制无效后,决定采取「砍信」的措施,但后续又引发「砍信」是否适当以及有没有进一步驱离措施(如将该注册「帐号」ID停权)。
2 小说家吉布森(Gibson)在Neuromancer「神经异魔」中描述Cyberspace:一种由遍布在个国家,数以百万的电脑使用者天所体验的「交感的幻觉」...从人类电脑系统中的资料库化约成的图像,无法想像的复杂,串连了心灵以及星罗棋布的资料在一个没有空间的场所...(Kellner, 1995)。
3 本书中文尚无翻译,国内小说家洪凌曾在其文章中提及该书,采用「神经异魔」的中文译名。
4 台湾学术网路上的政治讨论区,除了连线的政治版之外,随著国内政治生态的变迁,已经分别有民进党、国民党、新党、建国党、无党籍政治支持者专属的讨论区。
参考书目
王志弘 编译
1995 公共空间的私人用途、观看城市、社会运动与资讯城市,空间与社会理论翻译文选,台北。
唐维敏
1994 破媒体时代-科技与文化的思考,当代,106:28-43
夏铸九
1994a (重)建构公共空间-理论的反省,《台湾社会学研究季刊》16:21-54
夏铸九、王志弘 编译
1994 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台北:明文。
殷宝宁
1994 一个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的出现,宣读于:「女性与新闻传播研讨会」,台北: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主办,1994年。
陈弘儒
1996 私密的喧哗:公厕涂鸦之言词行动分析,嘉义:中正大学电传所硕士论文
Baym, Nancy K.
1995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ty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Steven G. Jones (eds) CyberSociety, , Thousand Oaks: Sage, pp. 138-163
Benedikt, M.(Ed.)
1991 Cyberspace: First step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Sixth printing
Cherny, Lynn
1994 Gender Differences in Text-Based Virtual Reality To appear in Proceedings of the Berkeley Conference on Women and Language URL http://bhasha.stanford.edu/~cherny/genderMOO.html
Csetells, Manuel.
1989 The Informational City, Oxford: Blackwell.
Escobar, Arturo
1994 Welcome to Cyberia:Note on the Anthropology of Cyberculture, Current Anthropology, Vol 35, No 3, June 1994:211-231
Harvey, 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Herring, Susan. C.
1993 Gender and democracy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Online}, 3. Available e-mail: listserv@rpitsvm Message: GET HERRING V3N293
Hiltz, S. R., & Turoff, M.
1993 The network n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via computer (Revised ed.). Cambridge, MA: 《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4627.html
再回到网路上,相对于主流媒体和公共空间,替代性的使用网路,可以形塑各种异质、另类的发言空间,然而当网路上的权力阶层化以另一种资本形式在累积、甚至扩大网路阶层鸿沟时,当个别的族群依其特定利益,划定网路空间范围时,除了使网路产生「网路公共领域的私有化」的隐忧之外,也将使网路再度面对发达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威胁。
注
1 同性恋讨论区「酷儿板」位在女性主义站(IP:140.114.98.108),queer板在十月间曾有一位异性恋者进入发言,另原本在该版的使用者极度不快,板主及其他使用者在屡劝不听及发言反制无效后,决定采取「砍信」的措施,但后续又引发「砍信」是否适当以及有没有进一步驱离措施(如将该注册「帐号」ID停权)。
2 小说家吉布森(Gibson)在Neuromancer「神经异魔」中描述Cyberspace:一种由遍布在个国家,数以百万的电脑使用者天所体验的「交感的幻觉」...从人类电脑系统中的资料库化约成的图像,无法想像的复杂,串连了心灵以及星罗棋布的资料在一个没有空间的场所...(Kellner, 1995)。
3 本书中文尚无翻译,国内小说家洪凌曾在其文章中提及该书,采用「神经异魔」的中文译名。
4 台湾学术网路上的政治讨论区,除了连线的政治版之外,随著国内政治生态的变迁,已经分别有民进党、国民党、新党、建国党、无党籍政治支持者专属的讨论区。
参考书目
王志弘 编译
1995 公共空间的私人用途、观看城市、社会运动与资讯城市,空间与社会理论翻译文选,台北。
唐维敏
1994 破媒体时代-科技与文化的思考,当代,106:28-43
夏铸九
1994a (重)建构公共空间-理论的反省,《台湾社会学研究季刊》16:21-54
夏铸九、王志弘 编译
1994 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台北:明文。
殷宝宁
1994 一个女性主义公共领域的出现,宣读于:「女性与新闻传播研讨会」,台北: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主办,1994年。
陈弘儒
1996 私密的喧哗:公厕涂鸦之言词行动分析,嘉义:中正大学电传所硕士论文
Baym, Nancy K.
1995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ty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Steven G. Jones (eds) CyberSociety, , Thousand Oaks: Sage, pp. 138-163
Benedikt, M.(Ed.)
1991 Cyberspace: First step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Sixth printing
Cherny, Lynn
1994 Gender Differences in Text-Based Virtual Reality To appear in Proceedings of the Berkeley Conference on Women and Language URL http://bhasha.stanford.edu/~cherny/genderMOO.html
Csetells, Manuel.
1989 The Informational City, Oxford: Blackwell.
Escobar, Arturo
1994 Welcome to Cyberia:Note on the Anthropology of Cyberculture, Current Anthropology, Vol 35, No 3, June 1994:211-231
Harvey, 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Herring, Susan. C.
1993 Gender and democracy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Online}, 3. Available e-mail: listserv@rpitsvm Message: GET HERRING V3N293
Hiltz, S. R., & Turoff, M.
1993 The network n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via computer (Revised ed.). Cambridge, MA: 《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