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网际网路兴起之政治经济学分析
台湾网际网路兴起之政治经济学分析
郭良文 世新大学公共传播学系
摘要
由于国际资讯资本主义扩张的趋力,使以美国为首的三大强权的资本家与国家相结合,藉跨国性组织的结盟与合作,推动资讯科技协定(ITA)与全球资讯通信基础建设(GII)。在这一波的全球资本主义重组中,台湾以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新形成的全球经济结构之下,由国家扮演主导角色,组织民间资本力量与整合政府资源,藉新成立的跨部会推动小组建构国家资讯通信基础建设(NII),并配合著资本家的市场经济逻辑,由政府进行经济自由化与私有化、管制的解除化、以及建立配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国际标准与相关法规,为连结全球市场进行努力,使台湾网际网路与产业得以蓬勃与快速的发展。
一、前言
网际网路(internet)的诞生与广泛的应用,虽然不到20年,但已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自1990年代开始,全球电脑网路市场就呈现了极为快速的成长趋势。 譬如,相较于1995年而言,1996年全球网路硬体产业的市场量经历了高成长率,其增长情形分别为网路卡23.1 %、集线器28.1 %、交换器202 %、路由器49 %、数据机29 %以及整体服务数位网路57 %(资策会,1997a:27)。而台湾自1995年始,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资讯产品生产国以及第四大半导体制造国,对网路产业的发展也不余遗力的在推广当中。台湾外销商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例,已由1989年的33.92 % 逐渐提高至1992年38.02 %与1995年的45.50 %(国科会,1997:30)。这显示了资讯相关产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性。
台湾网际网路使用人口成长的很快,至1997年三月止,商业用户超过35万户,加上学术用户,网路使用总人口数已超过70万人,预计1997年底前会超过100万人,国内企业连网家数已达2,300家,已建Web站家数亦超过800家,且持续高度成长中(资策会,1997e:9)。网际网路的电讯传播基础建设之存在,使许多工业组织得以用作全球化内部沟通网络,降低对电话与传真的依赖。当跨国公司逐渐倾向于使用网际网路为基础的传播工具时,对于商业电讯传播器具的使用与花费则减少了。同时,处理更多元化利益的能力以及管理散布在全球的生产过程的能力则增加了(Breslow, 1997:251-252)。因此,网际网路在跨国商业应用上的发展一日千里,1996年全球网际网路使用人口超过5,000万,在Fortune所列的 500大企业中,也有超过八成的企业建置了网站(资策会,1997e:9)。
依曼纽·喀司戴尔斯(Manuel Castells)的说法,由于网际网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它所型塑的「全球化经济」(global economy)亦是一个历史上的新实体,这个实体有别于社会经济史家布劳岱(Fernand Braudel)与世界体系理论大师华勒斯坦过去所提出的「世界经济」(world economy)的概念,因为在全球化经济中,其经济运行单位,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备在全地球规模上共时性(in real time)运作的能力(Castells, 1996:92-93)。为了了解台湾网际网路的兴起与发展,若仅将焦点放在国内的因素来讨论的话,将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偏误,以致无法观察到真实现象发展之全貌。这是因为在全球化经济中,参与共同建构社会经济实体的行动者是多方面的,主要工业国的国家机器与国际资本家、跨国性组织、以及国内政府与民间资本,都与一个非强权国的网路建设与发展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从全球化的观点来分析国内与国外互动的因素是必要的作法。为了解台湾的网路起源与发展,本文首先针对网际网路产生的西方历史起源与发展因素来加以探讨,并且深入解析国际资本强权与跨国性组织对全球网路基础建设的推广过程,进而分析在此全球化结构下,台湾网路基础建设、电子商务的推展状况以及台湾网路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形。透过对国内外相关议题的分析,一方面建立对台湾网路兴起与发展的基本了解,另一方面则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分析网际网路全球化的意涵。
二、网际网路产生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一)工业资本主义扩张与冷战后全球资本之重组
当工业革命在欧洲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迁之后,工业主义的兴起逐渐使产品进入了标准化的量产阶段,在产业界高度的竞争之下,各类商品不断的推陈出新,市场经济的形成,经交换机制而使生产与消费扩大,进而促使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消费社会的来临。而资本主义的本质,一方面是奠基在其对国际资源与机会的剥削,另一方面则是依赖在法律认可的垄断之上的(Braudel, 1977:111)。因此,自由市场中集中化的发展与跨国间贸易的合法性推动,便在国际资本累积的运作逻辑之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舞台。随著各西欧国家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充,西方新兴的民族国家,便挟持著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积极向海外寻求工业产品的外销市场,同时奠基在对弱势国家的资源剥削之上,建立了一个以西方强权为首的世界经济体系,使资本主义朝国际化方向迈进。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并经过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分裂成两大相互较劲的对立阵营 ━ 即国际资本主义集团与国际共产主义集团,彼此分别致力于科技发展与国防武力之竞赛,通讯卫星、武器装备与核能发展,都是在此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中研发出来的。
为了预防当核子战争爆发时,苏联与其他共产阵营国家,可能对美国的传播通讯设施产生严重的破坏或因而导致美国遭到敌方之控制,因此研发了网际网路这项新的战争通讯设施。网际网路最早起源于美国1960年代 《台湾网际网路兴起之政治经济学分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4991.html
郭良文 世新大学公共传播学系
摘要
由于国际资讯资本主义扩张的趋力,使以美国为首的三大强权的资本家与国家相结合,藉跨国性组织的结盟与合作,推动资讯科技协定(ITA)与全球资讯通信基础建设(GII)。在这一波的全球资本主义重组中,台湾以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新形成的全球经济结构之下,由国家扮演主导角色,组织民间资本力量与整合政府资源,藉新成立的跨部会推动小组建构国家资讯通信基础建设(NII),并配合著资本家的市场经济逻辑,由政府进行经济自由化与私有化、管制的解除化、以及建立配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国际标准与相关法规,为连结全球市场进行努力,使台湾网际网路与产业得以蓬勃与快速的发展。
一、前言
网际网路(internet)的诞生与广泛的应用,虽然不到20年,但已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自1990年代开始,全球电脑网路市场就呈现了极为快速的成长趋势。 譬如,相较于1995年而言,1996年全球网路硬体产业的市场量经历了高成长率,其增长情形分别为网路卡23.1 %、集线器28.1 %、交换器202 %、路由器49 %、数据机29 %以及整体服务数位网路57 %(资策会,1997a:27)。而台湾自1995年始,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资讯产品生产国以及第四大半导体制造国,对网路产业的发展也不余遗力的在推广当中。台湾外销商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例,已由1989年的33.92 % 逐渐提高至1992年38.02 %与1995年的45.50 %(国科会,1997:30)。这显示了资讯相关产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性。
台湾网际网路使用人口成长的很快,至1997年三月止,商业用户超过35万户,加上学术用户,网路使用总人口数已超过70万人,预计1997年底前会超过100万人,国内企业连网家数已达2,300家,已建Web站家数亦超过800家,且持续高度成长中(资策会,1997e:9)。网际网路的电讯传播基础建设之存在,使许多工业组织得以用作全球化内部沟通网络,降低对电话与传真的依赖。当跨国公司逐渐倾向于使用网际网路为基础的传播工具时,对于商业电讯传播器具的使用与花费则减少了。同时,处理更多元化利益的能力以及管理散布在全球的生产过程的能力则增加了(Breslow, 1997:251-252)。因此,网际网路在跨国商业应用上的发展一日千里,1996年全球网际网路使用人口超过5,000万,在Fortune所列的 500大企业中,也有超过八成的企业建置了网站(资策会,1997e:9)。
依曼纽·喀司戴尔斯(Manuel Castells)的说法,由于网际网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它所型塑的「全球化经济」(global economy)亦是一个历史上的新实体,这个实体有别于社会经济史家布劳岱(Fernand Braudel)与世界体系理论大师华勒斯坦过去所提出的「世界经济」(world economy)的概念,因为在全球化经济中,其经济运行单位,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备在全地球规模上共时性(in real time)运作的能力(Castells, 1996:92-93)。为了了解台湾网际网路的兴起与发展,若仅将焦点放在国内的因素来讨论的话,将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偏误,以致无法观察到真实现象发展之全貌。这是因为在全球化经济中,参与共同建构社会经济实体的行动者是多方面的,主要工业国的国家机器与国际资本家、跨国性组织、以及国内政府与民间资本,都与一个非强权国的网路建设与发展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从全球化的观点来分析国内与国外互动的因素是必要的作法。为了解台湾的网路起源与发展,本文首先针对网际网路产生的西方历史起源与发展因素来加以探讨,并且深入解析国际资本强权与跨国性组织对全球网路基础建设的推广过程,进而分析在此全球化结构下,台湾网路基础建设、电子商务的推展状况以及台湾网路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形。透过对国内外相关议题的分析,一方面建立对台湾网路兴起与发展的基本了解,另一方面则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分析网际网路全球化的意涵。
二、网际网路产生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一)工业资本主义扩张与冷战后全球资本之重组
当工业革命在欧洲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迁之后,工业主义的兴起逐渐使产品进入了标准化的量产阶段,在产业界高度的竞争之下,各类商品不断的推陈出新,市场经济的形成,经交换机制而使生产与消费扩大,进而促使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消费社会的来临。而资本主义的本质,一方面是奠基在其对国际资源与机会的剥削,另一方面则是依赖在法律认可的垄断之上的(Braudel, 1977:111)。因此,自由市场中集中化的发展与跨国间贸易的合法性推动,便在国际资本累积的运作逻辑之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舞台。随著各西欧国家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充,西方新兴的民族国家,便挟持著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积极向海外寻求工业产品的外销市场,同时奠基在对弱势国家的资源剥削之上,建立了一个以西方强权为首的世界经济体系,使资本主义朝国际化方向迈进。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并经过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分裂成两大相互较劲的对立阵营 ━ 即国际资本主义集团与国际共产主义集团,彼此分别致力于科技发展与国防武力之竞赛,通讯卫星、武器装备与核能发展,都是在此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中研发出来的。
为了预防当核子战争爆发时,苏联与其他共产阵营国家,可能对美国的传播通讯设施产生严重的破坏或因而导致美国遭到敌方之控制,因此研发了网际网路这项新的战争通讯设施。网际网路最早起源于美国1960年代 《台湾网际网路兴起之政治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