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节选)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结合剧本阅读领略蒙太奇手法的奇妙之处。
2.感悟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为国家日理万机所体现的高尚的人格扭力。
二、教学设想:
1.故事片《周恩来》以人民总理周恩来一生中最后阶段的斗争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一代伟人鞠躬尽瘁、死后而已的感人形象。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个片段,从几个不同侧面表现了周恩来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
2.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周恩来简介: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 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 ~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2年和赵世炎(后来是党的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人。
1924年秋回国后,曾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长。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5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共5人)。国共全面分裂后,他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见南昌起义),任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上海处于秘密状态下工作。他为保证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后,历任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县城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当时驻在陕西西安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由于反对蒋介石拒绝抵抗日本侵略而集中全力反共,发动了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周恩来任中国共产党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在中国出现。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国共产党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在1945年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此后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头几个五年.计划,都是他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的。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科学文化工作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亚非29国淮安故居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他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同林彪、江青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1972年患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周恩来在20年代与邓颖超结婚,无子女。
(二)词语解释:
寒暄xuān:问寒问暖。今多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沟壑hè:溪谷,山涧。
敬仰:敬重仰慕。
哽gěng咽:不能痛快的出声哭。
风尘仆仆:风尘;旅途中所受的辛苦。仆仆:疲劳的样子。形容奔波劳苦的样子。
安详:从容自如;稳重。
山塬yuán: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而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黯àn淡:昏暗不光明的样子。
附和:随着别人说或做。
辗转zhǎnzhuǎn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三)介绍影片《周恩来》:
影片《周恩来》(上、下集)以“文革”十年中周恩来鞠躬尽瘁、忍辱负重、排除种种干扰破坏、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动人事迹为主干,辅之以其革命生涯中许多闪光的片段,在银幕上树起了周总理崇高形象的丰碑。这部影片在结构上采用现在时(文化大革命)和过去时(历史)交错、呼应的叙事手法。所有的情节的发展,以周思来的主观情绪、心理轨迹为贯穿,这不仅使剧作内容十分紧凑、丰富,更在于借此极为确切地开掘出了这位伟人的精神世界、人格力量和感情天地,相当完整、生动地传达出他晚年矢志不渝的精神状态和忧国忧民的痛苦心境。影片融.文献性、纪实性、典型性为一体,交响着凝重与深 《周恩来(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