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
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情况的调查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李长江 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为摸清情况、找准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我们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现状与特点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培植拉长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链为重点,制定政策,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进展加快。优质专用粮棉油和瓜菜产业,粮食作物品种品质结构优化,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加快,区域规模扩大,优势特色凸显。上半年,全市各类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 540.8 万亩,同比增加 47.5 万亩。粮食作物中优质专用小麦达到 70 %以上;经济作物中瓜菜 278 万亩,增加 28.8 万亩 , 棉花 162 万亩,增加 17.5 万亩 , 花生 98.6 万亩,增加 1.2 万亩。畜禽产业,以优化畜禽饲养结构、扩大规模养殖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禽养殖专业小区发展到1260处,养殖专业户8.1万户,规模饲养量比重达60%以上。渔业,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全市养殖基地达到504处,面积18.7万亩。林果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取得突破性进展。今春共完成造林 50 万亩,同比增加 15 万亩,其中速生丰产用材林 35 万亩;发展苗木花卉 11 万亩。农村劳务经济,劳动力输出呈强劲态势。目前,全市在外务工人员已达到79.4万人,今年1—6月份,全市新增市外劳务输出6.73万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8家,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新上在建规模以上34家,已投资1.8亿元。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 797 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 236 家,年销售收入180多亿元,带动发展生产基地230多万亩,农户76万户。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 (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各级采取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外出学习、举办报告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扶持政策,特别是充分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和算帐对比效益分析,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调整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农民群众对通过结构调整提高效益和质量全市上下形成了想调整、议调整、齐心协力抓调整的浓厚氛围,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三)区域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各县市区注重发挥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区域化、规模化、专业经发展路子,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产品。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梁山为中心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20余处;在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10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在劳务产业也形成了泗水、梁山、兖州等一批境见外劳务输出基地。 (四)扶持政策支撑有力。为推进和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市和各县市区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对 主导产业培植、规模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进行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市财政从去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拿出 4000 万元用于扶持经济基础薄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县市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 1.8 亿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对生产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并对乡村干部制定了奖励政策。二是引导金融投入。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增加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去年各级协调银信贷款 4.8 亿元。 (五)组织保障体系逐步强化。为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确保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市里成立了由几大班子负责同志任组长, 《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