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4
教学要点:
1、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3、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教学重点是讲清“形散神聚”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完成“预习与思考”的练习题了解“形散”这一特点;教师着重分析文中所选材料的内在联系,讲清“神聚”的特点。(“研讨与练习2”1——4题都是围绕这个知识点设计的)
2、对于文中难懂的句子,要简明扼要的讲清其中含义。
3、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及相关知识。
2、简介本文出处及.写作背景。
3、排除字词障碍。
4、初读全文。
教学重点:
1、简介.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难点:.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入手)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小说:《社戏》 ——《呐喊》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实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的一篇,它的创作思想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
二、题解:
1、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26年10月12日写此文于厦门大学。
(2)清国留学生的情况
都是一些纨绔子弟,只为享乐。
三、生字:
yīng fēi màn jiàn wǎn jì
樱 绯 烂 熳 鉴 宛 髻
yì yàn lú huì yù gěng yì yang dùn cuò
驿 咽 芦 荟 芋 梗 抑 扬 顿 挫
pōu jī xùn nì lòu jié
剖 畸 逊 匿 漏 诘
qī yǎo huì piē wù tòng jí
凄 杳 诲 瞥 深 恶 痛 疾
四、解词: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抑扬顿挫 掌故 模胡
落第不逊 匿名 诘责
托辞 凄然 杳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六、布置作业
预习与思考:一、二
生字词各写三遍
第二课时
理解赏析课
教学目的及重点:
1、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2、理清结构线索,分析理解以时间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字
2、解词
二、精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
第二部分: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从相识到相处到离别,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一层:写往仙台途中受到的“优待”。(这一层.写作者在仙台的表现,与上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层: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多方面的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写作者弃医学文的原因。(两个事件各有侧重:前者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后者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但都激发作者立志报国。)
第四层: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四、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分析第一部分:
1、朗读
2、分析:
1)本文开头一句有何作用?
——表明对东京的失望之情。“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由“这样”
二字引出下文的描写。
2)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的?
——用比喻、反语等修辞,辛辣的嘲讽“清国留学生”,抓住人物特征来描写其丑态。
3)作者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作者以及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迷恋樱花,并把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弄成各种花样,不以为丑,反以为美;晚上则学跳舞,震得地板咚咚响,造成“满房烟尘斗乱”。通过这些描写,清楚的表现了这批“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目的。他们是属于“速成班”,根本不想学什么本领,纯粹是为了镀金,回国后可以求得一官半职。这种人的生活态度与鲁迅正好相反。鲁迅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他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表示要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献给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3、小结:
这也是作者要离开东京的原因。同时,这部分通过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也间接的反映了藤野先生可尊敬、可怀念的原因,而这种辛酸与隐痛,正是他忧国忧民的反映。
三、分析第二部分(理清线索):
本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写了若干人,又叙述了几件事,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把这些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呢?这就是文章的线索。(附板书)
板书:
本文的线索——明暗两条线索融合(暗线是明线的基础,是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
明线(时间顺序) &n 《《藤野先生》 4》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5315.html
1、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3、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教学重点是讲清“形散神聚”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完成“预习与思考”的练习题了解“形散”这一特点;教师着重分析文中所选材料的内在联系,讲清“神聚”的特点。(“研讨与练习2”1——4题都是围绕这个知识点设计的)
2、对于文中难懂的句子,要简明扼要的讲清其中含义。
3、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及相关知识。
2、简介本文出处及.写作背景。
3、排除字词障碍。
4、初读全文。
教学重点:
1、简介.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难点:.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入手)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小说:《社戏》 ——《呐喊》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实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的一篇,它的创作思想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
二、题解:
1、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26年10月12日写此文于厦门大学。
(2)清国留学生的情况
都是一些纨绔子弟,只为享乐。
三、生字:
yīng fēi màn jiàn wǎn jì
樱 绯 烂 熳 鉴 宛 髻
yì yàn lú huì yù gěng yì yang dùn cuò
驿 咽 芦 荟 芋 梗 抑 扬 顿 挫
pōu jī xùn nì lòu jié
剖 畸 逊 匿 漏 诘
qī yǎo huì piē wù tòng jí
凄 杳 诲 瞥 深 恶 痛 疾
四、解词: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抑扬顿挫 掌故 模胡
落第不逊 匿名 诘责
托辞 凄然 杳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六、布置作业
预习与思考:一、二
生字词各写三遍
第二课时
理解赏析课
教学目的及重点:
1、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2、理清结构线索,分析理解以时间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字
2、解词
二、精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
第二部分: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从相识到相处到离别,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一层:写往仙台途中受到的“优待”。(这一层.写作者在仙台的表现,与上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层: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多方面的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写作者弃医学文的原因。(两个事件各有侧重:前者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后者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但都激发作者立志报国。)
第四层: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四、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分析第一部分:
1、朗读
2、分析:
1)本文开头一句有何作用?
——表明对东京的失望之情。“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由“这样”
二字引出下文的描写。
2)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的?
——用比喻、反语等修辞,辛辣的嘲讽“清国留学生”,抓住人物特征来描写其丑态。
3)作者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作者以及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迷恋樱花,并把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弄成各种花样,不以为丑,反以为美;晚上则学跳舞,震得地板咚咚响,造成“满房烟尘斗乱”。通过这些描写,清楚的表现了这批“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目的。他们是属于“速成班”,根本不想学什么本领,纯粹是为了镀金,回国后可以求得一官半职。这种人的生活态度与鲁迅正好相反。鲁迅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他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表示要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献给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3、小结:
这也是作者要离开东京的原因。同时,这部分通过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也间接的反映了藤野先生可尊敬、可怀念的原因,而这种辛酸与隐痛,正是他忧国忧民的反映。
三、分析第二部分(理清线索):
本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写了若干人,又叙述了几件事,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把这些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呢?这就是文章的线索。(附板书)
板书:
本文的线索——明暗两条线索融合(暗线是明线的基础,是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
明线(时间顺序) &n 《《藤野先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