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
论虽然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但也有下列缺点:
个人权利之赋与,可能被某些个人或群体用来作为自私或不道德之利益争取。
权利的保护可能促使某些个人权利之赋与,必须牺牲他人之权利。当某些个人之权利会影响到他人之权利时,公平与正义的问题便会产生。
权利的限制也是一个问题,例如,政府或一些团体虽可能使整个社会受益,但也会威胁到个人或群体的权利,因此必须权衡该给予多大的权限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5. 美德论
美德(Virtue)是假设任何人在其努力的过程中,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以做为个人行事的标的,这个理想不仅规范个人行事的标准,也提供人性的发展。当个人思考著自己是怎样的人,或想成为什么类型的人时,这个理想就会在个人的心中慢慢成型。
美德可以看成是一种可以发展个人最高潜能的性格(character)或特色(trait),它使得我们去追求理想。诚实、勇气、怜悯、宽大、忠诚、正直、光明正大、自我控制、及明辩是非等都是美德的范例。美德也类似一种习惯;也就是说,一但有了这个美德,它就成为个人的特色。此外,一个人若养成了美德,他的行事方法自然会与道德原则一致,亦即有美德的人是一个有伦理的人。
美德在伦理上的应用是以增进个人的性格或特色为主,也就是决策者在行动的时候,应该反问自己,“我自己是怎样的人”,任何决策应该表现出个人的勇气、谨慎、自我克制及正义公平的行为。
(四)、决策实施
决策者若能对上述之伦理理论有所了解,不仅有助方案的评估,甚至当日后决策受到批评时,也能够用来解释并予以回应。然而从以上八个理论的分析介绍中,可知一个论理决策的制定必须涉及多方面的考虑,而且可能随著决策者采用不同的理论便可能做出不同的决定。但其实这种对多元理论的需求,正表示出一个理论都是不完整的,及论理议题之多重本质。故当决策者思考决策该如何制定时,必须考虑多种观点,才能判断那一个行动方案是最好的。
由于上一阶段之伦理观点的方案评估已决定出一个方案的适用性,决策者此时可从这些方案中选取最好的,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有几个步骤可帮助我们将一个方案重新审视,以做为方案选择的依据:
1.将一个方案进行敏感度分析,分析某个因素改变对此方案的影响。再依据不同伦理论点询问自己下列问题:
此方案之利益是否大于成本?
是否对一个利害关系人尽到责任?
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是否受到尊重?
成本与效益是否公平分配?
是否有益于个人特质或增进个人美德?
是否符合所在环境之习俗与道德标准?
是否符合个人之基本责任?
是否允许别人据此采取同样的行动?
若对以上问题之回达皆为“是”,此方案很可能符合伦理,若回达皆为“否”,可能不符合伦理,如答案是混合型的,则不一定符合伦理。
2.思考决策的结果对利害关系人造成的影响,以及所采用的伦理论点是否会冲击到其他伦理论点。
3. 询问自己:一个有品德的人是否会如此做?,一个诚实正直的资讯专业人员是否会如此做?
4.此决策是否可化成一般准则并用于类似情况?
5.那些有很好判断力的人对此行动会有什么看法?
6.再回想看看决策是否正确?是否自己对决策会产生任何不满意?若是的话,想看看是那些因素导致不满意,继续修正自己的决策,找出一个新的准则。
(五)、决策回顾
决策的过程无是否有瑕疵,决策是否正确?
对决策结果是否满意?
这个决策及其结果对自己或其他人而言,是否都是一个最佳的结果?
其他人在回顾这个决策时,他们的看法是否与自己的一致?
将满意的结果融入生活中。
四、结论
本文从伦理理论观点导入个人之决策的制定,这对于资讯时代中不道德行为的防止将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从两方面来谈。首先,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强调将伦理理念融入决策及生活细节中,是从个人的内化来防止不道德行为。一个资讯化的社会中,伦理议题的复杂度高,范围亦广,社会、组织、或协会所制定的规范条文不仅难以完全涵盖所有的情况,规范之间可能也会有冲突,因此最积极的做法是由个人的道德决策做起。
其次,影响资讯伦理形成的主导因素应该是动态的,是随著情境而变的。要建立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伦理守则是不太容易的,且资讯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决策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难有一些准则告诉决策者应如何做。而且随著资讯科技的成熟及资讯化社会的形成,决策者的行动不能从以往之利己的决策观点(即只以决策者的道德标准为考量依据)出发,而必须是逐渐趋于考虑社会责任、资讯伦理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在资讯伦理的影响因素中,将由个人道德标准主导,走向决策情境主导。
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也并非无任何缺点,在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过程中,一个阶段可能需要获得并处理相当多的资讯,以拟定出一个理性决策,但并非位决策者都能取得足够的资讯。所以,从资讯的相关层面来看,有些资讯与问题本身直接相关,有些则是与社会、政府、工作、职业或个人等环境因素相关之资讯;从资讯范围来看,可从法律或既定政策的资料到个人自己的信念都有。然而根据Simon之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理论,受限于人类本身之资讯处理能力,决策者原本就无法周延考虑所有可行方案,评估其后果以找出最佳决策;且人类对于外来资讯的刺激也会依其特有的认知方式及人格特质加以过滤,并赋予资讯其所认知的意义。同样的,本文提出的伦理决策在此一状况依然存在,决策者的认知、可用的资讯及资讯的处理方式,对决策后果之风险评估以及伦理议题之结构化程度都可能影响伦理决策之最后结果。
虽然个人受到有限理性的限制,但这并不是意谓 《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6323.html
个人权利之赋与,可能被某些个人或群体用来作为自私或不道德之利益争取。
权利的保护可能促使某些个人权利之赋与,必须牺牲他人之权利。当某些个人之权利会影响到他人之权利时,公平与正义的问题便会产生。
权利的限制也是一个问题,例如,政府或一些团体虽可能使整个社会受益,但也会威胁到个人或群体的权利,因此必须权衡该给予多大的权限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5. 美德论
美德(Virtue)是假设任何人在其努力的过程中,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以做为个人行事的标的,这个理想不仅规范个人行事的标准,也提供人性的发展。当个人思考著自己是怎样的人,或想成为什么类型的人时,这个理想就会在个人的心中慢慢成型。
美德可以看成是一种可以发展个人最高潜能的性格(character)或特色(trait),它使得我们去追求理想。诚实、勇气、怜悯、宽大、忠诚、正直、光明正大、自我控制、及明辩是非等都是美德的范例。美德也类似一种习惯;也就是说,一但有了这个美德,它就成为个人的特色。此外,一个人若养成了美德,他的行事方法自然会与道德原则一致,亦即有美德的人是一个有伦理的人。
美德在伦理上的应用是以增进个人的性格或特色为主,也就是决策者在行动的时候,应该反问自己,“我自己是怎样的人”,任何决策应该表现出个人的勇气、谨慎、自我克制及正义公平的行为。
(四)、决策实施
决策者若能对上述之伦理理论有所了解,不仅有助方案的评估,甚至当日后决策受到批评时,也能够用来解释并予以回应。然而从以上八个理论的分析介绍中,可知一个论理决策的制定必须涉及多方面的考虑,而且可能随著决策者采用不同的理论便可能做出不同的决定。但其实这种对多元理论的需求,正表示出一个理论都是不完整的,及论理议题之多重本质。故当决策者思考决策该如何制定时,必须考虑多种观点,才能判断那一个行动方案是最好的。
由于上一阶段之伦理观点的方案评估已决定出一个方案的适用性,决策者此时可从这些方案中选取最好的,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有几个步骤可帮助我们将一个方案重新审视,以做为方案选择的依据:
1.将一个方案进行敏感度分析,分析某个因素改变对此方案的影响。再依据不同伦理论点询问自己下列问题:
此方案之利益是否大于成本?
是否对一个利害关系人尽到责任?
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是否受到尊重?
成本与效益是否公平分配?
是否有益于个人特质或增进个人美德?
是否符合所在环境之习俗与道德标准?
是否符合个人之基本责任?
是否允许别人据此采取同样的行动?
若对以上问题之回达皆为“是”,此方案很可能符合伦理,若回达皆为“否”,可能不符合伦理,如答案是混合型的,则不一定符合伦理。
2.思考决策的结果对利害关系人造成的影响,以及所采用的伦理论点是否会冲击到其他伦理论点。
3. 询问自己:一个有品德的人是否会如此做?,一个诚实正直的资讯专业人员是否会如此做?
4.此决策是否可化成一般准则并用于类似情况?
5.那些有很好判断力的人对此行动会有什么看法?
6.再回想看看决策是否正确?是否自己对决策会产生任何不满意?若是的话,想看看是那些因素导致不满意,继续修正自己的决策,找出一个新的准则。
(五)、决策回顾
决策的过程无是否有瑕疵,决策是否正确?
对决策结果是否满意?
这个决策及其结果对自己或其他人而言,是否都是一个最佳的结果?
其他人在回顾这个决策时,他们的看法是否与自己的一致?
将满意的结果融入生活中。
四、结论
本文从伦理理论观点导入个人之决策的制定,这对于资讯时代中不道德行为的防止将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从两方面来谈。首先,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强调将伦理理念融入决策及生活细节中,是从个人的内化来防止不道德行为。一个资讯化的社会中,伦理议题的复杂度高,范围亦广,社会、组织、或协会所制定的规范条文不仅难以完全涵盖所有的情况,规范之间可能也会有冲突,因此最积极的做法是由个人的道德决策做起。
其次,影响资讯伦理形成的主导因素应该是动态的,是随著情境而变的。要建立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伦理守则是不太容易的,且资讯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决策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难有一些准则告诉决策者应如何做。而且随著资讯科技的成熟及资讯化社会的形成,决策者的行动不能从以往之利己的决策观点(即只以决策者的道德标准为考量依据)出发,而必须是逐渐趋于考虑社会责任、资讯伦理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在资讯伦理的影响因素中,将由个人道德标准主导,走向决策情境主导。
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也并非无任何缺点,在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过程中,一个阶段可能需要获得并处理相当多的资讯,以拟定出一个理性决策,但并非位决策者都能取得足够的资讯。所以,从资讯的相关层面来看,有些资讯与问题本身直接相关,有些则是与社会、政府、工作、职业或个人等环境因素相关之资讯;从资讯范围来看,可从法律或既定政策的资料到个人自己的信念都有。然而根据Simon之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理论,受限于人类本身之资讯处理能力,决策者原本就无法周延考虑所有可行方案,评估其后果以找出最佳决策;且人类对于外来资讯的刺激也会依其特有的认知方式及人格特质加以过滤,并赋予资讯其所认知的意义。同样的,本文提出的伦理决策在此一状况依然存在,决策者的认知、可用的资讯及资讯的处理方式,对决策后果之风险评估以及伦理议题之结构化程度都可能影响伦理决策之最后结果。
虽然个人受到有限理性的限制,但这并不是意谓 《资讯时代中伦理导向之决策制定架构(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