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网络间采用文件方式传输节目数据的可行性分析
使用SDI信号次数
编解码次数
传输速度是否可变
是否需要手工干预
可否共用传输通道
传输速度与压缩方式是否有关磁带方式传输数据
SDI接口录像机
3次
3次
7次
否
是
是
否流方式传输数据
SDI通道
1次
2次
5次
否
否
否
否文件方式传输数据
千兆以太(光纤)
1次
1次
3次
是
否
是
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6389.html
表-2 :
压缩方式 码流 节目视频文件大小/每小时 通道方式 通道带宽 理论每小时节目传输时间 实际每小时节目传输时间 磁带方式 流方式 文件方式 磁带方式 流方式 文件方式 磁带方式 流方式 文件方式 磁带方式 流方式 文件方式 MPEG-2 全I帧 50Mbps 22.5GB 人工 SDI 千兆以太 无 270Mbps 1000Mbps 2小时 1小时 180秒 远大于2小时 接近1小时 400秒 MPEG-2 全I帧 30 Mbps 13.5GB 人工 SDI 千兆以太 无 270Mbps 1000Mbps 2小时 1小时 180秒 远大于2小时 接近1小时 240秒 MPEG-2 IBBP帧 8Mbps 3.6GB 人工 SDI 千兆以太 无 270Mbps 1000Mbps 2小时 1小时 29秒 远大于2小时 接近1小时 64秒注:1文件大小的计算方法为 文件大小≈码流Mb/s×60s×60÷8B/b
2文件大小的计算忽略了相对数据量很小的文件包装数据和音频数据
3理论传输时间根据1000Mbps带宽计算,实际传输时间根据实际450Mbps速率计算。
表-2
由以上两个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采用这三种工作方式在数字视频网络间传输节目数据的各自特点,而采用文件方式与前两种方式对比,具有传输环节少、速率快、灵活性强、可以同时执行多任务,信号损失少及工程实现简单等多种优势。
既然采用文件方式的优势如此明显,那我们所有的所有视频网络都通过这种节目方式传输节目或视频不就完了?但问题也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希望再通过一个工程例子来说明采用文件方式在数字视频网络间交互数据所面对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该例子是一个已经产品化的集中上载的工程。节目制作网络规模的日益膨胀导致单机上载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电视台的胃口了,所以集中上载作为制作网络的一项功能需求被提了出来。该工程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采用文件方式在数字视频网络间交互数据的范例,它所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某个层面上反映了我们想要探讨的,使用文件方式在数字视频网络间交互数据所需解决的问题。
该工程方案如下:
该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带存储单元的多通道视频服务器,作为集中上载的第一个环节,视频输入通道分别与录像机、摄像机等传统前期节目相连。录制控制工作站通过422控制矩阵控制视频服
《数字视频网络间采用文件方式传输节目数据的可行性分析(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