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 7
一、教学目的: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2、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
阅读课文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思考题:
1、本文寄托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作者对小屋的描写是如何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的?
词语注释:
俯仰天地: 随宜应付一切。
游目骋怀: 放眼观看, 使人开怀。
绚烂: 灿烂。
柔静: 柔和恬静。
宁谧: 安宁、安静。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 若有若无. 也作飘渺。
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par
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 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结构: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 (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写作特点: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7由凹丫丫范文网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空中楼阁》 7》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6602.html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2、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
阅读课文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预习思考题:
1、本文寄托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作者对小屋的描写是如何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的?
词语注释:
俯仰天地: 随宜应付一切。
游目骋怀: 放眼观看, 使人开怀。
绚烂: 灿烂。
柔静: 柔和恬静。
宁谧: 安宁、安静。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 若有若无. 也作飘渺。
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par
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 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结构: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 (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写作特点: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
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7由凹丫丫范文网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空中楼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