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演播室系统
表二 摄像机主要技术参数
由表可见在实现4:3和16:9兼容时,各厂家采取的技术不同,日本各摄像机厂采用的是16:9的CCD元件,通过改变水平尺寸以实现对4:3的兼容。在进行4:3和16:9之间转换时,由于成像面的水平尺寸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可转换镜片来弥补视角的变化。而飞利浦的LDK系列摄像机采取了动态像素管理(DPM)的技术,在4:3的CCD上实现了16:9的兼容,DPM技术没有改变CCD成像区域的水平尺寸,只改变了垂直尺寸。选择摄像机的最好方法是用户根据系统投入的资金将各公司的相关档次的摄像机架在一起摄取同一测试卡,对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主观感觉及摄像机的价格则优选取。
(3)视频记录设备
目前,对于串行分量数字演播室可供选择的广播级录像机有D1、D5和BETACAM DVW系列的产品。在数字演播室中,考虑到节目制作的质量以及原有大量BETACAM SP格式节目素材的直接利用,应该首选BETACAM DVW系列的录像机。近年来推出的DVCAM、DVCPRO、DIGITAL–S、BETACAM–SX等都是数字分量记录格式,但互不兼容。它们都是进行码率压缩后将数字信号记录到磁带上,这在进行简单的节目编辑和复制时,进行多次D/A、A/D变换后,信号的质量会下降,因此比较适用于新闻节目的制作。在专业数字演播室中,BETACAM DVW应作为首选。
(4)数字矩阵
随着演播室功能的增多,数字矩阵逐渐在演播室得到应用,系统中使用矩阵的目的在于:扩展切换台有限输入通道;根据节目制作需要改变监视屏上监视器的信号排布;记录设备输入源的选择;摄象机返送源的选择;提供紧急备路输出通道;为整个系统进一步扩展提供选择。
目前,生产矩阵的厂家在增多,矩阵的控制也越来越方便,产品工作稳定,通道指标高,具有多种格式混合切换功能。现在生产矩阵的厂家有:索尼、飞利浦、LEITCH、PROBELL等,具体型号和矩阵大小用户可根据自己演播室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5)数字串行设备
数字串行设备指串接在数字电路中,对数字信号进行变换和存储的设备,包括A/D、D/A、数字信号帧同步机、数字台标发生器、数字视频分配器等。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采用,数字串行设备的体积比相应模拟设备大为减小,通常只是一块电路板。
虽然数字串行设备并非数字演播室的核心设备,但它通常串接在系统的输入输出端口处,直接一向到系统与外部时基及相位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各种变换后信号的技术指标。
2、演播室数字音频系统
演播室音频系统包括声音接收装置、音频信号传输装置、音频信号编辑处理装置、扬声器等。广播音频将音频取样频率规定为44.1KHZ或48KHZ。而AES(美国音频工程师学会)/EBU(欧洲广播联盟)建议采样频率为48KHZ,这样做除了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数字音频信号外,也使得音频采样与视频频率之间具有简单的换算关系。有利于解决音频信号与视频信号之间的同步问题。
对音频设备选型的原则是:
- 满足各类节目的制作要求。
- 适应现代音乐制作方式。
- 符合演播室数字音频标准。
演播室音频标准AES/EBU,参数如表三。
量化比特 16——20bit 取样频率 30——50k Hz 接 口 平衡卡侬/音频电缆或BNC/75同轴电缆 音频输入电阻 110/75 声道数量 1AEC/2AEC通道=2个/4个模拟声道 传输特点 AEC音频码流可以嵌入数字视频码流一同传输表三 演播室数字音频标准
数字控制的模拟调音台适合于演播室使用,不仅可以减少A/D转换的数量,而且整个调音台的技术指标也比较高。
三、数字系统的测试
数字系统测试的是作为图象信号载体,由“0”、“1”码组成的码流。这些数据流在经过某个系统后发生的变化,及其对数码流在后级设备中的再生的影响,是数字系统测试中的重要的事情。
数字系统的客观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 测试数字信号的模拟指标,如信号幅度、抖动、噪声、上升及下降时间等,这些可在眼图上得到综合反映。
- 数字指标,包括误码率、时基误差等 《数字化演播室系统(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