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模拟器件原理与开发
摘要:介绍了可编程模拟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列举了主流器件系列,并说明其核心技术。展望了可编程模拟器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可编程模拟器件模拟可编程技术
可编程模拟器件(ProgrammableAnalogDevice)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一类新型集成电路。它既属于模拟集成电路,又同可编程逻辑器件一样,可由用户通过现场编程和配置来改变其内部连接和元件参数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电路功能。配合相应的开发工具,其设计和使用均可与可编程逻辑器件同样方便、灵活和快捷。与数字器件相比,它具有简洁、经济、高速度、低功耗等优势;而与普通模拟电路相比,它又具有全集成化、适用性强,便于开发和维护(升级)等显著优点,并可作为模拟ASIC开发的中间媒介和低风险过渡途径。因此,它特别适用于小型化、低成本、中低精度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未来其应用将会日益广泛。
1内部结构与基本原理
通用型可编程模拟器件主要包括现场可编程模拟阵列(FPAA)和在系统可编程模拟电路(ispPAC)两大类。二者的基本结构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相似,主要包括可编程模拟单元(ConfigurableAnalogBlock,CAB)、可编程互连网络(ProgrammableInterconnectionNetwork)、配置逻辑(接口)、配置数据存储器(ConfigurationDataMemory)、模拟I/O单元(或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等几大部分,如图1所示。模拟I/O单元等与器件引脚相连,负责对输入、输出信号进行驱动和偏置、配置逻辑通过串行、并行总线或在系统编程(ISP)方式,接收外部输入的配置数据并存入配置数据存储器;配置数据存储器可以是移位寄存器、SRAM或者非易失的E2PROM、FLASH等,其容量可以数十位至数千位不等;可编程互连网络是多输入、多输出的信号交换网络,受配置数据控制,完成各CAB之间及其与模拟I/O单元之间的电路连接和信号传递;CAB是可编程模拟器件的基本单元,一般由运行放大器或跨导放大器配合外围的可编程电容阵列、电阻阵列、开关阵列等共同构成。各元件取值及相互间连接关系等均受配置数据控制,从而呈现不同的CAB功能组态和元件参数组合,以实现用户所需的电路功能。CAB的性能及其功能组态和参数相合的数目,是决定可编程模拟器件功能强弱和应用范围的主要因素。
数模混俣可编程器件可看作是可编程模拟器件的推广形式。以SIDSA公司(www.sidsa.con/fipsoc)的FIPSOC系列(数模混合现场可编程片上系统)为例,它既包含有模拟的可编程单元和互连网络,又包含有由逻辑宏单元和开关矩组成的FPGA,还包含有A/D、D/A转换器和用于配置与控制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等要,可用于片上系统(SOC)的开发与实现。但其模拟部分的规模较小,主要面向数据采集、实时监控等特定应用。
2基本开发流程
可编程模拟器件开发的主要步骤依次为:(1)电路表达,即根据设计任务,结合所选用的可编程模拟器件的资源、结构特点,初步确定设计方案;(2)分解与综合,即对各功能模块进行细化,并利用开发工具输入或调用宏函数自动生成电原理图;(3)布局布线,即确定各电路要素与器件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器件内部的信号连接等。可自动或手动完成;(4)设计验证,即对设计进行仿真(根据器件模型和输入信号等,计算并显示电路响应),以初步确定当前设计是否满足功能和指标要求。如果不满足,应返回上一步骤进行修改;(5)由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当前设计的编程数据和文件;(6)器件编程,即将编程数据写入器件内部的配置数据存储顺。一般通过在线配置方式完成,也可利用通用编程器脱机编程;(7)电路实测,即利用仪器对配置后的器件及电路进行实际测试,详细验证其各项功能和指标。如果发现问题,还需返回前有关步骤加以修改和完善。可编缉模拟器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图如图2所示。
该流程主要在微机上利用开发工具完成,基本可做到“所见即所得”。以往由于元件超差、接触不良等实际因素造成的延误和返工可基本消除,对设计者的要求也大大降 《可编程模拟器件原理与开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7069.html
关键词:可编程模拟器件模拟可编程技术
可编程模拟器件(ProgrammableAnalogDevice)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一类新型集成电路。它既属于模拟集成电路,又同可编程逻辑器件一样,可由用户通过现场编程和配置来改变其内部连接和元件参数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电路功能。配合相应的开发工具,其设计和使用均可与可编程逻辑器件同样方便、灵活和快捷。与数字器件相比,它具有简洁、经济、高速度、低功耗等优势;而与普通模拟电路相比,它又具有全集成化、适用性强,便于开发和维护(升级)等显著优点,并可作为模拟ASIC开发的中间媒介和低风险过渡途径。因此,它特别适用于小型化、低成本、中低精度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未来其应用将会日益广泛。
1内部结构与基本原理
通用型可编程模拟器件主要包括现场可编程模拟阵列(FPAA)和在系统可编程模拟电路(ispPAC)两大类。二者的基本结构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相似,主要包括可编程模拟单元(ConfigurableAnalogBlock,CAB)、可编程互连网络(ProgrammableInterconnectionNetwork)、配置逻辑(接口)、配置数据存储器(ConfigurationDataMemory)、模拟I/O单元(或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等几大部分,如图1所示。模拟I/O单元等与器件引脚相连,负责对输入、输出信号进行驱动和偏置、配置逻辑通过串行、并行总线或在系统编程(ISP)方式,接收外部输入的配置数据并存入配置数据存储器;配置数据存储器可以是移位寄存器、SRAM或者非易失的E2PROM、FLASH等,其容量可以数十位至数千位不等;可编程互连网络是多输入、多输出的信号交换网络,受配置数据控制,完成各CAB之间及其与模拟I/O单元之间的电路连接和信号传递;CAB是可编程模拟器件的基本单元,一般由运行放大器或跨导放大器配合外围的可编程电容阵列、电阻阵列、开关阵列等共同构成。各元件取值及相互间连接关系等均受配置数据控制,从而呈现不同的CAB功能组态和元件参数组合,以实现用户所需的电路功能。CAB的性能及其功能组态和参数相合的数目,是决定可编程模拟器件功能强弱和应用范围的主要因素。
数模混俣可编程器件可看作是可编程模拟器件的推广形式。以SIDSA公司(www.sidsa.con/fipsoc)的FIPSOC系列(数模混合现场可编程片上系统)为例,它既包含有模拟的可编程单元和互连网络,又包含有由逻辑宏单元和开关矩组成的FPGA,还包含有A/D、D/A转换器和用于配置与控制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等要,可用于片上系统(SOC)的开发与实现。但其模拟部分的规模较小,主要面向数据采集、实时监控等特定应用。
2基本开发流程
可编程模拟器件开发的主要步骤依次为:(1)电路表达,即根据设计任务,结合所选用的可编程模拟器件的资源、结构特点,初步确定设计方案;(2)分解与综合,即对各功能模块进行细化,并利用开发工具输入或调用宏函数自动生成电原理图;(3)布局布线,即确定各电路要素与器件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器件内部的信号连接等。可自动或手动完成;(4)设计验证,即对设计进行仿真(根据器件模型和输入信号等,计算并显示电路响应),以初步确定当前设计是否满足功能和指标要求。如果不满足,应返回上一步骤进行修改;(5)由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当前设计的编程数据和文件;(6)器件编程,即将编程数据写入器件内部的配置数据存储顺。一般通过在线配置方式完成,也可利用通用编程器脱机编程;(7)电路实测,即利用仪器对配置后的器件及电路进行实际测试,详细验证其各项功能和指标。如果发现问题,还需返回前有关步骤加以修改和完善。可编缉模拟器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图如图2所示。
该流程主要在微机上利用开发工具完成,基本可做到“所见即所得”。以往由于元件超差、接触不良等实际因素造成的延误和返工可基本消除,对设计者的要求也大大降 《可编程模拟器件原理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