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激流》
[自读导言]
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解说]
裴多菲的这首诗写在诗人与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它不同于莎士比亚式的仰慕思念,也不同于舒婷式的比翼双飞,而是一种对爱的无私的奉献,这种感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熏陶,因此讨论感悟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美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自读程序]
听朗诵录音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解说]
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新异宜人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剂。尤其是学习抒情诗时,采用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的方式,可以营造出一种弥漫着浓浓抒情意味的独特情境,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
学生自行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的表现。
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解说]
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这些形象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最能表现诗歌的主旨和感情。它们常常具有生动鲜明的特征。这首爱情诗运用大量比喻性的形象,将无形的爱情物象化,显得生动具体,诗人的丰富热烈的感情由此得到充分的抒发。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住这些形象的特征,才能较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感情。这样安排教学活动,也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一般认知规律。
教学中采用讨论研究的方法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这样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讨论:这首诗多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的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诗人甘愿飘泊。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口头表达训练: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改写成散文。(略)
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全诗共有五个诗节,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意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后半部分都是爱人的比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解说]
把握诗歌形象之间的联系是深入理解诗歌主旨的一个较好的切入口。这首诗中诗人对爱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通过两组意象之间的联系得以实现的,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把握表现力极强的关键性短语入手赏析诗歌也是鉴赏原则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在这段教学活动中安排一段学生的口头作文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对诗歌中美好纯真脱俗的感情的感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扩展阅读]
将莎士比亚《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见附录)、舒婷《致橡树》(略)和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这三首诗进行比较,理解体会三首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情观。
明确:《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30首,是表露诗人对于自己的恋人的仰慕之情;舒婷的《致橡树》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而《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诗人坦露自己真诚热烈的胸怀,表白自己无私奉献的心愿,不管这种奉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作出什么样的牺牲,诗人都欣然接受,无怨无悔。在对爱情的奉献上,这首诗达到了巅峰,具有极其强烈的感人力量。
[解说]
向课外扩展,进行同类题材的比较阅读,既可以弥补课内学习在教材上的局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在比较中鉴别、欣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附录]
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英国]莎士比亚
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红珊瑚远远胜过她嘴唇的红色;
如果发是丝,铁丝就生在她头上;
如果雪是白,她胸膛就一味暗褐。
我见过玫瑰如缎,红黑透白,
但她的双颊,赛不过这种玫瑰;
有时候,我的情人吐出气息来,
也不如几种熏香更教人沉醉。
我挺爱听她说话,但我清楚
音乐会奏出更加悦耳的和音;
我注视我的情人在地上举步,
同时我承认没见到女神在行进;
可是,天作证,我认为我情人比那些
被瞎比一通的美人儿更加超绝。
《《我愿意是激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7305.html
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解说]
裴多菲的这首诗写在诗人与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它不同于莎士比亚式的仰慕思念,也不同于舒婷式的比翼双飞,而是一种对爱的无私的奉献,这种感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熏陶,因此讨论感悟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美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自读程序]
听朗诵录音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解说]
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新异宜人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剂。尤其是学习抒情诗时,采用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的方式,可以营造出一种弥漫着浓浓抒情意味的独特情境,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
学生自行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的表现。
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解说]
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这些形象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最能表现诗歌的主旨和感情。它们常常具有生动鲜明的特征。这首爱情诗运用大量比喻性的形象,将无形的爱情物象化,显得生动具体,诗人的丰富热烈的感情由此得到充分的抒发。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住这些形象的特征,才能较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感情。这样安排教学活动,也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一般认知规律。
教学中采用讨论研究的方法既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这样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讨论:这首诗多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的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诗人甘愿飘泊。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口头表达训练: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改写成散文。(略)
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全诗共有五个诗节,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意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后半部分都是爱人的比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解说]
把握诗歌形象之间的联系是深入理解诗歌主旨的一个较好的切入口。这首诗中诗人对爱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通过两组意象之间的联系得以实现的,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把握表现力极强的关键性短语入手赏析诗歌也是鉴赏原则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在这段教学活动中安排一段学生的口头作文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对诗歌中美好纯真脱俗的感情的感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扩展阅读]
将莎士比亚《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见附录)、舒婷《致橡树》(略)和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这三首诗进行比较,理解体会三首诗表露出的诗人的不同的爱情观。
明确:《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30首,是表露诗人对于自己的恋人的仰慕之情;舒婷的《致橡树》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而《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诗人坦露自己真诚热烈的胸怀,表白自己无私奉献的心愿,不管这种奉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作出什么样的牺牲,诗人都欣然接受,无怨无悔。在对爱情的奉献上,这首诗达到了巅峰,具有极其强烈的感人力量。
[解说]
向课外扩展,进行同类题材的比较阅读,既可以弥补课内学习在教材上的局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兴趣,又可以在比较中鉴别、欣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附录]
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英国]莎士比亚
我的情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红珊瑚远远胜过她嘴唇的红色;
如果发是丝,铁丝就生在她头上;
如果雪是白,她胸膛就一味暗褐。
我见过玫瑰如缎,红黑透白,
但她的双颊,赛不过这种玫瑰;
有时候,我的情人吐出气息来,
也不如几种熏香更教人沉醉。
我挺爱听她说话,但我清楚
音乐会奏出更加悦耳的和音;
我注视我的情人在地上举步,
同时我承认没见到女神在行进;
可是,天作证,我认为我情人比那些
被瞎比一通的美人儿更加超绝。
《《我愿意是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