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 4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扬中市新坝中学 陆飞
(一) 教学目标
①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②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③学习伽利略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科学和文学应该开出并蒂之花。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篇课文将带着学生走进科学的领域,去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奇思妙想,从而激起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本文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文章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墨,迅速地吸引住读者。
伽利略是从教堂顶上悬挂油灯链条的嘀嗒声受到启发的。这种现象许多人熟视无睹,“漫不经心”,而它却引起了伽利略“一连串的思考”。“突然,他跳起身来”是由于“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闪光”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灵感”产生,时的情景。灵感,往往是在长期的、苦苦的思考中由某一现象触发而产生的。“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是发现的具体内容。“觉得”和两个“似乎”说明这仅仅是一种猜想、假设,还需要加以证明。伽利略用实验法证明了这一发现的科学性。这一部分(第1—7段)描写了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经过,表现了伽利略“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文章第二部分(第8—12段)是对伽利略孩童时候和学生时代情况的记叙,意在描写他的成长道路,表现伽利略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不停地搞实验”是紧承第一部分而来,属于总说。接着用“甚至”一词追溯他小时候的情况。伽利略从小富于幻想,对“天空的音乐”有兴趣。“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杜威语)丰富的幻想,正是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的基础。“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伽利略“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则表现了他崇高的奉献精神。他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他在反对“压制的斗争中,学医虽失败了,但他在数学上却成功了:他在意大利一些知名数学家中间“赢得了赫赫英名”,并得到了“当代的亚里土多德”的光荣称号。
第三部分(第13一19段)描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表现了伽利略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和“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写观看队伍的盛大表现了这次实验的影响之大,写“大家”的情绪和想法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伽利略在人们的“嘲笑”声中登上了比萨斜塔。“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说明“不同重量”,站在比萨斜塔顶上,球抓在两只手上,说明“同一高度”。“同时从塔顶下落”的结果是“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伽利略用自己的实验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文章结尾只有一句话,言简意赅,铿锵有声。
(三)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学习伽利略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五) 教学方法
实验法、点拨交流法
(六) 教学过程
(1)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比萨斜塔的图片,提问塔的名称、所在国家以及谁在上面做实验,由此导入对伽利略的介绍,从而导入新课。
(2)导学
①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生字词)
②简介作者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通过多次反复试验研究,他推翻了被当时人们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他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还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凸凹不平、木星有4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后因发表文章反对地心体系,支持和发展地动说,而遭到罗马教廷异端裁判所判罪管制。最终,罗马教廷宣布取消对伽利略的审判,伽利略得到平反。
③明确教学目标
④速读课文,总体了解课文内容
文章开头和结尾写了伽利略的哪两个发现?中间写的又是什么呢?
(1—7)写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8—12)记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
(13—19)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⑤分析文章(1——7)节
速读后思考:
1.伽利略的发现受什么启示?
2.第2小节中的“觉得”和两个“似乎”能去掉吗?
《论语》八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