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自读导言
语言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大师。它形成不同的组合,就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氛围,营设不同的环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把我们带入深沉回忆、挚诚热爱的氛围中,调子是深沉厚重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让人感觉的是激情讴歌,满怀喜悦,调子是抒情流畅的;《山民》则把人带入哲理思索、艰苦探求的境界里,调子是和缓低回的;我们现在再来感受一种欢快活泼、幸福烂漫的语言氛围。请大家自读新一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读的要求是: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快、和乐天真的情感美。
(解说:导言把前面读过的诗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既加深印象,又暗示要善于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比较的方法总结学过的知识,并把学习的内容与语言联系起来,强调文化与艺术综合素养熏陶。这首诗文字障碍不大,语言淳朴,学习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在自然淳朴中发现其美的韵味,唤起美的体验和美的共鸣,起到熏陶的作用。)
自读程序
1.放声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的欢快幸福的情调。
2.感受诗歌意象,想想这首诗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3.感受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4.试着把这首诗的意境用散文表现出来,比较一下诗和散文表现形式的异同。
(解说:这个程序是实现自读要求的具体步骤。这个程序仍按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安排。第一步先诵读,读熟了,才会喜欢它,喜欢了,才能去探索它,探索了,才能更深入地欣赏它的美。第二步是桥梁。第三步意在引导学生由文入情,融情入文,形成共鸣。第四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并加深对诗歌这种形式的感受。)
自读点拨
1.这首诗的意象特点是怎样的?
点拨:这首诗的意象可以分两组,一组是诗人所憧憬的物质世界,一组是活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人)的世界。人是这首诗的中心意象,物质是这个人的陪衬,是环境。在这“春暖花开“的环境里,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抒情主人公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和亲人们、朋友们亲切交往,互送祝愿,从而表现出一派和乐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一种美好理想。
2.怎样理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他能引起我们哪些感情共鸣?
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几个中间问题:
①诗人在诗中所称幸福的内容是哪些?(自由:“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自食其力:“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并且环境优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②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理想中的一闪念,追求中的一梦境。)
③想像抒情主人公的动态、表情、语言及整体形象。
④把自己放进去,谈自己的感情共鸣。
3.诗和抒情散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点拨:主要区别是,诗的跳跃性更强,语言更简洁;抒情散文更重细节,善抓一瞬间的感受,并把它放大、渲染。诗讲外在韵律,也讲内在韵律;抒情散文主要重视内在韵律,外在韵律较自由。诗的篇幅限制较多,一般短小;抒情散文则可以不拘一格,可长可短。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散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蓝天可读
何亮
我喜欢仰望蓝蓝的天空。天空蓝蓝的哟,你是一首激情的诗,一首不老的歌。
小时候,独自到河边嬉戏。只见,水蓝蓝。我捧起一捧水。怎么还是透明的?我一抬头,哦,天蓝蓝。我像只欢乐的小鹿撒腿赤足奔跑在小路上,高兴得说不出话来。蓝蓝的天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镶嵌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没有母亲的童年里,我常常与蓝天作伴。我倚在大树旁对着蓝天唱歌、流泪、说悄悄话,说我的幻想和憧憬。天空一片湛蓝。明净而悠远。我久久地凝视着,不敢出声。我似乎被感应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和美好,止不住滚烫的泪流下来。这天空,蓝得多么纯、多么美。我为之而震撼。我觉得她神圣而不可冒犯。她向我敞开一扇天真、浪漫、长青的心灵,我在努力破译它深邃而神秘的语言,去接近她,与她交流。
凝望碧蓝、干净的天空,我想,被功名利禄遮蒙的双眼是看不到天空的颜色的——这蓝色。于是,我要求自己心中不能有一粒灰尘。污垢的心灵不配享受这纯美的天空,亦得不到她博大的精魂。
有时,我被世俗的藩篱围困,我感到是这蓝色的天穹让我突围,不要贪恋红尘。
先哲说,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信。
远眺天空可调整视力,而蓝色天穹可调整人的心灵。她又像一面奇妙的镜子,照透你的五脏六腑。你拥有干净而青春的灵魂吗?你敢面对这蓝色天宇发誓吗?
(选自《中国青年报》1990年10月28日)
1.比较这篇散文与诗歌在抒情上的异同。
2.假如让你以这篇散文为素材写一首诗,你怎么写?
(解说:意在迁移,引发创造欲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9668.html
语言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大师。它形成不同的组合,就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氛围,营设不同的环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把我们带入深沉回忆、挚诚热爱的氛围中,调子是深沉厚重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让人感觉的是激情讴歌,满怀喜悦,调子是抒情流畅的;《山民》则把人带入哲理思索、艰苦探求的境界里,调子是和缓低回的;我们现在再来感受一种欢快活泼、幸福烂漫的语言氛围。请大家自读新一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读的要求是: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快、和乐天真的情感美。
(解说:导言把前面读过的诗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既加深印象,又暗示要善于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比较的方法总结学过的知识,并把学习的内容与语言联系起来,强调文化与艺术综合素养熏陶。这首诗文字障碍不大,语言淳朴,学习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在自然淳朴中发现其美的韵味,唤起美的体验和美的共鸣,起到熏陶的作用。)
自读程序
1.放声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的欢快幸福的情调。
2.感受诗歌意象,想想这首诗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3.感受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4.试着把这首诗的意境用散文表现出来,比较一下诗和散文表现形式的异同。
(解说:这个程序是实现自读要求的具体步骤。这个程序仍按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安排。第一步先诵读,读熟了,才会喜欢它,喜欢了,才能去探索它,探索了,才能更深入地欣赏它的美。第二步是桥梁。第三步意在引导学生由文入情,融情入文,形成共鸣。第四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并加深对诗歌这种形式的感受。)
自读点拨
1.这首诗的意象特点是怎样的?
点拨:这首诗的意象可以分两组,一组是诗人所憧憬的物质世界,一组是活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人)的世界。人是这首诗的中心意象,物质是这个人的陪衬,是环境。在这“春暖花开“的环境里,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抒情主人公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和亲人们、朋友们亲切交往,互送祝愿,从而表现出一派和乐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一种美好理想。
2.怎样理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他能引起我们哪些感情共鸣?
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几个中间问题:
①诗人在诗中所称幸福的内容是哪些?(自由:“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自食其力:“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并且环境优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②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理想中的一闪念,追求中的一梦境。)
③想像抒情主人公的动态、表情、语言及整体形象。
④把自己放进去,谈自己的感情共鸣。
3.诗和抒情散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点拨:主要区别是,诗的跳跃性更强,语言更简洁;抒情散文更重细节,善抓一瞬间的感受,并把它放大、渲染。诗讲外在韵律,也讲内在韵律;抒情散文主要重视内在韵律,外在韵律较自由。诗的篇幅限制较多,一般短小;抒情散文则可以不拘一格,可长可短。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散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蓝天可读
何亮
我喜欢仰望蓝蓝的天空。天空蓝蓝的哟,你是一首激情的诗,一首不老的歌。
小时候,独自到河边嬉戏。只见,水蓝蓝。我捧起一捧水。怎么还是透明的?我一抬头,哦,天蓝蓝。我像只欢乐的小鹿撒腿赤足奔跑在小路上,高兴得说不出话来。蓝蓝的天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镶嵌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没有母亲的童年里,我常常与蓝天作伴。我倚在大树旁对着蓝天唱歌、流泪、说悄悄话,说我的幻想和憧憬。天空一片湛蓝。明净而悠远。我久久地凝视着,不敢出声。我似乎被感应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和美好,止不住滚烫的泪流下来。这天空,蓝得多么纯、多么美。我为之而震撼。我觉得她神圣而不可冒犯。她向我敞开一扇天真、浪漫、长青的心灵,我在努力破译它深邃而神秘的语言,去接近她,与她交流。
凝望碧蓝、干净的天空,我想,被功名利禄遮蒙的双眼是看不到天空的颜色的——这蓝色。于是,我要求自己心中不能有一粒灰尘。污垢的心灵不配享受这纯美的天空,亦得不到她博大的精魂。
有时,我被世俗的藩篱围困,我感到是这蓝色的天穹让我突围,不要贪恋红尘。
先哲说,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信。
远眺天空可调整视力,而蓝色天穹可调整人的心灵。她又像一面奇妙的镜子,照透你的五脏六腑。你拥有干净而青春的灵魂吗?你敢面对这蓝色天宇发誓吗?
(选自《中国青年报》1990年10月28日)
1.比较这篇散文与诗歌在抒情上的异同。
2.假如让你以这篇散文为素材写一首诗,你怎么写?
(解说:意在迁移,引发创造欲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