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例
披文入境的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教师把剪贴画“路上”放在导游图中路上位置)
3.“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变化的声音)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教师配乐朗诵)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把剪贴画“外洞”放在导游图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
(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教师点两位较胖的学生上讲台)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进孔隙,你的心情怎样?(教师放录像,配录音介绍)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以黑板为小船做动作,师生评价)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教师出示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3.默读,找内洞特点。(教师把剪贴画“内洞”放在导游图中内洞位置)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学生踊跃发言)
(二)暑假要到了,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
自主创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一、明确目标,点明学法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方法;
3.通过电教手段,感受多媒体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倡导民主自由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二)学法
1.看图片,悟词义;
2.赏景观,抓特点;
3.理顺序,学写法;
4.勤动脑,善发现。
(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
二、边读边想,列出游踪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游览的地方画出来。(请学生说作者的游览线路)
(二)看了这个游览线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描写?(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游览线路”)
三、自学为主,.课件相辅
教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
(一)学习“内洞”
1.和这位同学一样,喜欢内洞的同学一起把描写内洞的这一段朗读一遍。
2.刚才大家游了内洞,内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
3.这一段还有什么不懂的?(1)“蜿蜒”是什么意思?(2)“上源”是什么意思?(3)“石钟乳”与“石笋”有什么区别?(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蜿蜒”、“上源”、“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4.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石钟乳、石笋,想想它们都像什么?(教师展示.课件中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学习“孔隙”
过渡:除内洞外,同学们还喜欢什么?(有生回答孔隙)
1.闭上眼睛,坐上小船,体会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么特点?(一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2.既然小船都能通过孔隙,为什么还说孔隙小呢?(启发学生思考)
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么?请大家做动作,把椅背当小船,身子贴在椅背上,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清。(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孔隙”)
(三)学习“路上”
过渡:这么多同学喜欢路上,四人小组一起学习写路上的段落。
1.喜欢“路上”的哪些词句,四人小组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如此美景,爸爸的心情会怎样?能读出来吗?(小组之间互相对朗读进行评价)
2.“路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
3.有哪些地方不懂?(1)“映山红”有哪些?“油桐”是什么植物?(2)“新绿”、“明艳”各是什么意思?(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映山红”、“油桐”、“新绿”、“明艳”等词语)
(四)学习“洞口”、“外洞”
1.朗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洞外”)
2.不懂的地方提出来。(1)“突兀森郁”什么意思?(2)“像桥洞似的”怎么理解?(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等词语)
四、溪流引路,再拟游序
在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打乱游览顺序教学,为避免学生思维混乱,以溪流走向为起点,再拟游览顺序,使学生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
(一)在路上除了看到明艳的花花草草外,还看到了什么?
(二)课文里有几处写了溪流,齐读描写溪流的句子。
(三)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四)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教师点击.课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漆黑的石洞)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9915.html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教师把剪贴画“路上”放在导游图中路上位置)
3.“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变化的声音)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教师配乐朗诵)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把剪贴画“外洞”放在导游图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
(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教师点两位较胖的学生上讲台)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进孔隙,你的心情怎样?(教师放录像,配录音介绍)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以黑板为小船做动作,师生评价)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教师出示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3.默读,找内洞特点。(教师把剪贴画“内洞”放在导游图中内洞位置)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学生踊跃发言)
(二)暑假要到了,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
自主创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一、明确目标,点明学法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方法;
3.通过电教手段,感受多媒体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倡导民主自由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二)学法
1.看图片,悟词义;
2.赏景观,抓特点;
3.理顺序,学写法;
4.勤动脑,善发现。
(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
二、边读边想,列出游踪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游览的地方画出来。(请学生说作者的游览线路)
(二)看了这个游览线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描写?(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游览线路”)
三、自学为主,.课件相辅
教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
(一)学习“内洞”
1.和这位同学一样,喜欢内洞的同学一起把描写内洞的这一段朗读一遍。
2.刚才大家游了内洞,内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
3.这一段还有什么不懂的?(1)“蜿蜒”是什么意思?(2)“上源”是什么意思?(3)“石钟乳”与“石笋”有什么区别?(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蜿蜒”、“上源”、“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4.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石钟乳、石笋,想想它们都像什么?(教师展示.课件中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学习“孔隙”
过渡:除内洞外,同学们还喜欢什么?(有生回答孔隙)
1.闭上眼睛,坐上小船,体会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么特点?(一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2.既然小船都能通过孔隙,为什么还说孔隙小呢?(启发学生思考)
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么?请大家做动作,把椅背当小船,身子贴在椅背上,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清。(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孔隙”)
(三)学习“路上”
过渡:这么多同学喜欢路上,四人小组一起学习写路上的段落。
1.喜欢“路上”的哪些词句,四人小组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如此美景,爸爸的心情会怎样?能读出来吗?(小组之间互相对朗读进行评价)
2.“路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
3.有哪些地方不懂?(1)“映山红”有哪些?“油桐”是什么植物?(2)“新绿”、“明艳”各是什么意思?(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映山红”、“油桐”、“新绿”、“明艳”等词语)
(四)学习“洞口”、“外洞”
1.朗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洞外”)
2.不懂的地方提出来。(1)“突兀森郁”什么意思?(2)“像桥洞似的”怎么理解?(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等词语)
四、溪流引路,再拟游序
在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打乱游览顺序教学,为避免学生思维混乱,以溪流走向为起点,再拟游览顺序,使学生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
(一)在路上除了看到明艳的花花草草外,还看到了什么?
(二)课文里有几处写了溪流,齐读描写溪流的句子。
(三)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四)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教师点击.课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漆黑的石洞)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79915.html
★读了本文的人也读了: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四年级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