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学案


第二单元 感受真情,揣摩效果
    1、《阿长和山海经》
2、《背影》
3、《台阶》
4、《老王》
5、《信客》
兴趣情境导引
  师:很多同学们都喜欢看电影,我们常常会被电影中的一些情节所打动。请大家说说,在你的印象中那部电影,那些情节曾经让你真正地感动过?
  生1:我看过一部关于毛泽东的电影,名字记不得了,只记得当他听说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了的时候,在窗前站立了很长时间,那一段寂静很让我心颤,晚年丧子,哀莫大于此。
  生2:《我看过周恩来》,其中周总理弥留之际,他的妻子邓颖超在总理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师:伟人情怀,感动天下。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更加光彩夺目。平常人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感动的呢?
  生3:我看过一部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其中一个战士被德国兵击中肝脏,临死前,反复说:“妈妈,妈妈,我想回家。”
  生4、我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不能少》,其中那个调皮大王张艺科读班长日记,提到老师如何珍惜粉笔的情景很令我感动。
  师:是啊,令人感动的事情太多了。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毕竟很少,但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小事却很多。荧屏上如此,生活中更多,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你就会发现爱是无处不在的。下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你的周围,家庭中、社会上、同学间,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事情?
  生5:母亲从小对我很娇惯,而父亲却很严厉,所以我和妈妈比较亲,不太喜欢父亲。有一次,我躺在床上休息,爸爸以为我睡着了,拿被子轻轻地给我盖上,那一刻,我有说不出的感动。
  生6:上一次,体育课下,我大汗淋漓地从操场来到教室,我的同桌李小雨那把扇子帮我扇,虽然是件小事,但却很令我感动。
  生7:我上次在商场的电梯上碰到一位叔叔,他手里拿了很多东西,但上下电梯的时候却让我先行,我挺感动的。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上个单元的几篇课文,谈的都是非正义战争中残杀无辜的暴行很令我们震惊和悲痛。看到生活的阴暗面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这个世界上也有真爱。我们现在还小,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情感的充实,我们会越来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地去为这世界增添一份爱的色彩,记得那句歌词吗:“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多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关爱。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感受真情
师:这一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记叙类文体主要是写人或记事。
生:写人类与记事类之间有什么不同?
师:写人与记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写人必然要写事,没有具体事件,我们无法生动深切地认识一个人,同样,记事类也不可能离开人,没有人也就无所谓事。
生:那为什么还要分写人和记事两类?
师:区别就在于,记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目的是写人,通过一件或数件事情让我们认识主人公的思想品质或情感;后者,则侧重交代一件事情的始末,让我们认识这件事情的意义,展现时代风尚。
生:那我们这单元的几篇记叙类作品属于哪一种?
师:写人。《阿长与〈山海经〉》写的是一个保姆;《背影》.写作者朱自清的父亲;《台阶》写的也是父亲;《老王》写一个可怜的车夫;《信客》则写两代信客。大家有没有发现本单元写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生:很平常的普通人。
师:对了,都是普通人。而且大都是身处下层的,但作者刻意表现的都是这些人身上最真实、最纯朴的东西,是什么?
生:真情、爱。
师: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我们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前一单元恰恰是写战争的,显得十分沉重。这个单元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当然,也可以培养我们阅读写人的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相关知识链接:感受真情
具体步骤 1.理清脉落;2.品析佳句;3.分析形象

范例1作者对阿长怀有怎样的感情?
分析: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人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阿长,即长妈妈。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鲁迅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对后一层意味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把握.还要注意,作者既然是怀念自己的保姆,为什么在前半篇用抑笔,大写阿长的缺点,诉说自己如何讨厌阿长呢?这要分析,第一,这些确是缺点,但在这些缺点中,可以看出阿长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由于有纯朴和真率做内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和讲“长毛”时所表现的愚妄,都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谅的。第二,这些缺点,粗俗也好,愚昧也好,都是由阿长所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她的身份与地位决定的,与其说是阿长的过错,倒不如说是阿长的不幸。
解答:
鲁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对长妈妈深切的同情和真挚的怀念。
解题方法链接
这一类问题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物是用到抑笔,也即欲扬先抑。从叙事的详略上也可以判断,作者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则就是一些议论抒情句,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如末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不已。
范例2 《背影》中父亲对“我”是什么的感情?“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又是怎样的? 
分析:
《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篇末说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得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读完这篇文章,似乎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感情中似乎渗透着一抹淡淡的哀愁,这到底如何理解呢?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任教。社会的世态炎凉,使作者多年来在寂寞困愁中生活,这种情绪必然流露于笔端。其次,文章记叙的八年前的往事,正是作者家境败落,“走投无路”的时候。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变卖典质还亏空,又添新债办丧事,接二连三的灾难劈头盖脑地袭来,小小的家庭能经受得了吗?在这家庭光景惨淡的时刻,为了“谋事”糊口和读书寻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别,不知何时再能见面。这是旧社会贫寒的知识分子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了解了以上两点情况,文章凝重而深沉的感情基调就好把握了。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回忆那段令人心碎的过去,淡淡的哀愁似乎不难理解了。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变迁,《背影》中的父子之情可能不易引起共鸣。不过父子情深,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文中的父亲在重重悲痛困苦之前,对儿子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何等坚强!而另一面,父亲送别时不辞艰辛,尤其是买橘子的情景,又是何等慈祥,为了儿子,勉为其难,这正是中国慈父形象的定格。作者为文与为人是一致的,十分坦诚。从文章看,20岁的作者先是对父爱不理解,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迂”,后来父亲在“买橘子”中表现出的深厚父爱,才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南京分别以后的八年中,作者已经是清华大学讲师,已为人父,心智已经成熟,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动了,心灵净化了,对父爱的感受已经迥然不同,作者向读者诉说了自己的后悔,激发了共鸣,引起读者都联想起父爱。这一些,都要深入体会。
 解答: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解题方法链接
我们应该认真熟读、体味,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至情。读读想想,看文中的哪一点,打动了我们的心。其次可以从背影入手,理清全文脉络,以便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还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范例3  《台阶》是一篇小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分析: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说,但也属于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小说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所以更能集中、更深刻、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小说中的人物不能孤立存在,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所以,我们阅读小说要注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学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022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二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