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背景下编制的五年规划,也是我国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期条件下编制的五年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编制好《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描绘好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计划前三年,我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奋力推进“三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绩显著,“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经济综合实力有所增强。2003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GDP)达到108.23亿元,是建区初期(1993年)25.5亿元的4.2倍。地方财政收入为2.61亿元。预计到2005年,全市GDP将超过136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
“三大经济”建设取得实效。绿色经济发展呈现蓬勃生机,以南江黄羊为特色的畜牧业、以通江银耳为特色的食用菌业、以云顶茗兰和天岗银芽为代表的绿茶业、以翡翠大米和龙头面业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业、以小角楼和江口醇为代表的绿色饮料业等绿色经济立市立县产业初步形成,2003年,绿色经济实现增加值35.58亿元,占GDP的32.9,占第一产业的76.1。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03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8.98亿元,占GDP的55.0,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2.18万人。旅游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光雾山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加快,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全市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154.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3亿元,旅游经济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占GDP的1.15。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演变为43.2:20.6:36.2。
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交通、能源、水利及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2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达到600公里;地方电力装机7.25万千瓦,年发电能力2.67亿千瓦时,输变电工程初步结束,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电话普及率达到6.1部/百人,移动电话和无线市话用户29.6万户,乡镇网络覆盖率达90;巴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营,城市化水平达到2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9.12。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已整体越温达标,可实现稳定脱贫目标。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7.48亿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1.8,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3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3平方米。
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好。2003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2,新产品产值覆盖率达到7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1.7;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6,有线电视村通率达到95.6;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都有所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但是,“十五”计划力图着力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进展情况不够理想,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小而不优,服务业慢而不精的问题十分突出;道路通而不畅,城市小而不特,经济发展不充分,社会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我市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民增收困难,就业形势严峻,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增长方式依然粗放,投资环境亟待改善,我市被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巴中目前的产业结构比为一三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10左右,农业生产的好坏,粮食作物的丰欠,直接影响到地方生产总值的实现程度,农业社会特征比较明显;巴中人均GDP不足4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69,全省平均水平的47.52,属于典型的边远落后地区,其经济社会形态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处在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初始时期。“十一五”时期(2008年-2010年),是我市加快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美好小康新巴中的关键时期。
二、“十一五”规划期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国际环境
在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的势头更劲,世界多极化趋势将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在急剧动荡中明显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日趋活跃,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国际贸易壁垒日益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读了本文的人也读了: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党政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