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教案 >> 正文

14《登山》 之七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在简介故事发生的背景中,解释“俄国十月革命”“列宁”“沙皇(hu2ng)”“波兰革命者”等词语(见“资料”)。
   1.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写了一个“登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登山?为什么要登山?
   2.登山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为什么一去一返都要走这条路?课文最后一段话,你怎样理解?
  (二)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读准以下翘舌音:
    “刹(ch4)那”的“刹”、“闪烁(shu^)的“烁”、“解释(sh@)”的“释”。
   2.区别多音字:
    “刹(ch4)那”的“刹”,又读“sh1”的音,如“刹(sh1)车”,是止住的意思。“薄(b$)雾”的“薄”,不要读成“b2o”的音,“好像有人指挥似(sh@)的”,这里的“似”不要读成“s@”的音。“咱们得(d7i)每时每刻……锻炼自己的意志”,这句话中的“得”是需要的意思,不要读成“d6”和“de”的音。
   3.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仍(r6ng)旧”的“仍”不要读成“扔(r5ng)”的音。“有趣(q))”的“趣”不要读成“q(”的音。
   4.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歌喉”的“喉”的右偏旁不是“候”,不要多写一竖。“一步”的“步”的下面不是“少”,不要多写一点。
  (三)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概括性的词语,再归纳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
    第1自然段:列宁为躲避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第2自然段:列宁请巴果茨基作向导上山去看日出。
    第3~9自然段:列宁和巴果茨基商量走一条危险的小路。
    第10自然段:小路十分危险。
    第11~14自然段:巴果茨基在小路上小心移动着。
    第15自然段:巴果茨基走过去,列宁紧跟后边。
    第16、17自然段:列宁一步步走过危险的小路。
    第18自然段:他们登上山顶,观看了壮美的日出。
    第19~23自然段:回去时列宁仍要走那条小路。
    第24、25自然段:列宁先走过小路。
    第26、27自然段:巴果茨基走过来问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小路。
    第28自然段:列宁说革命者应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四)解答初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想”的问题(答案要点画在课文中)。然后,课堂议论,归并自然段段意,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提醒学生注意:作者为了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总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写。某一个阶段的意思连接得比较紧密,就形成了一个段落。当一个段落过渡到下一个段落时,一般情况下,又可能时间推移了,或地点转换了,或情节发展了,等等。
    第一段(第1自然段):列宁为了躲避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第二段(第2~18自然段):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抄近走了一条危险的小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第19~28自然段);列宁和巴果茨基看完日出,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且说这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
    根据以上三段段意,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复的词语可以略去)。自己归纳后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归纳,教师评议。
    通读课文注意语言的速度和感情。对话部分,注意人物说的话和作者的叙述语要分明。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二)结合阅读课文学会本课新出现的词语,并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进一步阅读课文中,深入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第一课时归纳的课文主要内容。再要求:试用一句表示谁、做了什么的话,把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列宁为了看日出,往返走过一条危险的小路,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登山》一课,讲了列宁为了登山看日出,往返走过一条危险的小路,锻炼自己的意志的故事。
   1.课文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前;地点——普罗宁;人物——列宁,以及列宁隐居普罗宁的原因——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
    “隐居”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隐居”?换成“居住”行不行?为什么?
    “隐居”是隐蔽在偏僻的地方居住,目的是躲避敌人的搜捕。换成“居住”就没有躲避的意思了。
   2.齐读第一段,提问:
    如果不要这一段,直接从第二段说起,可以不可以?为什么?试着读一读,看看。
    (没有这一段不可以:不知道普罗宁是个什么地方,列宁为什么到这里来,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这些都不知道,显得故事很不完整,给读者留下不少疑问。)
  (三)阅读第二段:
   1.指名读(或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看日出,为什么要走近路?
     (出发晚了点儿,走远路怕赶不上看日出。)
     近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危险的小路)
     把写小路危险的句子画下来。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2.小路怎样危险?看看105页上的插图,具体说,小路危险在哪里?看后再回答。句子里有个“容”,“容”这个词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查查字典,看看。
    (容纳,在这里就是“搁”“放”的意思。“路只能容一只脚”说明路太窄了,窄到只能搁一只脚的宽度。这样窄的小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稍不小心或心慌意乱,就有掉下深渊的危险。“深渊”,可是很深很深的水啊!)
   3.这条危险的小路,巴果茨基是曾经走过的。这次他先通过时,是轻松的吗?
    (不轻松。)
    从哪些地方看不轻松?这进一步说明什么?
    (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的“贴”;“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免得看了紧张;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碎小”“慢慢”“移动”说明因为紧张、害怕而倍加小心。走过最危险的地方,“轻轻地舒了口气”看到列宁跟在他后面,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大声喊:“往回走!”这又看出巴果茨基非常担心列宁掉下深渊。从巴果茨基的这些动作、表情看,他走过时,也是提心吊胆的,可见,小路的确是危险的。)
   4.那么,列宁是第一次走这条危险的小路的,他表现怎样?
    (列宁跟在巴果茨基后边,在“最危险的地方停住了。巴果茨基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说明列宁也害怕了。)
    但是,列宁面对眼前的危险,尽管“头昏目眩”了,害怕了,但他又怎样看待和处理的呢?
    (列宁“站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动。”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
    “定了定神”、“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走过了危险的小路”这又反映了什么?大家议论后共同解答。
    (反映了列宁虽然害怕,但他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过去,表现了他不畏艰险,面对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
   5.列宁和巴果茨基终于登上山顶了。他们观看的日出景象怎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日出景象很美,很壮观。难怪他们冒险前来观赏。)
   6.日出景象究竟怎样美丽,怎样壮观呢?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要求根据课文在这段话的括号里,填上短缺的词语。再比较填写的这些词语是不是可有可无,它们在句子里的作用怎样?
    他们登上山顶,一股(   )阳光正好射穿(   )的薄雾。远处(   )湖水开始反射出(   )亮光。山顶上的雪(   )变成粉红色,(   )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   ),鸟儿们放开歌喉,(   )唱了起来。
    (所填写的词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的。它们在句子里起了形容、修饰的作用。使日出的景象生动、形象,显出壮观。不只是看见了阳光、湖水、雪、露珠儿,听到了鸟儿叫,就觉得优美、很壮观,关键是看到了什么样的阳光、什么样的湖水和什么样的雪,鸟儿叫得怎样动听,等等。)
  (三)阅读第三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1.列宁和巴果茨基看完日出,返回时,第二次走了危险的小路。第二次走跟第一次走有哪些不同?
    (跟第一次相比不同的情况有:①巴果茨基说不必走原路,而列宁坚持仍走原来的小路;②走的时候,不是巴果茨基先走,而是列宁先走;③列宁在最 《14《登山》 之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1035.html

  • 上一篇范文: 15《西门豹》 之一
  • 下一篇范文: 14《登山》 之三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四年级语文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