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初一数学教案 >> 正文

角的比较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难点是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角的比较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和画法,以及进一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

  1﹒角的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方法:

  (1)重合法:即把要比较的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再比较另一条边的位置;

  (2)度量法;即比较两个角的度数.

  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是一致的.

  2.利用比较角大小的上述两种方法,就可以画出角的和、差、倍、分,并进而比较角的和、差、倍、分的大小.

  3.对于角平分线的概念,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它是角的内部的一条射线,并且是一条特殊的射线,它把角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2)要掌握角平分线的数学表达式:若OC 是 的平分线,则 或

  4.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应注意角的大小只与开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这是因为角的边是射线而非线段.若用射线旋转成角的定义,也可以说转得较多的角较大.

  三、教法建议

  1.本节教材,完全可以对照线段的比较,线段的和差倍分,以及中点的意义来进行.两者是十分相似的.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把角叠合起来,一定要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否则不能进行比较.这可以通过叠合两块三角尺比较角的大小的实例来说明.这和线段大小比较十分相似.

  3.由于前面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和、差、倍、分.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4.在本课的练习中,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以后经常遇到的图形,提前让学生见到,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5.在角的和、差、倍、分的计算中,由于度、分、秒的四则运算还没有讲到,因此只进行度的加、减.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

  1.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

  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

  3.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等,培养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角平分线的意义,进一步训练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几何识图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具体实物演示,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这一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角的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通过学生自己作角及角平分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直观演示、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动手实践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

  (二)难点

  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

  (三)疑点

  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

  (四)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掌握知识点,再经过练习,解决难点和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一副三角板、自制胶片(软盘)、量角器.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角的比较中掌握方法,理解相应概念,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

  (二)整体感知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生的画图相结合,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一副三角板,你能说出这几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基本知道一副三角板各角的度数,他们可能利用度数比较,也可能通过观察,也会有同学用叠合法.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说出采用的比较方法,但叙述可能不规范.教师既不给予肯定也不否定,只是再提出新问题.

  投影显示:两个度数相差1度以内的角,不标明度数,只凭眼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师:对于这两个角你能说出它们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吗?

  (学生困惑时教师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角的比较.同学们提出的比较一副三角板各角的方法有些很好,但不规范.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掌握角的比较等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板书课题)

  [板书1.5  角的比较

  【教法说明】由学生熟知的三角板各角的比较入手,把学生带入比较角的大小的意境.但问题一转,出现了不标度数,观察又不能确定大小的角,当学生束手无策时,教师提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

  探究新知

  1.角的比较

  (1)叠合法

  教师通过活动投影演示:两个角设计成不同颜色,三种情况:

   , , ,如图1所示.


图1

  演示:移动 ,使其顶点 与 的顶点 重合,一边 和 重合,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师:请同学们观察 的另一边 的位置情况,你能确定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

  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后,同桌也可以利用两副三角板演示以上过程,帮助理解比较两角的大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板书

  ① 与 重合, 等于 ,记作 .

  ② 落在 的内部, 小于 ,记作 .

  ③ 落在 的外部, 大于 ,记作 .

  【教法说明】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和投影(电脑)显示,既加强了角的比较的直观性,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再次强调角的大小只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以及角的符号与小于号、大于号书写时的区别.

  (2)测量法

  师:小学我们学过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角的大小也可以按其度数比较.度数大的角则大,度数小的则小.反之,角大度数大,角小度数小.

  学生活动:请同桌分别画两个角,然后交换用量角器测量其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法说明】测量前教师可提问使用量角器应注意的问题.即三点:对中;重合;读数.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动手能力.

  反馈练习:课本第32页习题1.3A组第3题,用量角器测量 、 、 的大小,同桌交换结果看是否准确.

  2.角的和、差、倍、分投影显示:如图1, 、 .


图1

   提出问题:如图1, ,把 移到 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一边重合,会有几种情况?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你如何把 移到 上,才能保证 的大小不变呢?

  学生活动:讨论 如何移到 上,移动后有几种情况,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有小学测量的基础,学生不会感到困难,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量角器可起移角的作用,先测量 的度数,然后以 的顶点为顶点,其中一边为作作一个角等于 ,出现两种情况.如图2及图3所示:

  (1) 在 内部时,如图2, 是 与 的差,记作: .

  (2) 在 外部时,如图3, 是 与 的和,记作: .

  【教法说明】在以上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几何语句表达能力,如 与 的和差所得到的两个图形中,还可让学生观察得到图2中 是 与 的差,记作: ,或 与 的和等于 ,记作: ,图3中 是 与 的差,记作: 等进行看图能力的训练.


图2            图3

  反馈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画图.

  已知如图4, ,画 ,使 .

  师:两个 的和是 ,那么 是 的2倍,记作 ,或 是 的 ,记作: .同样,有角的3倍和 等等.角的和、差、倍、分的度数等于它们的度数的和、差、倍、分.


图4

  3.角平分线

  学生观察以上反馈练习中 的图形, ,也就是 把 分成了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 的平分线.

  [板书]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几何语言表示: 是 的平分线, (或 ).

  说明:若 ,则 是 的平分线,同样有两条三等分线,三条四等分线,等等.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投影显示:

  1.如图1填空:


图1

  ①

  ②

  2. 是 的平分线,那么,          

  ①

  ②


图2

  3.如图2: 是 的平分线, 是 的平分线

  ①若 ,则        

  ② , ,则 度

  【教法说明】练习中的第1、2题可口答,第3题在教师引导下写出过程,初步渗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推理过程由已知入手,联想得出结论.

  (四)总结、扩展

  找学生回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教师归纳得出以下知识结构: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33页B组第1、2题.

  作业答案

  1.解: , 若 ,那么,

  2.解:∵ 是 的平分线,∴ .

  又∵ 是 的平分线,∴ .

  又∵ ,∴ .

  说明:学生作业或回答问题,尽量要求用“∵ ∴”的形式,为以后解证明题打好基础.

  九、板书设计

  同七、(四)的格式.


《角的比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81322.html

  • 上一篇范文: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下一篇范文: 平方差公式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初一数学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